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礼”育人:六力管理模式探索
作者: 李丽红新时代背景下,“礼”不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它早已深深融入教育的血脉,成为引领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灯塔。若将其悄然渗透于教育的每一寸空间,每一刻时光,便能发现,学生不仅举止更加文雅得体,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进而逐渐成长为“博文约礼,知行合一”的少年君子。
河源市源城区公园西小学以“择善而从,依礼而行”为训,强调教师“乐教善导,以礼育人”,要求学生“乐学善究,以礼立身”,更以独特的“六力”模式将“礼”文化融入学校管理。
一、“礼”文化的理念引领力:明礼精神
“礼”文化的理念引领力,强调了“明礼”精神的核心地位,这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是现代学校教育理念的创新与实践。
择善而从,是“礼”文化背景溯源的出发点。公园西小学深入挖掘“礼”文化的深厚渊源,如儒家思想中的“礼者,天地之序也”“不知礼,无以立也”“礼之用,和为贵”等,并将其融入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和道德情操。同时,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立足校情,将“礼”文化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顶层设计中,学校明确了“礼”文化的特色定位,构建了包括体系建构、创建目标和实施建设在内的完整框架。通过制定“合礼”制度文化,为师生提供了行为准则和规范;通过打造“约礼”行为文化,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开发“学礼”课程文化,丰富学生的礼仪知识;通过营造“显礼”环境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礼仪的熏陶;通过拓展“交礼”网络文化,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理解与交流的能力。
二、“礼”文化的育人协同力:礼雅德育
“礼”文化的育人协同力在现代教育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价值。特别是在学校德育建设中,“礼”文化的融入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还提升了教育效果。
组织各种礼仪活动,让学生在德育实践中学习礼仪规范,感受礼仪之美。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历史故事、文学作品等载体,将“礼”文化的精髓融入课程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礼仪教育。学校通过美化校园环境,设置礼仪标语等方式,让“礼”文化渗透校园每一个角落,营造浓厚的礼仪氛围。在德育特色方面,通过课堂渗透、主题班会等形式,学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培养他们的平等意识和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此外,学校还通过家长学校建设、特色品牌打造和活动案例实践等方式,促进了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推动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礼”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尚实五育课程
“礼”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精神内涵以及对现代教育的深远影响。在公园西小学,这种“礼”文化被巧妙地融入校本特色的“尚实五育”课程中,成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
具体地,“尚实五育”课程涵盖生活之美、增益智慧创造、健体励志活动、尚美修心艺术以及数智劳动实践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生活之美六尚课程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基本的礼仪规范,更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美的熏陶,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
增益智慧创造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以乐学语文、乐学数学、乐学英语等课程为主,这些课程不仅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探索知识的奥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健体励志活动课程强调体育锻炼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旨在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
尚美修心艺术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并通过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的熏陶,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也学会创造美,从而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
数智劳动实践课程是现代科技与传统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与劳动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习最新的科技知识,还让他们在亲自动手实践中体会劳动的真实乐趣与价值。
四、“礼”文化的教改支撑力:尚实课堂
学校在“礼”文化的教育背景下,通过构建“尚实335课堂”模式,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精髓,还积极拥抱现代教育技术的革新,为学校的教改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以“三环、三段、五步”为核心,注重教学的系统性、互动性和生成性,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真正实现“减负提质”的目标。
三环指的是教学的三个环节,包括预习、探究和反馈,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周期。三段则是指课堂的三个段落,即导入、展开和总结,通过这三个段落,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深化理解,并巩固所学知识。五步则是课堂教学生成的五个步骤,包括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分享和评价反馈,旨在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思维发展。
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应用信息化课堂模式,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运用智能教学工具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五、“礼”文化的人才保障力:研修强师
“礼”文化不仅渗透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更深深植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之中。学校通过信息技术赋能教师,锻造“三型”教师队伍,提升“礼”文化的人才保障力。
结合实际来看,公园西小学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不仅注重硬件设施的完善,更强调软件资源的整合与应用。一是积极推进校园网络平台建设,为教师提供丰富的信息化教研资源,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二是探索信息技术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在锻造“三型”教师队伍方面,学校尤为注重教师的教育情怀、专业成长和创新能力。一是通过加强师德建设,树立典范,优化德育队伍,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提升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和智能素养,支持教师开展智能化教育探索,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三是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未来教师,促进学校的持续性发展。
六、“礼”文化的教育影响力:管理引领
“礼”文化是公园西小学的深入骨髓的管理哲学。学校通过人本管理,将“礼”文化融入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形成了独特的“礼士亲贤”领导班子和“导德齐礼”教师团队。
领导班子作为学校的核心,不断提升自身的“六大素养”,包括领导力、决策力、执行力、创新力、协调力和学习力,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引领学校走向未来。同时,学校管理团队也注重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民主管理意识,以更加亲和、专业的形象,赢得师生的尊重和信任。
综上所述,公园西小学深化“礼”文化的内涵,拓展其外延,在传承传统礼仪的同时融入现代价值观,培养了具备“礼”文化精神的学生,为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