从缺陷到差异:方言儿童语言发展评价的国际转向

作者: 林海云

[摘 要] 对儿童语言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是及时识别儿童是否存在语言发展障碍的有效手段。由于语言并不孤立存在,而是与儿童的生活环境及其所属的群体文化密切相关,把适用于普通儿童的语言发展评价标准与方法不加修订地用于方言儿童,就有可能出现过度诊断或诊断不足等问题,不利于确定和发现方言儿童语言发展的真实水平。国际上关于方言儿童语言发展评价的研究由此提出了从关注语言缺陷到关注语言差异的视角转向,开始加强对方言儿童语言典型模式的研究及规范数据的收集,同时调整评估项目和标准,探索了很多新的评估方法,提高了语言评价工具对方言儿童的适用性。这启发我们应正确看待方言和儿童语言发展的关系,以方言儿童语言发展的临床标志特征为基础,仔细区分和解释其语言变异的来源,采取多种评价方法真实地评估方言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

[关键词] 儿童语言发展评价;语言缺陷;语言差异

方言是指某种语言的地域或社会变体,它可以分为标准方言和非标准方言两种基本类型。其中与特定地区或社会阶层无关且受到官方确定、社会青睐的方言被称为标准或主流方言,而在特定的语言群体中使用且不具备广泛的可理解性的方言被称为非标准或非主流方言。鉴于人们经常在这个意义上理解方言,所以本文所言的方言特指后者。世界上有一半到三分之二的人口是讲双语的,在同一种语言中不同方言语境下进行的儿童语言研究在本质上也是跨语言的,研究者对方言所持有的看法会对儿童语言研究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它包括为每一种语言/方言确定一套适当的标准化测试来评估儿童的语言发展状态,开发一种方法来确保说不同语言/方言的儿童在语言发育上相似,等等。[1]目前国际上关于方言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非裔、美国南部白人、澳大利亚土著以及加拿大原住民儿童上,涉及的领域主要有美国非裔儿童语言发展评估的标准、方法,语言差异和语言障碍的区分,以及评估过程中的文化因素等;澳大利亚土著儿童语言发展状况、语言发展影响因素、语言能力评估,以及评估标准的有效性和评估方法的调整等;[2][3]加拿大原住民儿童语言发展、语言能力以及入学准备情况评估、干预的影响等。[4]关注儿童语言发展评价过程中涉及的语言多样性问题对于讲方言的学龄前儿童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为这一群体语言发展的有效评估、问题评估等提供指导。

一、关注语言缺陷:方言儿童语言发展评价的传统向度

以往的儿童语言研究都是针对讲标准方言或者说通用语言的儿童进行的,由于这一类研究非常普遍,以至于研究人员很少在开始研究之前去确认和衡量参与者的方言使用情况。在对儿童语言发展进行评估时,为了控制标准化测试的变量,研究者往往将方言儿童排除在外,并将方言特征的使用和儿童的语言能力混为一谈,几乎没有意识到语言差异不等于语言缺陷。评估者把儿童的语言差异不加区分地视为语言缺陷,这导致儿童的所有语言差异都被视为需要解决的问题。[5][6]随着研究的推进,研究者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例如,在美国主流英语的使用者中,原来被认为是语言障碍临床标志的特征可能在非主流英语中是典型的发展模式。[7][8]主流和非主流之间的这种重叠让方言儿童的语言发展变得更为复杂,在标准方言或通用语言视域下的语言变异可能是语言障碍,也可能是非主流方言的基本特征,或者是儿童语言发展不成熟的表征,甚至是几种情况兼而有之,这使得对讲方言的儿童语言发展评估变得十分困难。为了准确评估所有儿童的语言发展状况,就必须考虑他们的方言使用情况。面对儿童的语言差异,评估者必须仔细鉴别哪些因素是源于儿童自身的语言发育状况,哪些因素源于方言的影响,哪些因素源于儿童的语言发展障碍。

