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督导结果运用”,推动教育督导创新发展

作者: 黄博彦

聚焦“督导结果运用”,推动教育督导创新发展0

2022年12月,深圳市罗湖区成立了4个首批督学工作室。深圳市罗湖区袁莉蔓学前教育督学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是其中之一。

罗湖区教育局学前教育督学中心专职责任督学、工作室主持人袁莉蔓告诉记者:“在教育督导实践中,‘督多导少’现象普遍存在,许多督学过于注重发现问题和现场提出整改建议,忽视了对教育工作者持续的指导和帮助,追踪问题整改成效,导致督导结果运用不充分、幼儿园办学质量提升效果不明显、督导工作缺乏全面性和有效性等问题。”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工作室依托罗湖学前督学平台,聚焦“督导结果运用”,围绕督导结果运用模式、操作策略及运行机制等开展实践与研究,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学前教育督学,提升教育督导评估专业化、科学化水平,推动教育督导工作创新发展。

数字化督导,整体提升园所办园质量

自2018年以来,罗湖深度挖掘信息技术资源,建设了多层级联动、全流程在线、智能化决策的“互联网+督导”信息化平台,通过责任区管理、督导指标量化、多维统计分析等技术策略,开展全流程在线的学前教育经常性督导工作。在此基础上,工作室开展“技术赋能视角下的教育督导数字化转型与成果转化研究”课题研究,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挖掘、精准分析督导数据,推动督导工作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实现学前教育督导工作数字化转型。

宏观上,工作室从园务管理、保育教育、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和办园成效等方面,对全区幼儿园办园质量进行数据分析和监测,基于督导数据,分析园所办园质量的变化,及时发现制约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难点、痛点问题;微观上,对各园所进行持续跟踪,分析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园所提供个性化的指导,针对性地提升园所办园质量。

“通过督导,我们发现民办幼儿园带量食谱制定不合理、营养不均衡、留样不规范等卫生保健和食品安全问题反复出现,以及因管理松散、人员流动性大导致的整改效果不持久,这些都制约了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袁莉蔓说。

对此,工作室协助罗湖区教育局督导科,向园所解读相关督导指标,引导园所根据督导指标、针对现存问题形成整改方案,并预判整改措施的可行性和目标达成度。同时,强化日常督导,将带量食谱制定与执行、人员稳定性等作为重要评估指标,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将评估结果与幼儿园评级、资金奖励等挂钩,形成正向激励机制。

此外,工作室积极推广优质园所的典型经验,促进不同类别的园所经验共享、优势互补。

例如,罗湖区清秀幼教集团针对园所卫生保健工作,在达成罗湖区幼儿园经常性督导卫生保健28项三级指标的基础上,对饮食健康和健康检查2项一级指标进行优化,细化带量食谱、水果餐及膳食调查分析等方面,形成涵盖膳食营养(儿童膳食计划、制定带量食谱、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估、特殊膳食)、健康检查(入园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晨午检及全日健康观察)的园本指标体系,并通过集团信息交互平台对幼儿健康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管理,实现幼儿每周营养食谱、幼儿出勤与幼儿健康的关联分析。

作为“中心园”的清秀幼儿园,主动发挥优质园所的辐射作用,根据学区内民办幼儿园卫生保健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将优质经验辐射到民办园,以“名园+民园”模式,打造“学前教育共同体”,有效解决了民办园存在的难点问题。

清秀幼教集团总园长郭琼说:“我们通过构建幼儿园信息化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统计和分析,形成信息技术支持的幼儿园卫生保健协同管理模式,创建‘幼儿健康管理信息环境’,实现对幼儿健康与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的监测、体质与健康情况的分析评估、体质健康的干预与促进,很好地解决了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与教学工作衔接不紧密的问题,把保健医生从简单的数据填报工作中解放出来,参与到卫生保健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园所保教的深度融合。”

“1+N”研修,推动督学园所双重发展

“督导结果运用”研究,不仅促进了园所办园质量的显著提升,更有效地促进了工作室成员的素养提升和专业发展。

工作室共9名成员,涵盖了不同办园性质的园长(兼职督学)、学前专职责任督学,拥有不同的学前督导经验及专业能力。为充分提升工作室成员的专业素养及实践评估能力,工作室构建了“1+N”学习共同体研修模式:聚焦“学前督导结果应用”,结合日常经常性督导工作,由1位导师带领N位成员,通过外出学习、名园参访、沙龙研讨、专家或个别指导、督导实践、案例分析等“N”种实践方式开展1项研修项目。

例如,工作室紧扣罗湖区幼儿园“课程建设、保教工作”的督导实践,开展“幼儿园课程建设”沙龙活动,让工作室成员围绕“园本特色课程的构建”进行深入研讨,学习新经验、共探新思路,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研修项目的开展,不仅有效提升了成员的专业素养,更将成员专业素养提升与所在园所发展特色培育相结合,在园所管理、课程建设、队伍建设、集团化幼儿园自我评价等方面,助推园所特色发展。

根据工作室成员的学习需求和园所的发展特色,工作室调整研修内容和方式,推动更加个性化和针对性的研修项目——“督导结果的深度挖掘与多元转化”。项目通过导师引导成员开展案例研究、工作坊、模拟督导、实地操作、个案研究等活动,提升成员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与技巧的同时,激发园所创新实践,促进教育理念与方法的个性化发展并实现督导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清秀幼教集团淘金山幼儿园园长、工作室成员黄品新在参与该项目后,通过督导研究推动园所“自然教育淘娃课程”的迭代优化,建立以幼儿发展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实现了督导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下阶段,我们将对现行的‘督导结果运用’模式进行优化,升级‘互联网+督导’信息化平台,深化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在督导工作中的有效应用,不断提升工作室成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培育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学前教育骨干督学,为持续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贡献应有力量。”袁莉蔓说。

(本栏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