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中“骨干教师+党员”双培养的机制构建
作者: 刘少萍 陈秀娟 郑君仪学前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智力发展最基础、最快的阶段,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能有效促进幼儿各阶段的发展。幼儿园是开展学前教育的主体,提高教师素质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而通过党建促发展、促建设是提升教师素质的有效抓手。幼儿园党支部可通过推动“党建+业务”双融双促,把党员培养成教学骨干,把教学骨干培养成党员,实现幼儿园党员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的融合发展,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一、学前教育中“骨干教师+党员”双培养的价值意蕴
“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确保党的长期执政,为实现党的宏伟目标提供根本政治保证。”党员业务水平的有效提升,有利于建强支部战斗堡垒,更好地吸引骨干教师向党组织靠拢,使其成为党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快造就支撑教育强国的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学前教育的改革和高质量发展,重要任务之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更优质的幼儿保教队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前教育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中,教学骨干除了具备优秀的业务能力,也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方能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而作为党员教师,应不断提升幼儿教育专
业水平,方能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学前教育中“骨干教师+党员”双培养面临的困境
(一)党建和业务工作结合不紧密
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专门机构,长期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定期考核业务,容易出现重业务轻党建、“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因此要避免党建工作“虚化”“弱化”“边缘化”,坚决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
(二)统一培养与个性发展难兼顾
培养模式单一,培训内容固定,无法满足不同党员、骨干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无法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潜力、学习需求。发展路径统一、职称评定标准过于刻板等,无法适应或充分考虑不同党员、骨干教师的个人需求,可能导致人才流失或发展受限。激励机制不够合理,未能根据党员、骨干教师的个人贡献和发展需求给予个性化激励。
(三)思想教育与专业技能发展不均衡
部分党员注重政治学习,思想觉悟较高,但业务能力不够突出,党建引领成效亟需提升。非党员骨干教师向党组织靠拢的方式不多,党建宣传形式单一、枯燥,较少邀请骨干教师参与支部活动。骨干教师与党员接触较少,对党的情况不了解,入党积极性不高,未能科学地看待个人价值与党的事业的辩证统一关系,政治觉悟不高。
(四)党员示范性和骨干教师入党积极性不一致
部分党员综合素质或专业能力不够突出,言行举止与优秀党员标准有差距,示范引领作用不够强,无法充分引导和激发骨干教师的入党积极性。入党程序复杂、繁琐,缺乏明确的标准和评价体系,使骨干教师的积极性降低。党员待遇和激励机制不完善,无法给予党员充分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导致骨干教师对入党的积极性不高。
三、学前教育中“骨干教师+党员”双培养机制的构建
多维度推进“党建+业务”双融双促,构建双培养机制,提升幼儿园教师队伍政治素质,将形成凝聚人心、敬业奉献、服务师生、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坚持“三同”理念引领发展,促进“党建+业务”双融合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安排、同落实,强化系统谋划思维,把握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自觉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融入发展理念、幼儿教育、园所管理中,以集体智慧、集体力量推动发展。
1.以思想建设为引领,提高骨干教师入党主动性。抓好幼儿园骨干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优秀党员的传帮带工作,落实优秀党员与骨干教师的一对一常态化联系,坚持日常沟通交流与定期谈心谈话相结合,做好政治思想引导、专业能力培养和日常生活服务工作,宣传党章党史和党的最新思想精神等,引导骨干教师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认识个人发展与党的发展的辩证关系,把个人的命运与党的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以制度建设为引领,激发骨干教师入党积极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对骨干教师的日常管理、教育服务;找准骨干教师党员发展的关键节点,调整职称评聘、业绩考评办法,建立健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适度提高思想政治表现、育人工作成效、社会服务工作所占权重;落实“考评时政治把关”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把政治标准放在考察的首要位置,对师德失范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引导骨干教师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3.以支部建设为引领,推动思想宣传走深走实。可邀请骨干教师列席党员大会或参与党支部扩大会议,鼓励他们为党建工作、幼儿园发展等出谋划策。还可创设条件,多邀请骨干教师参与支部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在引领骨干教师成长发展中的作用,开展丰富多样的党建活动。创设党员先锋岗,亮身份践承诺,展现党员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吸引骨干教师向党组织靠拢。完善幼儿园各类规章制度,健全“三重一大”决策机制,邀请骨干教师参与全园会议、园务会议、党支部扩大会议等,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每学期开展师德师风宣誓活动,教师签署师德承诺书,从而落实“推门见师德”制度。
