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微变革”创建和美教育品牌

作者: 陈进威

学校品牌的建设和塑造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学校品牌的建设也变得愈发迫切。东莞市石碣镇中心小学以和美教育为顶层文化,以课堂改革为研究重点,通过教研先行、教学活动、评价反思三个维度的“微变革”,开辟学生个性化成长之路,创

建和美教育品牌,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和美教育引领课堂“微变革”的育人价值

“和美”即“和谐”“尚美”。《中庸》有言:“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作为儒家的施政理念和最高伦理准则,世代受到国人的推崇,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历久弥新,全赖于“和”文化的浸润和影响。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也有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和美教育,可将其视为基于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配置,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环境,教师于教育中引导和支持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实现“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确保每个学生的多元全面发展。

和美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这与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方向一致。对于学校而言,学生的“学”大部分是通过课堂来实现的,然而有不少教师受“考试出成绩才是硬道理”的旧有观念影响,在教学中仍然以“知识点讲授+重复练习”的方法来开展教学设计,教师课堂控制欲较强,这从短期测评结果来看能起明显的效果,但从长远分析,不利于学生思维的“驰骋”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美教育聚焦以生为本,故而课堂“微变革”势在必行。这场“微变革”是指在教育发展大方向的框架内,针对教育教学实践操作层面上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方法,着力变革教学方法和路径,使学生获得更多成长的空间。

二、课堂“微变革”塑造学校品牌的要点分析

和美教育引领课堂变革,而课堂“微变革”的实施,也能反过来塑造并完善学校的和美教育品牌。从课堂“微变革”的整体思路来看,依据课堂性质和课堂功能两大要点来推进。

在课堂性质上,学校坚持以课程育人、课堂育人、评价育人为整体,打造了版画、葫芦丝、古诗词、劳动等校本特色课程,并渗透在跨学科课堂教学中,实现育人目的,同时成立“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对学生的理想、品格、心理、生活、学业与学业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和评价。

在课堂功能上,主要指向“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学校不断融入先进的教育理念,持续加强国际化教育资源的引进,尽可能地丰富教学资源和强化教学质效,多方协作,为打造和美教育品牌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三、课堂“微变革”推动品牌创建的实施维度

课堂的“微变革”主要体现在实施过程与操作上,通过精准的教研、活跃的教学、细致的评价三个维度,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有效互动,从而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学生的个性、身心和道德修养得到充分展现、和谐发展,最终达成“美人美己”。

1.因微而准的教研先行

课堂“微变革”以教研先行,通过精准定位教育教学上的问题,把握课堂育人的内容,形成课堂问题链。在教研中,我们鼓励教师作为主动理解者参与课程、教学、评价的开发与实施,教师要理解何为核心素养,继而读懂学情,熟悉课堂操作流程,才能以课堂育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组织好课堂育人内容,通过核心素养的理解、特色课程的分析,构建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设计三位一体的课堂育人主体。

例如,语文学科以“大单元教学”为核心问题,遵循集体教研的备课路径,即“确定任务,个人初备→年级研讨,形成个案→教学实践,检验个案→交流讨论,完善提高→反思总结,拓展提升”,形成了丰富的课堂教学设计资源。通过这一路径,教师不仅进一步理解和认知教材,还会基于实践归纳总结教学思路和方法设计,增强个性化教学能力。

2.因微而活的教学活动

课堂“微变革”还指向课堂的活跃度。学校提出教师要摒弃冰冷枯燥的教学方法,以问题情境来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基于此,我们提倡“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评价质疑→拓展提升”的教学流程,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这六个环节中,从而发展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核心素养、创新思维。

以二年级跨学科教学的美术课堂为例,教师执教《我们的影子》一课时,就以“如何通过光与影的科学原理解释生活中现象”为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玩一玩、做一做的自主学习过程,了解光影原理。学生分小组寻找教材中艺术作品的光影,并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用笔和纸创意表达影子,形成课堂作品的评价。最后,教师布置拓展提升任务:在传统艺术中寻找光影——在校园里寻找光影——在名画中寻找光影——表达光影。完成整个与影子有关的课堂学习过程,在乐教、乐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活动的“合作探究”环节,教师还尝试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设疑→议疑→解疑”来完成学生思维的进阶与拓展。“设疑”是导学引入,抛出问题,设置合作学习任务;“议疑”指小组学习,讨论问题,集思广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疑”指总结记录,解决问题,合作完成任务。三个步骤相辅相成,达到共享、共进的效果,形成和美课堂教学艺术,唤醒学生的学习激情、成长激情。

3.因微而细的评价反思

课堂“微变革”离不开评价与反思。教师设计评价表单、课堂作业,对整个课堂进行细致的全过程跟踪,实现学习质量的即时检测与综合评价。同时,学校还将课堂评价拓展到课外时空,打造“4+5+6+N”的评价体系,即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德育要素,提炼“4周5节”,即爱心周、礼仪周、数学周、英语周,以及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美食节,再通过“确立人生格言”等6种类型的活动,形成N个主题活动的评价。

各学科教师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差异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和美教育品牌文化。学校教研组针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数据调整研训方案,如实施“专业提升工程”,支持教师参与各种有助于专业提升的专项活动或培训,通过丰富多彩的教研教改活动,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水平;实施“青蓝工程”,联合市级科研机构举办青年教师成长帮扶活动,参与者包括市级学科带头人、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等,通过名师传、帮、带等方式,让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快速提升;实施“名师孵化工程”,通过名师的示范引领,促进骨干教师向教育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总之,“微变革”的全新课堂,指学生和知识的对话过程在“和美教育”文化的牵引下,与校园育人环境、德育活动、特色课程体系等多个方面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最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和美教育引领下的课堂“微变革”构建了学生与知识对话的系统,凸显了现代课堂教学的生本观和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