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文化资本与幼儿社会技能的关系:母亲育儿胜任感与养育粗暴程度的中介

作者: 杨娟 张莉 李伟 陶亚晨

[摘 要] 家庭文化资本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幼儿社会技能的发展,还可通过母亲的育儿胜任感和养育粗暴程度的中介作用对幼儿社会技能的发展产生影响。为促进幼儿社会技能的发展,家庭应进一步提升客观化和具体化文化资本的配置水平,优化母亲的角色意识,提升母亲的育儿能力,为幼儿的社会交往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关键词] 社会技能;文化资本;家庭资本;育儿胜任感;养育粗暴程度

社会技能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和进行社会交往不可或缺的能力,[1]它会对个体的社会适应、学业成就等有着广泛的影响,具有良好社会技能的个体其自我价值感会更高,社会技能发展不良的个体则因不能与外界进行良好的互动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2]影响个体社会技能发展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家庭环境是重要因素之一,而家庭环境中的家庭文化资本对个体行为的发展又有着强力的塑造作用。研究显示,低文化资本家庭的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更低。[3]一般而言,母亲是低幼儿童的主要养育者,其教养行为以及在育儿过程中的胜任程度可以显著预测幼儿社会技能、情绪以及行为的发展。[4]文化程度是影响母亲育儿胜任感的重要因素,学历越高的母亲的育儿胜任感越强。[5]此外,幼儿社会技能的发展还会受到母亲养育行为的影响,长期生活在粗暴养育环境中的个体,其社会能力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6]育儿胜任感较低的父母更容易表现出更粗暴的养育行为,[7]粗暴养育行为会通过消耗自我控制能量的方式来增加个体行为问题发生的概率。[8]综合已有研究成果,本研究认为,除直接发生作用外,家庭文化资本还通过母亲育儿胜任力以及养育粗暴程度的中介作用对幼儿社会技能的发展产生影响,并试图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这一假设,以期为优化幼儿社会技能的发展路径提供新的思路。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云南省5所幼儿园750名3~7岁在园幼儿为研究对象,调查幼儿的家庭文化资本、幼儿社会技能发展水平、母亲育儿胜任度及其养育粗暴程度。研究者共发放电子问卷750份,剔除漏答超过15%和答题时间低于400秒的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705份,有效问卷率为94%。问卷主要由母亲作答,少部分由其他监护人作答。

幼儿家庭文化资本状况调查采用程祁编制的《家庭文化环境调查问卷》。[9]该问卷共26个题项,问卷总体得分越高,表示家庭文化资本水平越高。本研究使用的家庭文化资本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87,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该问卷结构效度良好(χ2/df=2.36,CFI=0.975,TLI=0.956,RMSEA=0.044)。母亲育儿胜任感测量采用杨晓等人翻译的育儿胜任感量表。[10]该量表共17个题项,量表总体得分越高,表示母亲的育儿胜任感越高。本研究使用的母亲育儿胜任感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720,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该量表结构效度良好(χ2/df=3.70,CFI=0.925,TLI=0.891,RMSEA=0.062)。母亲的养育粗暴程度测量采用王明忠等人翻译和修订的粗暴养育问卷。[11]该问卷共包含4个项目,总体得分越高,表示母亲养育的粗暴程度越高。本研究使用的母亲粗暴养育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736,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该问卷结构效度良好(χ2/df=2.87,CFI=0.997,TLI=0.981,RMSEA=0.052)。幼儿社会技能发展水平测量采用孙圣涛等人编制的《幼儿社会技能评定问卷(家长版)》。[12]该问卷共有32个题项,总体得分越高,表示幼儿的社会技能水平发展越高。本研究使用的幼儿社会技能评定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940,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该问卷结构效度良好(χ2/df=1.16,CFI=0.998,TLI=0.997,RMSEA=0.015)。

由于本研究所采用的4个研究问卷或量表基本均由母亲完成,为了控制预测变量与效标变量之间的人为共变,研究进一步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方法对涉及的4个研究工具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对问卷或量表的所有题项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析出特征值大于 1 的因子共有12个,且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17.7%,小于 40% 的临界标准,由此推断本研究的数据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故不会显著影响研究结果。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幼儿的家庭文化资本水平(50.90±13.94)与其社会技能发展水平(111.71±19.68)存在显著正相关(r=0.16,p<0.001),表明家庭文化资本水平越高,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水平就越高。此外,家庭文化资本(50.90±13.94)与母亲育儿胜任感(60.53±11.28)、母亲育儿胜任感(60.53±11.28)与幼儿社会技能发展(111.71±19.68)之间在99.99%的置信区间上也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3和0.14,表明家庭文化资本水平越高的家庭,母亲的育儿胜任感也越高;母亲育儿胜任感越高的家庭,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水平也越高。而母亲的养育粗暴程度(7.65±2.31)与家庭文化资本(50.90±13.94)、母亲育儿胜任感(60.53±11.28)以及幼儿社会技能(111.71±19.68)之间在99.99%的置信区间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0、-0.20和-0.29,这表明文化资本和育儿胜任感越低的家庭,母亲的幼儿养育越粗暴,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水平就越低。

