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养立意创“四法”,艺术实践品“四悟”
作者: 蔡云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素养统领整体设计,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设置学业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基于核心素养表现特征的学业质量和学业评价,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贯穿艺术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杜宏斌,2022)。
为体现素养立意的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变革,依托艺术课程标准,东莞市实施“每周一歌”美育活动课程,在学习内容、学习活动等方面加强与核心素养的有效衔接,教师开展具身体验法、结构优化法、重组教材法、综合联系法等实施策略的研究,通过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维度,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过程中感悟、体悟、醒悟、领悟。
一、指向“审美感知”,感悟“具身体验法”
“每周一歌”以“感悟”为途径,通过辨识、体验、感受、领略,开展指向“审美感知”的活动课程。“具身体验法”的关键词在于学生的“具身性”与“体验性”,强调学生亲自参与活动的具身感受,强调参与体验活动的多样、多维与多彩。如小学二年级上册第2课《小红帽》教学课例,“具身性”体现在听、唱、动、感、知等多样活动,都是学生亲身参与,体现了学生在节奏、旋律、和声等美的不同发现、感受、认识和反应能力,坚持以美育人的理念,发挥艺术教育的独特功能。教师引导学生在身体律动游戏中“辨识”歌谱旋律规律,在节奏卡农中“体验”歌曲艺术形象,在歌舞表演中“感受”歌曲风格意蕴,在合作演绎里“领略”歌曲情感表达。在这十分钟里,学生通过多种体验方法,具身感受歌曲的美,具身感知音乐的美,这就是“每周一歌”最常用的“具身体验法”。
二、指向“艺术表现”,体悟“结构优化法”
“每周一歌”以“体悟”为途径,通过模仿、体验、表达、展现,开展指向“艺术表现”的活动课程。“结构优化法”的“结构”,首先在于艺术课程标准中对“课程内容结构”的重大调整。“每周一歌”根据四类艺术实践课程、十四项学习内容与十个学习任务,实现平台—指向—驱动—监测—标向的“结构优化”。
以一年级下册第17课《我不上你的当》为例,执教教师开展欣赏歌曲情绪情感、表现综合性艺术表演、创造即兴表演、联系音乐与社会生活四类艺术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完成了趣味唱游、聆听音乐、情境表演、发现身边的音乐这四个1-2年级唱游与音乐的学习任务,实现了“结构优化”。
三、指向“创意实践”,醒悟“重组教材法”
“每周一歌”以“醒悟”为途径,通过突破、选择、创新、释放,开展指向“创意实践”的活动课程。“重组教材法”的“重组”基于课程标准,重新组织教材分析、重新组织教材内容、重新组织教材整合、重新组织教材融合等,便于更好地结合学情,选择新的学习理念和方式,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提升学生艺术创新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以《唢呐配喇叭》《星星不说话》《过新年》《一对好朋友》这四节课为例,执教教师首先重新组织教材分析,结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学情,进行趣味多声部改编;再创设四个生动活泼的“小黄人”形象,用“小黄人找主人”的剧情重新组织教材整合,融合产生新的音乐故事剧本;在录制的教学视频中突出了主题化、生活化、情境化、项目式、任务驱动等新的学习理念和方式。在各校使用这一系列教学资源时,又可以用单元形式组织学习内容,开展“当音乐遇上小黄人”专题音乐活动、跨学科主题统整活动或超越学科的项目式学习。这是源于“重组教材法”的活力,让教学焕发无限生机,让教育产生无限可能。
四、指向“文化理解”,领悟“综合联系法”
“每周一歌”以“领悟”为途径,通过联系、拓展、释读、扩充,开展指向“文化理解”的活动课程。“综合联系法”的“综合”指内部的综合,指向内容;“联系”指外部的联系,指向关联。“每周一歌”分别通过歌曲主题的外部关联,结合歌曲内容的内部综合,从录制内容加强“三种”文化,到实施过程树立正确“四观”,都采用了“综合联系法”。
课程通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种”文化教育的外部联系,实现坚定文化自信的内部综合。在义务教育阶段一学年291节课中,中国歌曲275首,占比94.5%,其中关于传统文化的歌曲有30首,并精心安排了每年级最少一首广东童谣,让学生从小浸润在中国歌曲、地方童谣的音乐环境中。
在革命文化传承的内容建构中,“每周一歌”课程不仅设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三首每学期必唱歌曲,还把红色歌曲贯穿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个课时中,与社会先进文化歌曲交织进行传唱,红色基因在歌声中传承,在歌声中创新。在《国家》《中国梦》《爱我中国》等时代主旋律歌曲的录制与传唱过程中,用音乐潜移默化的力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每周一歌”美育活动课程在教学策略四法的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本逐步实现感悟、体悟、醒悟、领悟。在“感悟”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美美与共,让学生“在歌声中快乐成长”。在“体悟”中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美美同心,让学生在“每周一歌”中快乐成长。在“醒悟”与“领悟”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让学生在“每周一歌”中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