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的建设
作者: 黄荷英
初中学生的可塑性强但极为叛逆,为初中班主任们的教育教学策略调整和班级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班主任常常感受到职业倦怠、焦虑,甚至出现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会对教育教学质量产生消极影响。关注初中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建设,不仅是对班主任个人的关怀,更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多个维度出发,为初中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建设提供思路。
一、建立工作坊,提升职业能力
建立班主任工作坊,不仅是提升初中班主任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的集体研讨、经验分享与资源整合,班主任们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班级管理技巧,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还能在相互倾听、鼓励中有效缓解职业压力,共同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环境。
以“双减”政策为指引,班主任A组织了一次以“阅己、纳己、悦己”为主题的工作坊活动。班主任们围绕双减政策,展开了关于如何在双减政策下悦纳自我的讨论。班主任A创新“阅己、纳己、悦己”的工作坊活动,引导班主任们科学、客观地评价自己,看到自己长处的同时正确对待自己的短处,最终达到悦纳自我的境界。在交流中,班主任们分享了各自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维护的设想,也对如何实现班级创新管理与心理健康的平衡进行了深入探讨。教师A鼓励大家尝试新方法,提醒大家关注自身的情绪状态,学会在忙碌与压力中寻找平衡,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工作坊为教师构建了一个相互支持与鼓励的心理健康社群,班主任们在共同探索班级管理新路径的过程中,提升了专业能力,更在陪伴中感受到了温暖。
二、继续教育,追寻目标愿景
继续教育不仅能提升班主任们的专业能力,还能帮助班主任们明确职业目标。对于初中班主任们而言,追寻个人职业发展目标有助于增强职业认同感。通过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初中班主任们可以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找到更多育人方向。
例如我校初中班主任参加了市教育局德育科组织的“班级管理能力导向”“心理健康C、B证培训”等继续教育课程,学习了前沿的心理学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能力评估方法,并应用于班级管理。以培训内容的理论知识为依托,一位初三班主任设计了一场以“生存选择”为主题的班级团体活动,引导学生探讨并澄清价值观,通过交流认清生活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在活动中,班主任创设了在10个不同身份的人中选择7人存活的情境。
这个活动包括丰富的寓意,充分展现了每个成员的价值观,及对未来社会的憧憬或理想。讨论不求得出一致的结论,真正的目的在于从讨论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及他人的价值观,并通过他人的启发,调整自己的认识,认清生活中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事物。
活动效果十分突出,班主任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了持续学习带来的职业满足感,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和目标愿景。
三、去角色化,创设自我空间
去角色化是指班主任在工作与生活之间要设立清晰的界限,避免过度沉浸在教学角色中,从而保护个人心理健康。班主任可以安排休息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减轻因教育教学压力而导致的职业倦怠感,找回个人的生活平衡和心理平静。
初中班主任王老师在日常工作中一直以严格要求自己而闻名。她每天都提前到校,最后一个离开,几乎没有休息时间。长此以往,王老师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深夜批改作业和备课成了常态,生活中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老师在教师培训中了解了去角色化理念,她深受触动。回到学校后,王老师决定给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设立明确的界限。她在办公室写下“工作与生活要分开”这样的提示语,把它贴在显眼的地方。为了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乐趣,她开始尝试每周去健身房锻炼一次,刚开始她有些无所适从,随着逐渐适应,这项活动让她感到身心舒畅。王老师还选择参加社区的绘画班,借此释放压力,逐步找回了内心的宁静。同时,她开始在课间分享自己的社交活动、与朋友交流的趣事,激励学生也尝试拓展兴趣与生活。渐渐地,王老师注意到自己不仅心情愉悦了,教学也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她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们喜欢参与其中。通过去角色化,她成功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心灵栖息地。这一过程帮助班主任缓解了职业压力,促进了个人兴趣与教学工作的融合,也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且让班主任学会了如何在不同角色间自如切换,还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
四、专业咨询,调适不良情绪
专业咨询作为一种科学的心理健康支持方式,为教师在面对职业压力时提供了专业的指导。
一位第一次带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发现自己对班级教学效果过度担忧,情绪波动频繁。尤其是当她的班级因频繁扣分而被学校领导多次批评的时候,这种情绪波动更为明显,甚至影响了正常的睡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教师主动联系了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并预约了专业的心理咨师。在咨询过程中,该班主任敞开心扉,分享了自己的困惑与不安。心理咨询师通过倾听、共情和引导,帮助该班主任找到了不良情绪的根源,并提供了有效的应对策略。该班主任学会了运用正念冥想、时间管理等方法来调节情绪,同时也重新根据学生的学情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进度和目标。这次咨询经历让她意识到,面对挑战时,寻求专业支持是自我成长的重要一步。该班主任的情绪得到了舒缓,心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她更积极主动地向有经验的老班主任、级长和德育主任学习,有困惑时积极主动向他们请教沟通,同时也更加注重自我关怀,让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身心健康。
通过专业咨询,班主任找到了调适不良情绪的有效途径。咨询过程中,班主任获得了情绪上的释放,也学会了情绪管理技巧。更重要的是,咨询经历促使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也促进了个人和职业的和谐发展。
初中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持续关注。通过一系列多元化措施,我们能够有效缓解班主任的心理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与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探索与优化相关策略,为班主任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职业环境。只有这样,学校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学习体验,最终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