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麒彩课程”,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作者: 易伟湘

“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人民对美好教育的新期待。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麒麟小学作为一所基层学校,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借助建校20年沉淀的文化底蕴和优质资源进行重新定位和革新,在守正创新中寻找学校发展的新生长点,聚焦课程建设,以“麒彩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确立课程理念,以顶层视角指导课程建设

麒麟小学自创办起始终践行集团“教育就是播种爱”的办学理念,将“让每个生命都精彩”作为学校课程体系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坚持全面发展,探索“五育”融合,不断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集团战略发展引领下,以“四会六能”的培养目标为抓手,学校系统化打造了“麒彩课程”,凸显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质。

二、明确课程目标,基于“五育”并举视角构建育人标准

学校以“大智、大为、大爱、大志、大雅”全面发展的麒麟学子为育人目标,落实“五育”并举,探索“五育”融合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五育”融合是麒麟小学课程体系建构的逻辑起点,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指向学科课程的融合贯通,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学校以麒麟形象暗喻麒麟小学的学子,不仅与麒麟小学校名高度契合,更是饱含着学校对学生精彩未来的期待,也是全体麒麟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共同追求的集中体现。

三、搭建课程框架,构筑课程育人新生态

学校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以及校本课程活动化、精品化发展,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加强综合性课程建设,完善综合课程科目设置,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努力搭建“1+X”的课程体系框架。

1. 构建“1+X”课程体系

学校根据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课程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学校当前实际,结合对学校课程发展的未来展望,将学校课程主要归集为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即“1+X”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中的“1”,即基础性课程板块,指学校优化整合后的国家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等,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多种素质的达标要求,这是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依托。

课程体系中的“X”,即发展性课程板块,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在国家课程基础上,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和学校及周边的教育资源情况,所开发的校本课程,以及各类跨学科实践活动、研学旅行、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等。发展性课程为学生的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综合素养等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2. 设计七大课程领域

在两大课程层级板块基础上,按照课程功能,设计了七大课程领域,即“麒彩”课程之七彩: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分别代表思品发展、健康身体、语言人文、劳动实践、科技创新、数理逻辑、艺术审美领域。绘制麒彩同心圆,“麒彩童年”为圆心,以“教育就是播种爱”理念构建校园生态圈;以“四会六能”育人目标构建校园成长圈;以教育环境构建家社亲情圈。构建艺术审美、数理逻辑等7大类40多门课程,形成“麒彩课程”体系。“麒彩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3. 打造“麒彩课堂”

学校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的变革,大力打造“麒彩课堂”,把课堂建设为学生生命发展、精神成长的摇篮。

“麒彩课堂”是素养导向的课堂,聚焦“四会六能”培养目标,通过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科实践,强调“做中学”,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注重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发展;围绕问题,提倡不同学科根据“问题导学·活动建构”课堂学习基本式,灵活构建相应的变式。

四、聚焦课程实施,以落地策略开展可行性操作

学校从顶层视角、落地策略、科学评价等层面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活动化发展、课后社团特色化开设。

1.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学校对核心学科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开展了语文“能读会写”实验、数学“信·趣”实验、英语“MMEE”实验,为学科拓展性课程、跨学科综合课程腾挪课程空间。

语文“能读会写”实验。抓住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入学初就让学生多识字快识字,以便尽早学会阅读。实验班学生配备iPad,学校开发了基于iPad平板的读写实验平台,教师可借助信息化手段,让上课形式更灵活、个性化教学更有效、学习资源更丰富、实验成果更多元,引导学生尽早开始写作,做到识字、阅读、写作同步。

数学“信·趣”实验。“信”是指教师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每一个学生都有学好数学的能力;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趣”是指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体会成功带来的自信和满足。实验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思维品质,以及创造性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英语“MMEE”实验。这是指“多模态英语环境”,教师聚焦语言学习的核心英语环境,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以英语绘本故事为载体,在自然、完整的故事语言环境中,激发学生的英语听觉、视觉、嗅觉、触觉模态等,构建学生的听、说、读、唱、演、写等英语学习体系。

2. 校本课程活动化开展

学校通过校本课程活动化开展,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平台。

科创课程。学校坚持和发展STEM课程,实现科创课程的全面普及、重点培优、竞赛获奖三者的有机统一。在全面普及方面,坚持“用10个100%的参与,不让一个学生在科技教育中隐形”的做法;在重点培优方面,充分发挥科创课程项目带头人、科创类学生社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在全面普及与重点培优的基础上,不断实现竞赛获奖人次的新突破。

木艺工坊课程。让学生在“过程体验”中体验材料之美,感受过程之美、创造表现之美。学校建设了木艺教室、木艺加工车间及木艺工具储藏室,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木艺加工设备,教师指导学生用身边常见的木材或废弃树根动手实践,经艺术创造,制作属于自己的一件玩具或者一件艺术作品。

足球课程。充分发挥足球“以球辅德、以球促智、以球健体”的育人功能,注重足球普及,每班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每学期开展班级足球联赛、校园足球嘉年华,建立足球联赛制度。

3. 课后社团特色化开设

学校课后服务除进行作业辅导外,还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特色社团。每个班级有4~5种不同类型的社团供学生选择,学生可根据自身爱好需求跨班级、跨年级自主选课。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发展了特长,提高了综合素质。

五、优化课程评价,构建阳光评价体系

学校在区域推进“7+2+1”评价改革背景下,构建“阳光评价”体系,突出素养导向,强化增值性评价,彰显过程性评价,注重赏识性评价。

每门课程的质量评估关注“科学性、发展性和适切性”,通过“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率调查”“课程执教教师自评”“学科同行互评”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对课程体系的推进情况、学业负担、师生关系、教师育人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参考家长和社会相关人士的评价,使课程及时调整并逐步完善。

麒麟小学以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为出发点,探索课程育人实践模式,科学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学校课程体系,形成“五育”融合课程新样态,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协同育人、整体育人,更好地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赋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