以往的研究大多是以通用语言儿童为规范化群体,对儿童语言能力的评估也是以这一群体为对象来制定测试标准。标准化测试通常采用问答或直接指导的方式,它以标准语言为评估参考,是临床医生用来诊断和描述语言障碍严重程度的一种工具。[9]由于标准化测试需要尽量排除变量对结果的影响,它采用的是规范样本,测试项目也使用标准的通用语言作为判断语法形式、词汇项目和语用正确性的依据。因此,用标准化测试来评估方言儿童的语言能力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研究发现,当采用标准化测试评估方言儿童的语言能力或发展状况时,会导致语言评估的过度诊断或诊断不足等问题。如果把儿童的语言差异错误地归因于语言障碍时,就会出现语言评估的过度诊断;而当语言差异被错误地归因于方言差异时,就会出现诊断不足。研究显示,多数采用标准化语言测试的针对美国非裔儿童的语言评估都不能有效评估这一群体的语言发展状况,语言正常发育的非裔儿童可能被误诊为语言障碍,而实际上他们可能只是说非裔英语。[10]针对澳大利亚土著儿童语言评估的研究也表明,对土著儿童使用标准化测试评估会导致语言障碍的过度识别和识别不足。标准化语言评估的结果也可能与教师对土著儿童语言能力的评分不符,如果评估者不承认土著儿童的语言或文化差异,那么评估的结果就可能不是判断儿童语言能力的可靠指标。

二、转向语言差异:方言儿童语言发展评价的当代视角

在意识到方言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及其评估存在的问题之后,研究者一方面开始将视角转向对方言儿童语言典型模式的研究以及规范数据的收集,另一方面则强调对语言问题的实际评估和干预。为了获得方言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相关信息,就需要一套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取代基于语言缺陷观的理论和方法。在研究方言儿童的典型语言模式时,除了语言形式之外,研究者开始使用比以前更敏感的方法来研究这一群体语言发展所依托的社会文化背景。研究发现,澳大利亚土著儿童在使用英语的方式上与标准英语儿童存在语音、语法和语义方面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不一定是语言延迟或障碍。美国非裔学龄前儿童对非裔英语和白人英语的使用率随社区类型、地理位置以及个体差异而变化,这些因素不会影响他们语言的发展,但特定的语言形式可以将典型的非裔学龄前儿童与可能存在语言障碍的非典型儿童区分开来。而澳大利亚土著儿童在口头叙述中倾向于使用具有原住民特征的英语,此时方言密度会对语言分析结果产生影响,当方言密度达到一定的比例时,语言测试就会把部分方言差异识别为语言障碍。

随着方言儿童语言研究视角的转变,研究者采用的评估标准和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在全面研究方言儿童语言发展的基础上,研究者开始调整评估的项目和标准。例如,研究者为美国亚利桑那州开发了一个评分调整系统用于对非裔儿童的语言评估,这一系统成功地区分了非裔儿童的语言障碍和非语言障碍;修订皮博迪图片词汇测试项目,使这一测试工具在文化上更加公平。这两项测试适用于发音和词汇领域的评估,为美国非裔儿童语言评估的标准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研究者还开发了方言中性语言测试系统,这一系统包含大量非裔美国儿童的样本数据,因而该语言评估工具对美国非裔儿童更加合适。

