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心呵护,静待花开
作者: 余水明高一是高中阶段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知识构建的关键时期,班级管理艺术尤为重要。班级管理中,我们既要以身作则,也要调动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班风和浓厚的学风,为学生的高中生涯和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结合工作经历,谈谈对高一班主任工作的思考。
一、勤严细实,示范引领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管理艺术直接影响班风和学风。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做到“勤、严、细、实”,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氛围。
班级管理,勤字当头。班主任的工作是用脚步来丈量的,只有多走动、多到班观察,才能更深入了解学生,更及时掌握班级情况。
严格管理是维持班级良好秩序的重要保障,也是树立班主任威信的重要方法。当学生犯错误时,该严格的地方就要严格。比如出现违纪情况,要按照校纪校规进行处理,既让学生信服,也增强他们的规矩意识。
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而不在于惩罚。学生犯错时,让学生认识到错误是必要的。同时,我们也要了解犯错背后的原因,进一步关心学生,让他们更愿意接受教育,减少再犯的次数。
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落实,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才能确保班级各项活动正常开展。
二、内外双驱,专注学习
高中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学习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科素养。高一阶段,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我们要采取多种途径,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引导他们更加重视学习。
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初高中阶段学习的差异性。高中阶段知识容量大、难度高、综合性强,需要经过不断努力和长期积累才能学好。而高考考查的也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不可能短时间内就能突破。高一开始,学生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要提高专注度。专注学习也需要有纪律约束作保障。当出现不认真学习或影响他人学习的情况 时,要有相应的提醒或者纪律约束。
接着,我们也可以通过目标设定、理性畅谈等方式,让学生思考心中的目标大学及理想职业。当心中有目标时,学生会更有动力,进而明确努力方向,发自内心严格要求自己,减少其他事情的干扰和诱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有个过程。我们要用心思考,耐心等待,通过“目标引领”和“群体约束”内外双驱,培养学生努力、专注、坚持的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建构坚实的知识体系。
三、活动育人,提升素养
班级管理的主人翁是学生,而不是班主任。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良好班集体的建设。
在个人行为习惯培养方面,可以通过“绅士淑女”等评比活动,让学生学会辨别真善美。评比的过程,是学生价值认知和辨别的过程,最终学生会明白什么样的行为规范是受欢迎的,从而向身边榜样学习,改变不良习惯,养成举止优雅、文明礼貌等良好习惯。
在集体意识培养方面,可以从班级文化布置入手,让学生思考班级口号、班级文化主题、班级特色等。因为是自己思考、精心布置的,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会更高,也会转化成自我约束、奋力前进的动力。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班际间的篮球赛等活动,让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增强班级凝聚力。
四、家校互动,携手共育
家长是老师的亲密伙伴,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保障。教育路上,我们要与家长携手同行,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一方面,我们要“请进来”。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委会等形式,让家长走进班级,了解班级动态,从而更好地理解孩子的状况;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活动或团建活动等,在相互交流中让孩子更理解家长的艰辛,也让家长更理解孩子的烦恼。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走出去”。通过电访、家访等形式,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家的状况。电访或微信交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家校可以随时互动,及时掌握最新状态;而走进家里与家长深入交流,班主任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背后的成长故事,更能理解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班主任,我们要落实好关注、唤醒和支持的育人理念,做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和行动上的陪伴者,引领学生求真求实,向善向美。总之,教育是一门慢艺术,我们要戴月锄荷,润物无声;用心呵护,静待花开。
本栏责任编辑 王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