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四部曲

作者: 罗峰 付慧燕

乳源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四部曲0

韶关乳源地处广东省西北部,素来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县山多地少,常住人口近19万人,经济基础薄弱,整体发展水平不高。长期以来,乳源区域发展差异较大,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为破解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教学质量落后的困局,乳源瑶族自治县教育局大胆改革创新,实施“四个一”战略,力争把“短板”变成“潜力板”,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套保障机制,全面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经过充分调研,乳源着力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确保项目建设、教育资金、教师待遇等得到有力保障。

升格领导与决策机制

从2022年起,由县委书记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县委副书记和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任副组长,以各镇、县委办、县纪委监委和各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成立了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攻坚工作领导小组。

乳源县教育局建立“双周”“双月”例会工作机制。每两周分管教育副县长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双周”例会;每两个月县委书记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双月”例会,定期收集、研究教育发展问题,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据了解,近年来,通过这两种例会制度,乳源推进了30多项教育重点、难点和堵点问题的解决。

夯实资金保障机制

乳源坚决守住教育民生底线,优化支出结构。县级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足额安排用于教育;争取地方政府新增债券、争取省市教育专项资金支持。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分管教育的负责人说:“我们建立教师工资增长长效机制,落实教师工资待遇,提高教师绩效工资和班主任待遇,实现中小学教师福利待遇‘两个不低于或高于’,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一张规划蓝图,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发展

高质量发展需要科学谋划,为确保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乳源县以一张规划蓝图,把城区与农村教育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推进。

由县教育局牵头,联合发改局、国土资源局、各乡镇政府等部门,按照“初中向城区及城郊集中,小学向中心村集聚”的思路超前谋划,先后出台《乳源瑶族自治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乳源瑶族自治县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

“我们撤并了瑶族乡镇和石灰岩山区镇小规模学校22所,未来还将再撤并7所学校。对于一些人口密集的村落,采取合并方式办强完小。” 乳源县分管教育的负责人说。同时,建优建强镇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镇中心幼儿园,促进“三所学校”从硬件设施、校容校貌、师资及管理水平全面达到优质均衡水平。

如何解决城乡教育失衡问题?乳源组建了4个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实现了共同体内学校同一法人,推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乡镇。以城带乡,推动全县学前教育规范优质发展。此外,乳源县还组建了跨学段教育集团,以县高级中学为龙头校、各中小学为成员校,探索中小衔接和小初高一体化培养模式。

一体融合育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成长?乳源注重整合宣传、政法、共青团、县妇联、社区等部门资源与力量,实施一体化融合育人,形成了强大的育人合力。“我们全面加强思政课程体系建设,坚持县委常务会听取思政课建设工作汇报,全面落实县领导挂点学校上思政课制度,不断提高思政课建设水平和实效。” 乳源县分管教育的负责人说。

“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系统推进“五育”融合发展,乳源不断深化“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强化德育队伍能力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班集体建设和“书香校园”建设,一体化打造了气息浓郁的育人环境。建成劳动、科学、德育、研学等基地19个;开发《至坚至美》《国学立德》等校本思政教材58套。全面推进“一校一品”工作,积极打造学校文化,建成了一批如八一小学的军品文化、金禧小学的国学文化等特色品牌学校。

实施攻坚行动提升教学质量

2023年3月,乳源县教育局出台了《乳源瑶族自治县中小学“常规提质 课堂增效”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并推出了一些提高教学质量的硬招实招。如完善教研制度,改变教研行为,创新教研方式,全面加强区域教研,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学校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培训成果转化;严格加强过程管理,严把教学质量关,以城带乡,形成联合体,全面规范学校教学管理,均衡城乡教学管理水平。此外,乳源还引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托管乳源县民族实验学校,扩宽了办学视野,增强了名校带动和孵化培育功能。

一张改革清单,全面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核心在教师队伍建设,破局也在教师队伍活力上。乳源以一张加大思想引领、绩效考核、县管校聘等方面的改革清单,全面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改革评优评先筑牢思想信念

成立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活动统筹谋划、布置落实等工作。各校(园)成立了专门机构,精心组织安排,扎实开展师德建设活动。

为完善学习制度,加强教育家精神的学习,在全县教育系统成立了校(园)长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每月组织一次政治理论学习,全面加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践行教育家精神”等方面的学习。积极组织“学党史、正师风、立师德、促提升”师德师风教育等主题系列活动,引导全县教职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

同时,县教育局对评优评先机制进行了改革,通过任务量、教学业绩等可量化的指标评定各类优秀教师,从而提升了评优评先的可信度。此外,乳源启动“四有”好老师评选活动,并制作了《好老师故事分享<让学习和思考成就好老师>》等系列视频作品,以广泛推广师德教育。在榜样的带动下,乳源涌现了如大桥镇中心小学教师李义玉这样的教书育人典型,她作为“外来媳妇”,在高寒山区学校扎根二十四载。

改革绩效考核指明努力方向

乳源教师有奖励性绩效、年度绩效两项绩效工资,以往按职称或者平均发放,没有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为此,乳源出台了《乳源瑶族自治县教育系统奖励性绩效发放方案》《乳源瑶族自治县学校年度工作考核方案(试行)》《年度绩效发放方案》,改革优化了县教育局对学校和学校对教师的两项考核,大大增加了教育教学质量在考核分值中的权重,实现优绩优酬,勤于工作业绩的优良教师收入得到大幅提高,教师爱岗敬业的动力与热情空前高涨。

改革县管校聘激发队伍活动

乳源以往实行了两轮的“县管校聘”,促进了教师资源的有序流动,各校师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均衡。然而,改革的深度和对教师的触动仍有待加强。进入2023年,加大了县管校聘改革力度,取消了竞聘不成功后的组织调剂环节,增加了自费培训和待岗培训两个环节。为了让县管校聘改革稳步推进,乳源从四个方面精准发力:充分调研、精准测算,制定严密的实施方案;高位推动、充分宣传,形成全县上下支持县管校聘改革共识;严密组织,不打折扣地严格按照“1311”步骤推进实施;提前研判、制定应急预案,对风险人员,安排专人做好心理辅导,防范化解实施过程中的风险隐患。这一系列改革极大地激发了教师队伍的积极性。

(本栏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本栏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