仅仅通过创建新的标准化测试项目并不能完全保证评估的适切性,因此,研究者探索了很多替代标准化评估的非标准评估方法。例如,口语样本分析被视为规范参考标准化测试的有效替代方法,因为对自然情境下自发言语的评估具有直观的效度,对自发言语的测量可以帮助研究者识别儿童的语言延迟。利用“依赖处理”的措施来评估非标准方言儿童的语言能力则不依赖受试者对事件、词汇或语言结构的先验知识,因为它侧重于测试受试者学习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11]动态评估方法则旨在区分儿童先前语言经验和他们当前语言学习潜力对语言发展的影响。考虑到方言儿童文化的特性,还可以使用与儿童经验相关的材料和任务来对他们的语言发展进行评估。例如,对加拿大原住民儿童语言能力的评估就可以通过故事讲述,或者让他们复述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来进行。此外,还有部分研究者建议完全放弃标准化测试而采用“非标准化的”评估方法,这些方法包括语言抽样分析和标准参考语言探测等。总而言之,研究者为方言儿童的语言评估做了很多尝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大多数评估替代方案都存在缺陷,有的方案则非常耗时,难以进行常规临床实践,这意味着还需要对非标准评估方法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三、对我国儿童语言发展评估的启示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但对儿童的语言研究多集中于普通话儿童。很多方言儿童生活在偏远落后地区,这些地区不仅条件比较差,学校和家庭对早期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也相对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他们的语言教育。因此,全面地调查方言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通过有效的评估工具来测量他们的语言能力对于促进方言儿童的语言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正确看待方言和儿童语言发展的关系。语言的多样性不是导致语言困难的原因,丰富的语言环境对儿童的语言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语言表现出差异的儿童并不一定代表他们存在语言障碍。同一语言不同方言语境下儿童的语言学习在本质上是跨语言的。尽管对儿童的语言评估会因为评估者对方言的忽视而导致评估结果出现偏差甚至错误,但方言不是导致语言困难的原因,有语言障碍的儿童在学习普通话和方言上都会存在问题。

第二,对方言儿童语言的评估需要探明方言儿童内部的同质性问题。我国是一个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家,方言类型复杂,甚至在部分偏远地区存在同时使用多种方言或者民族语言的现象。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言的使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方言地区的儿童基本都是同时使用方言和普通话。但即使这样,由于使用的方言类型或频率不同,方言儿童内部并不是一个同质的群体。在方言多样性的背景下,研究方言儿童的语言发展问题就需要确定他们使用的方言类型以及方言的使用频率,并依此将其分为不同的亚组。针对方言儿童的语言评估应该依据不同的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在采取标准化测试的基础上采取其他可能的补充方法,以求真实地评估方言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

第三,对方言儿童语言的评估要以方言儿童语言发展的临床标志特征为基础。在对方言儿童的语言发展进行评估时,评估者必须检查和解释其语言变异的三个重要来源。一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不成熟模式,如学前儿童容易把翘舌声母/r/、舌尖声母/l/发成零声母,3~4岁的儿童会同时说“一点也不好吃”和“一点好吃”。二是由方言差异导致的语言变异,即方言儿童使用超出普通话儿童年龄的语言模式(这种模式在方言中是正常的),如我国南方方言中广泛存在的“打你不赢”“说他不过”之类的语言结构就属于这一类型。三是由语言障碍导致的语言变异,如有些儿童语言中会出现量词的缺失,等等。对于语言变异的鉴别需要设置一个筛选测试,用以测试方言在语音、句法等方面区别于普通话的特征。这些语言特征既可能是方言差异,也有可能是语言障碍,这就需要对使用同一方言的儿童的语言做进一步对比分析,以更好地区分方言差异和语言障碍。此外,对儿童语言发展的测试还应设置非对比项目,这一部分项目用于测试在方言和普通话中都没有区别的语言变异。即无论儿童的方言使用情况如何,测试者都可以运用非对比项目的测试来获得更真实的评估。我们在评估汉语方言儿童的语言发展状况时,也应该获取那些标志性的关键评估项目,以便进行临床实施。

参考文献:

[1]GRECH H, DODD B. Assessment of speech and language skills in bilingual children: an holistic approach[J]. Stem, Spraak en Taalpathologie,2007,15(2):84-92.

[2]ZUPAN B, CAMPBELL Woods N, THOMPSON H. Scoping review: Language assessment practices for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children in Australia and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practice[J]. Australian Journal of Rural Health,2021,29(6):879-895.

[3]PEARCE W M, WILLIAMS C. The cultural appropriateness and diagnostic usefulness of standardized language assessments for Indigenous Australian childre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Pathology, 2013,15(4):429-44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