(二)注重“因材施教”激活主体,实现个性化发展与成长成才双成效
根据幼儿教师的身心特点、成长成才需要以及素养要求等,对培养对象从内容、形式、方式上进行“因材施教”,带动每位教师争做“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像支持儿童一样支持教师”,形成“人人都是教研主人”的氛围。
1.提醒骨干教师党员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助力偏差行为幼儿健康成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向家长和教职工发放调查问卷,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组长、支委和骨干教师党员为成员的专项工作小组,制定心理成长方案,组织以“阳光家园,心灵相约”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讲座、沙龙、团辅等,开展家园共育、教师团辅、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制定并实施幼儿偏差行为帮扶方案,为幼儿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鼓励骨干教师党员主动担当作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理顺机制,以双融双促做好双培养,调动党员、教师干事的积极性,使他们进步的愿望更强烈,更主动地担当作为。依托完善的双培养后勤保障机制,为教师发展提供平台,营造合作、自主、创新的氛围。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竞赛、开展公开课示范等,发表教学成果,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
3.引导骨干教师党员有效开展家长工作,家园共育培养新时代幼儿。家庭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教师要不断提升做好家长工作的能力,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创新“云游幼儿园”模式,收集新生家长的育儿问题、幼小衔接以及各阶段育儿的突出问题,通过专项教研,为家长提供专业建议,开展正面管教等专家讲座及家长进课堂活动。创设“家委工作室”,落实家长义工制度,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使家园合作常态化。
(三)紧扣“三抓手”重点筑牢堡垒,达成专业技能与思想教育双提升
通过政治学习、教育教研和课题研究同时发力,凝聚合力,推动学前教育幼儿园党建和业务“双融双促”,稳步推进幼儿园党建工作的长效发展,不断提升幼儿园党建工作的“三服务”工作水平。
1.以政治学习为抓手,提高思想认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书记讲党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创新理论学习方式方法,提升理论学习成效。通过打造“专家、支委领学,鼓励自学,讨论分享”的学习模式,利用好学习强国APP等优质网络资源,为培养对象开展思想与业务自学。通过观看红色电影、新中国伟大成就、楷模事迹等创新学习形式。通过实地研学,撰写观后感读后感等,帮助培养对象深入认识党员义务,提升党性修养,拓宽幼儿保教工作的思路。
2.以教育教研为抓手,提升教学水平。抓好幼儿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学习研究环境,激发和提升参与教研的自主性。把握最新的教育政策要求,了解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利用社区资源、家长资源等,做好现状分析,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开展园本教研。另一方面,应结合实际,优化幼儿教育课程,积极举办教育教研活动,创新教研方式,探索项目式、沉浸式、追问式等教研模式,提升教研质量,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成长。
3.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增强业务能力。支持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鼓励党员、骨干教师参与党建、教学、管理等课题研究,并以此为契机,对骨干教师进行摸底了解,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加强与教师的谈心谈话,了解其工作、学习、思想动态,及时给予帮助,在关心关爱中增强教育效果。吸引、团结、动员骨干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锻炼党员、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幼儿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园所管理水平。进行骨干教师遴选,通过争当班主任、新岗位历练、承担教科研任务、参加比赛、参与重大活动等,促进党员教师业务能力大提升,更好发挥带头作用。开展幼儿红色课程研究,打造红色园本课程,推进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提升骨干教师教育幼儿爱国爱党的能力。
注:本文系2022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党建研究专项)“幼儿园‘教学骨干教师-党员’双培养机制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2JKZX01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