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在特征与政治功能,引领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塑造

作者: 马娟

2021年,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正式发布,第一批纳入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包括46个具体精神形态,绘制了一幅精神谱系组图,具有鲜明的内在特征,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功能和思想引领功能。教育工作者应引导青年大学生通过认知理解、感悟认同、自觉践行和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在特征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代表了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的价值观和政治品格,既有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精神特质又有延续贯穿始终的精神传承,既有个体形象的展现又有集体群像的塑造,既凸显标志性地域的时代方位又再现历史事件的重大价值,体现了阶段性与延续性、个体形象与集体群像、历史地域与历史事件三个相结合的内在特征。

1.阶段性与延续性结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阶段,精神谱系的具体精神形态有着不同的话语主题表达。以探索革命道路为主题,孕育出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以社会主义艰辛创业为主题,孕育出兵团精神、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以改革开放为主题孕育出改革开放精神、“三牛”精神等;以奋斗新时代为主题孕育出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等。

但是,这些不同阶段的具体精神形态无一不包含斗争性、人民性和创造性,其共同价值内核一直延续、贯穿始终。

2.个体形象与集体群像结合

精神谱系的46个具体精神形态有以个体人物命名的,也有以人物群体命名的,如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助人为乐、志愿服务的雷锋精神,“心中装着百姓,一切为了人民”的焦裕禄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孔繁森精神等。这些个体人物是时代优秀党员干部的代表,他们的精神是时代发展所需的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

此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展示了各类英雄群体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状态与价值观,如东北抗联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劳模精神等。这些伟大精神涉及了革命军事战争、科学技术发展、体育竞技、经济建设等领域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特定群体共同的行为准则、社会责任和团队精神。

3.历史地域和历史事件结合

地域类的精神形态是当地军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共同铸就的伟大革命精神,其产生的地域或地理位置彰显了党在不同时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基础和历史地位,如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别山精神等,这些精神起源地有的是党的革命根据地,有的是党领导革命的农村指挥所,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地。

此外,在一系列具体精神形态中,有许多直接从重大历史转折性事件凝练而来,如“开天辟地大事变”的建党精神、“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长征精神、“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遵义会议精神、“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的改革开放精神等,这些精神形态代表了党和国家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事件,背后彰显了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十字路口敢于决策的勇气和胆识。

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政治功能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体精神表达,是整合了时代精神、政治意识和群体品格的政治符号系统,具有强化集体记忆力、提升情感凝聚力以及增强社会号召力的政治功能。

1.强化集体记忆力

集体记忆是社会历史发展轨迹的群体观念认知,是依据社会政治发展目标而设定的。中国共产党通过建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政治符号,来展现党和国家历史发展轨迹,来表达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奉献与牺牲,使人民群众不断地增进对党的认识,不断地强化集体记忆。

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个具体精神形态也许会被淡忘,因此需要从话语表达上建构一个集体记忆符号。“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个符号,其主体突出、简洁明了,容易在民众心中形成深刻印象。经过历史变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个集体记忆符号所包含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最后将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符号。

2.提升情感凝聚力

符号是承载了意识和精神的外在载体,具象化的政治符号能够传播价值观和政治意识。通过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引导,符号能够增强人们对党和国家的情感认同。

作为政治符号,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承载了中国共产党历经的百年历史记忆,是党在不同历史发展过程中聚合的信念与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反映。

不同时期、不同节点、不同的精神场域和精神模范的符号化载体,都饱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通过建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一政治符号,发挥教育引导、振奋人心的功能,可以增强民众对中国共产党和对国家的认同感,提升社会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增强社会号召力

政治符号是政治的重要表现形式,只有科学设计和合理使用政治符号,增强与社会群体活动的联系,合理表达群体政治诉求,才能号召群众、调动群众、发动群众。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正面展示的不同领域的英雄人物和震撼人心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良好的政党形象。

政党形象作为一种国家软实力,是发挥政治动员和政治号召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还充分整合了不同群体的诉求和目标,代表了社会民众的政治归属和共同利益。目标和利益的一致性,有利于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从而感召人民群众、赢得人民群众,实现对社会的广泛号召和深度动员。

三、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路径

概念化的精神只有进入人的思想,感化人的心灵,内化为价值观,转化为行动指南,才真正完成了精神引领的作用。要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对大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必须经过认知理解、感悟认同再到践行传承的三重路径。

1.回归内涵,全面认知精神谱系,深化理解

要深化对精神谱系的理解,必须要回归内涵,全面认知精神谱系。

首先,回顾理论本身,建构全局逻辑。青年大学生要从内涵、特征、话语表达等方面全面解读精神谱系,深刻理解各类精神形态的共同价值内涵,从政治站位、价值功能、历史传承等方面整体把握精神谱系,建构对精神谱系的全局画像,避免对精神谱系的片面理解、浅尝辄止。

其次,回顾核心要义,思考意义表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从根本上说是以党的百年奋斗史为基础,是每一个时代任务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青年大学生要从一个个具体精神故事中抽丝剥茧,理解其中的核心要义,通过悟“精神概念”中的原理、求“精神本质”中的真理、明“精神故事”中的事理,深度思考、深入理解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

2.回归现实,深刻感悟精神谱系,强化认同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来源于现实革命和建设,只有把精神谱系中的概念回归到现实生活,还原精神谱系中的人物、事件、故事,贴近生活、贴近人物,才能领悟精神的本质。

首先,回归精神的物化来源地,实地感悟。精神谱系中的每一个具体精神都有相关的事物或者地点,青年大学生可以走进具体精神形态的发源地开展实地学习,学校可以通过现实场景、实物展示、珍贵资料和照片等开展教育引导,以景动人、以情感人。

其次,回归精神的承载人物,拉近距离。每个时代的先进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都有现实的精神承载者,通过投射到人的身上加以呈现。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学校要利用各种网站、微媒体等途径,加强对英雄人物、榜样人物、行业标杆、精神领袖等的舆论宣传,引导青年大学生讲好英雄故事、奋斗故事、创新故事、奉献故事,传播先进精神,强化精神认同。

3.回归行动,自觉践行精神谱系,弘扬传承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来源于各个时代的实践,又成为指导新实践的行动指南。回归行动,自觉践行各个伟大精神,才能真正实现精神谱系从价值内化到外化的过程,从引领人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再到从行为实践上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实现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目的。

首先,回归学习工作实践,形成可持续的内在动力。精神谱系蕴含的核心价值内核,共同塑造了中国特色的奋斗、创新、奉献、担当的价值生态,并以此成为推动新时代发展和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青年大学生要把这些价值内核外化为具体的行为表现,融入日常,化作工作和学习动力,践行伟大精神。

其次,回归创作实践,形成可传承的外在实体。青年大学生要善于通过语言、文字、视频纪录、音乐、舞蹈、绘画、舞台剧等表现形式,把承载精神谱系的人物、实物、符号等物化为可视化的文化产品,作为可传承的文化实体,提高精神谱系的观感和触感,促进精神谱系的广泛传播和传承。

注:本文系2023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奋斗价值观培育研究——以精神谱系中的奋斗价值内核为融入点”(课题编号:2023GXSZ151)、2022年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五育并举”视域下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铸魂育人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XJDJZD2204)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