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中小学校长领导力发展:何为与可为
作者: 姚晖
在当今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教育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全球化的推进、信息技术的革新、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以及学生需求的个性化,都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校长作为学校教育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其领导力的提升尤为关键。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凝聚着对教师群体的殷切期望,为造就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指明了努力方向。
在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下,校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教育环境的变化,更有效地推动学校的发展,更积极地参与教育改革。因此,研究如何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校长领导力的培养和发展中,对于提升校长的领导效能、推动学校乃至整个教育领域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每一位中小学校长应该关注和践行的课题。
一、教育家精神内涵与价值
教育家精神是一种体现教师职业核心价值和高尚追求的精神品质,它在新时代的教育实践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价值。
教育家精神强调教师应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才。它倡导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并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家精神还体现在教师的勤学笃行和勇于创新的态度上,以及对学生的仁爱之心和推动社会文化进步的追求。
教育家精神对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改革、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是推动教师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它也激发着教师牢记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为教育事业提供精神和道德支持。
可以说,教育家精神涵盖了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是政治与文化、传统与现代、教书与育人、治学与弘道的相统一。
二、学校组织与校长领导力
在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中,学习型组织被定义为一个能够持续扩展创造能力、实现真心向往结果、培养全新前瞻开阔思考方式、实现共同抱负、并不断共同学习的组织。对比学习型组织发展的五项要素: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改变心智、自我超越和系统思考,笔者认为一所优质的、能持续保持发展态势的学校就是学习型组织——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从系统角度出发;内外部因素关系协调;校—家—社有共同的发展愿景;通过团队学习不断追求教育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学生、教师乃至学校整体发展的自我超越;学校的课程和活动都能在促进师生心智发展的维度上有效运作。
要推动学校这一学习型组织的高质量发展,校长领导力是关键因素。从教育部2013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校长领导力体现在学校领导与管理的方方面面,是指校长在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生学习的理念下,在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和调适外部环境五个方面,有个人专业的理解与认识,同时有能力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落实。
三、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校长领导力发展策略
教育家精神与校长领导力密切相关。校长,作为教师团队的引领者,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通过自身的领导力去实践和推广教育家精神,促进学生成长,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家精神为校长领导力提供了价值引领和行为准则。
(一)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校长领导力
结合学习型组织的要素,笔者构建了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校长领导力模型,如下页图所示。在教育家精神的引导下,校长领导力模型涵盖了十个关键要素。
“道德情操、社会责任和学生中心”是领导力的坚强基石,要求校长展现道德榜样,推动教育公平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愿景规划、系统管理和创新能力”是领导力的核心动力,校长需制定共享清晰愿景,理解并优化学校运作,践行并鼓励教育创新。
“团队建设、专业发展和沟通协调”是领导力的实践支柱,校长应建立支持性工作环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及与各方有效沟通;“反思与改进”要素是贯穿始终的因素,它推动校长不断自我提升和优化管理策略。
这些要素动态变化,会随着校长治理学校和师生情况的不同灵活调整,同时也随着校长的个人成长而日益成熟提炼,形成个人领导风格的核心。这些要素互相作用,帮助校长引领学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从而实现教育家精神引领的价值。
(二)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校长领导力发展策略
在现实的教育生态中,校长们在秉持教育家精神的同时面临着领导力发展的诸多挑战。首先,校长往往因为日常事务性工作繁多而导致个人时间碎片化,从而导致系统性学习不足,无法及时理解把握教育改革的精髓,呈现滞后性。其次,校长需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平衡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创新需求,同时应对快速变化的教育政策和家长期望。此外,校长在培养教师团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实践中往往会遇到教师专业发展不均衡、团队共同进步动力不足等问题。
为发展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校长领导力,教育主管部门可通过以下策略来帮助校长们应对挑战。
一是坚持正确的思想引领,做坚定理想信念的“示范者”。从一名校长的培养伊始,就始终牢牢绷紧政治纪律教育的弦,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让校长们能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便他们能在教育政策和方向上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是激发主体的学习自觉,营造争当教育家型校长的良好生态。通过持续开展教育家精神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中小学校长发自内心认同、理解教育家精神,增强理论方面的自觉与自信。在区域内充分挖掘模范校长的典型案例,特别是身边校长的优秀榜样,宣传教育家型校长的行为事迹,组织校长们互相交流学习。
三是夯实提升关键的业务能力,实施校长成长导师制;根据校长的任职情况定期组织阶梯式的业务培训,聘任国内优秀校长为本土校长群体的专家导师,为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提供土壤和平台,推动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
对校长个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更好地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学校管理实践中,发展自身领导力。
一是坚持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校长通过自我超越,不断追求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校长的个人愿景和激情可以激励教师和学生,从而提升整个学校的工作和学习氛围。同时校长需要识别和挑战自己和学校领导班子中存在的根深蒂固的习惯信念。这有助于校长采取更有效的策略,促进学校管理的创新和改进,从而提高领导力的实践效果。
二是建立共同愿景,促进社区合作。校长要充分调研学校历史与现状,邀请教师、学生、家长甚至社区参与学校共同愿景的建立,激发所有成员的共同目标和价值观,营造学校文化,增强团队合作;充分挖掘和链接社区资源,将优质资源引入学校,使其转化为学生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发展服务。
三是保持学生中心的领导和教师团队学习。校长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学校一切工作以学生为中心。校长要参与并促进教师的团队学习,充分尊重每一位教师,通过推动教师的年级组、学科组、备课组等各种教师群体的集体成长来促进教师个人成长,发挥集体智慧,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校长领导力的实践落实。
校长领导力的实践是对教育根本任务的深刻回应,它体现了校长对教育使命和目标的理解和承诺。只有在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下,才能保证校长领导力的发展有方向、有价值。校长通过在日常学校管理和领导中实践教育家精神,打造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良性发展的学习型生态,推动了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2023级在读教育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