基于既往研究的结果以及对各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本研究建立了一个链式中介模型,以考察家庭文化资本与幼儿社会技能发展之间母亲养育胜任感及其养育粗暴程度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母亲育儿胜任感在家庭文化资本和幼儿社会技能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0.000,0.030]),中介效应(0.013)占总效应的比重为4.6%;母亲的养育粗暴程度在家庭文化资本和幼儿社会技能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0.029,0.081]),中介效应(0.053)占总效应的比重为18.9%;母亲育儿胜任感和母亲的养育粗暴程度在家庭文化资本和幼儿社会技能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0.002,0.012]),中介效应(0.007)占总效应的比重为2.5%。

三、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文化资本能够正向预测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良好的家庭文化资本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技能以及社会性的发展。[13]家庭文化资本是指家庭内部与文化及文化活动相关的有形及无形的资产,它是家庭成员通过社会活动所积累起来的社会资源的总和,会影响幼儿学习机会和资源的获得及其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14]家庭文化资本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基础和前提,高文化资本的家庭在文化氛围、性情气质、兴趣取向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这些优势又可以转化为强有力的育儿资本,有利于家长在教养幼儿的过程当中轻松自如地应对各种问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母亲的育儿胜任感能够显著预测幼儿社会技能的发展,母亲育儿胜任感高的家庭,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水平越高。[15]究其原因,高文化水平的母亲其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可用的教育资源更为充足,思想观念更为开放和灵活,学习和应变能力也更强,这使得她们有足够的资源和信息来应对幼儿养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此外,对于高文化资本家庭的幼儿而言,其与母亲之间的互动具备更为充足的条件,这种良性的互动可以给母亲带来巨大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而这种幸福感和成就感又会反过来为幼儿营造更为适宜的发展环境,在培养幼儿自信心、自主性等内在品质的同时,还能激励他们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高文化资本家庭可以通过缓解母亲的养育粗暴程度来促进幼儿社会技能的发展。这可能主要是因为,对于高文化资本的家庭,其家庭经济条件及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也更高,这有助于形成更为亲密和谐的家庭氛围,稳定和愉悦的情绪就会使母亲养成更为温和的教养理念和教养方式。科学的教养理念和教养方式可以促进亲密亲子关系的形成,来自母亲的赋权和支持进一步拓展了幼儿参与社会交往活动的范畴,提升了其社会技能的发展水平。

此外,母亲育儿胜任感和母亲的养育粗暴程度在家庭文化资本和幼儿社会技能发展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来源于家庭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可以提高母亲的育儿胜任感,因胜任感带来的育儿压力的缓解会改善母亲的教养方式,促使母亲在育儿的过程中采用更为温和、民主的教养方式,最终实现幼儿社会技能的更好发展。

(二)教育建议

第一,提升家庭文化资本水平,为幼儿社会技能的发展提供全方位、可持续的支持环境。家庭文化资本包含三种主要形态,其中除了父母受教育水平等制度化的文化资本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改变之外,具体化和客观化的文化资本都具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不仅限于学业成就方面,更是在思想观念、行为模式、认知经验等方面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水平的家庭文化资本并不必然伴随高水平的物质资本,但它可以切实影响和改变家庭成员对幼儿发展与教育的认知水平与行为方式,可以为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营造适宜的家庭环境。因此,要发展幼儿的社会技能,家长一方面可以在客观化的文化资本上下功夫,为子女购置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兴趣的图书或者其他玩教具,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地发展社会技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强化学习意识、提升认知水平、拓展知识范畴等方式来提升家庭的具体化文化资本的水平,为幼儿营造一个具有良好情感支持且充满良性互动的家庭环境,让幼儿在充分的社会实践中自觉发展社会技能。

第二,强化母亲的角色意识,优化母亲的育儿方式,增强母亲的育儿胜任感。基于血缘和情感上的天然联系,母亲作为家庭成员中最主要的子女教养者,应该在明确自身角色和责任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自身的育儿胜任感。一方面,母亲要转换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不断加强幼儿养育方面的学习,提升自身的育儿能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另一方面,母亲要学会自我调适,在育儿过程中保持健康、乐观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尽可能避免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将其迁移到幼儿身上。此外,母亲要积极向外寻求支持,家庭、幼儿园或者其他相关组织也应该为母亲的幼儿教养提供情感、条件、方法等方面的支持,帮助母亲共同应对育儿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孙圣涛.家庭环境对幼儿社会技能的影响:作用与机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2-13.

[2]颜富云.中班幼儿孤独感与社会技能问题行为关系的一项追踪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20:7-19.

[3]余璐,罗世兰.家庭资本对处境不利儿童学习品质的影响:家庭心理韧性的中介[J].学前教育研究,2020(09):58-68.

[4]SCHMITT?鄄RODERMUND. Pathways to successful entrepreneurship: Parenting, personality, early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 and interests[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4,65(3):498-518.

[5]花蕊.幼儿母亲正念水平与育儿胜任感的关系[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30-32.

[6]MT WANG, JL DEGOL, DA HENRY. An integrative development?鄄in?鄄sociocultural?鄄context model for children’s engagement in learning[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19,74(9):1083-1086.

[7]张瑜,张春良,王鑫.初产妇产后抑郁与育儿胜任感和家庭关怀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1(21):4895-4898.

[8]WANG M M, DU X X, ZHOU Z K. Harsh parenting: Meaning,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mechanisms[J].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6,24(3):379-38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