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赋能,引领教育集团高质量发展

作者: 陈泽林

以“党建+”赋能,引领教育集团高质量发展0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学校如何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追问。当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而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如何站在对历史负责、为明天筑基的政治高度,全面加强党的领导,高水平做好党建工作,是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切实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定盘星和压舱石。

近年来,作为东莞市可园中学教育集团的龙头学校,东莞市可园中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真心实意、真抓实干、同型输血、共享共进”的办学理念,着力于将龙头学校的特色校园文化、先进办学理念、成熟教学模式、优秀管理团队,全面、系统、科学地融入集团成员学校当中,重点提升集团学校的内涵和品质。集团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一切,积极打造“党建+”特色品牌,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党建+”赋能的领导力、发展力、凝聚力,成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一、“党建+文化”,在文化融合中提升发展力

文化是信仰之基,是精神之魂,更是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内生动力。集团化办学是新时代下学校间资源深度融合、文化高度互洽的应然趋势与实然选择。可园中学教育集团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深入促进各成员校在办学理念与学校文化层面的交流互鉴。例如,结合龙头学校可园中学的优秀文化基因,在“圆梦教育”办学理念框架下,合力打造了洪梅中学“学生求真,教师唯真,学校尚真”的“三真教育”办学理念;指导道滘中学创建了“快乐教育”办学理念,并对该理念进行持续深化,结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要求和东莞市“慧教育”精神,继而推动道滘中学提出“慧乐教育”办学理念,明确在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幸福工作的基础上,学校积极培养智慧、创新型人才。这些举措与成效令集团学校的文化建设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与此同时,可园中学还指导各成员校对各种显性文化加以整合,形成完整统一的、特色鲜明的集团化办学标识,如学校名称统一冠之以“东莞市可园中学(集团)”、创新校园标语、创办集团报纸、制作宣传手册、添加校园布置等,使集团化办学的校园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让学校文化的内涵通过视觉识别系统的潜移默化,从而树立起成员学校在物质文化层面上的全新形象。

二、“党建+师资”,在队伍建设中提高专业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所好的学校,关键在于培养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集团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师培养途径,通过变“学校教师”为“集团教师”,建立名师引领下的教师一体化培养制度,以多元化的方式引领教师成长,成效显著。

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程”。通过定期开展集团主题党日、集团党建交流活动,为集团党员教师搭建深入交流、共同学习、互促互进的平台。活动紧扣师德师风建设、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传播等多元主题,采用专题学习、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旨在引领集团教师队伍深入领悟和践行党的方针政策,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党性修养与政治意识。2023年,开展两期集团“‘微党课’之我的教育故事分享”活动,让教师们共抒育人情怀;2024年春季学期,开展了党建交流活动,组织植树节主题、参观滨海湾新区、中国散裂中子源等集团主题党日活动。

全面实施“影子工程”“青蓝工程”。针对新手型教师热情饱满但教学经验相对不足的现状,集团推出两项创新型的带教工程。一是实施“影子工程”,安排成员学校的行政、级科组干部以跟岗形式,紧密跟随可园中学的优秀管理干部,观察和学习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与实操方法,帮助成员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快速成长,同时,将可园中学的优秀管理经验以“帮带”形式在集团内广泛传播,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增值。二是实施“青蓝工程”,发挥集团资深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安排青年教师与其结对,通过资深教师的言传身教,让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炼和提升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

大力推行“同步教研工程”。集团推动成员学校间的同步教研活动,确保集团内部教学进度、备课资料、测试安排以及教研活动的步调一致。鼓励教师在同步教研模式下,深入开展思维碰撞与课程探讨,以此促进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策略的优化。可园中学提出集团“联考联评联析”模式,有效加强阶段测评前各年级备课组间的交流研讨。

三、“党建+教学”,在课堂创新中提升学习力

课堂是学校育人的主阵地,课程是学校发展的主抓手。集团持续强化党建工作对教学工作的赋能引领,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教学管理规范,另一方面持续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双管齐下,全面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

完善并优化教学管理。教学管理制度,既是集团发展的方向之灯,又是规范之尺,更是引领之旗。集团理事会多次深入研究和制定集团化办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审议决策集团内重大事项,逐步构建高效、科学的集团化办学的各项运行机制,从而提升了集团的治理水平和管理效能。集团以可园中学成熟的教学管理模式为蓝本,积极借鉴其先进经验,指导各成员校先后完善教务系统工作例会制度,聚焦教学质量提升,确保教学工作有序、高效进行。理顺大型考试的考试工作流程,提升管理效率,为师生创造了更加优质的考试环境。

推进并深化校本课程建设。集团坚持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精品化”为实施路径,针对集团学校学生的特点,创新课程实施,并结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开设了众多特色课程。指导道滘中学围绕“慧乐教育”理念,致力于完善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慧乐课程”体系。夯实基础型课程,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知识基础;做强拓展型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发展探究型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目前,道滘中学在初一、初二阶段开设了骨架彩塑、古典诗词欣赏、智能机器人、棋类、“英”你精彩、声乐、书法等14门校本课程,这些课程深受学生喜爱,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打造并优化教学模式。集团指导成员学校洪梅中学在原有翻转课堂教学实验的基础上,打造了具有洪梅中学特色的翻转课堂+“小先生制”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培训引领+常规教研+教学实践”同步推进的方式,教师们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在短时间内,新的教学模式得以在初一、初二年级全面铺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教学面貌得到根本改变,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课堂参与度大大提升。

四、“党建+学生”,在“三全育人”中提升发展力

要全面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全面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党建在学生培养上把方向、举旗帜的导向作用,以党建的高质量实现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集团在育人全过程中的根本原则和决胜关键。

推动全员育人导师制。集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人本关爱、因材施教”原则,积极探索全员育人导师制。指导道滘中学推行以班主任为中心,以班级为基本单位,指导学生课程学习的同时,兼顾思想、情感、心理、态度与价值观的全员导师制育人模式。实施以来,育人效果明显,促进新型“良师益友”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育人观念、角色定位悄然转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学情研讨会,集思广益,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找准教育发力点,提高班级管理质量。育人氛围更优化,家校协同更紧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科学施教。

以党建带团建、队建。集团通过开展少先队主题活动、特色团课,注重培养学生的青年担当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健康成长。

大力推行学生自主管理。集团指导成员学校道滘中学着力培养年级学生会干部,重点做好纪律监督和环境卫生监督,协助年级开展工作,解决了晚修后学生吵闹的“历史疑难问题”。成立“学风自主管理队”,由学校德育处每周定期给习惯养成不足的学生开会,加强思想引领,相互监督,收到了良好效果,有效清正了学风,优化了校风。

成立四年来,东莞市可园中学教育集团不断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的相融共促,形成集团化办学网格化的发展新模式,通过共融、共建、共享、共进、共赢,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彰显集团化办学的优势,持续推动集团内各成员校的共同发展,尽最大的努力把家门口的学校办好,用实际行动推动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