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勇:教师应提升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融合能力

作者: 魏文琦

“教师要学会擅用技术,踏浪而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勇及其团队的研究认为,为培养适应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高质量教师队伍,教师应提升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融合能力,积极学习和掌握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提升自身的技术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人机协作,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应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面向教师群体,应有规模化的素养升级。教师个体要做到精准备课、差异教学、个性辅导、全景记录,形成综合评价、教师能力画像、胜能力模型。”胡小勇建议,区校和教师可以采用“3融1主N创”模型。

具体而言,“3融”指教研理论与教研实践深度融合,学科素养与智能素养深度融合,校本教研与区域教研深度融合;“1主”即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主模式;“N创”指课例教研、网络名师工作坊、精准教研、同步课堂教研、远程协同教研、网络集备、直播教研、虚拟社区教研等。最终实现“高等院校+区域教育部门+学校”三方主体协同,“研修学习+场景实践+示范引领”三大阶段迭代,“课程研修—课例研磨—课题研究+问题导向”三课一问落地。

此外,学校还要建立数字化基础设施,调整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加强数据管理和分析,推进学校管理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