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全链条制度设计与实践探索

作者: 范瑞泉

2020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提出“要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着力培养能解决病原学鉴定、疫情形势研判和传播规律研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实际问题的人才”。2021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宣布启动实施国家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工作,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若干所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公共卫生学院。这为国内公共卫生学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要建设好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必须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然而,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还比较普遍[1],党建与业务融合还存在认识上、机制上的各种障碍,不破解这一问题,将难以实现“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的目标。如何解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使“党建工作与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相结合”从理念转化为刚性的制度要求,并落实落地,为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实现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的目标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针对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存在的不足,根据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新要求,笔者围绕所在单位“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中心工作,从“人”(干部配备)、“事”(责任清单)、“考核”(考核评估)、“激励”(绩效分配)四个维度对党建与业务融合进行全链条的机制体制设计,形成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制度体系,并加以实践,取得良好成效。

一、提高认识配强干部,形成党建与业务“想融合”的组织基础

思想认同是行为自觉的前提。只有思想上认识到党建需要与业务融合,内心里认同党建与业务融合存在互补,才会形成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强大动力。学院班子,特别是学院的党委书记和院长,对党建与业务融合的认识高度一致,一致认为党建工作可以为中心工作提供思想、政治、组织保障,而“围绕中心抓党建”才能使党建工作有生命力和战斗力。

在思想统一、认识到位的基础上,干部队伍就是决定因素。学院党委利用换届的机会,选拔出一批“懂党建又善于用党建推动工作”的干部,并在学院党委委员的分工以及“双带头人”的设置等方面充分考虑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因素,为党建与业务融合奠定组织基础。

在学院领导层面,建立“党委委员—院领导分工联动机制”,每个党委委员均结合其分工承担一定的行政业务工作,并与对应的学院行政领导形成一个联合工作组,为党建干部和业务干部相互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党支部层面,全面推行“双带头人”制,由党支部书记兼任系主任,在党支部层面实现党建负责人与业务带头人的融合。

通过上述两方面的措施,奠定了党建与业务融合的组织基础,使党建与业务融合有了落地的干部力量,形成了党建与业务“想融合”的组织基础。

二、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形成党建与业务“要融合”的刚性要求

制度是理念与行动的衔接点,是理念得以落实的保障。学院党委深刻的意识到光有党建与业务融合的理念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将这种“相融合”的理念转化为“要融合”的刚性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工作并严格执行,才能真正将党建与业务融合的理念落实落地。

一方面,学院党委认真执行《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会会议议事规则》和《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明确由党委会先行把关和党政联席会议独立完成的业务工作,在制度上保障业务工作健康规范开展,确保业务工作在党的指导下取得成效;另一方面,实行责任清单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制定了《党委委员联系党支部责任清单》《系主任/党支部书记责任清单》等责任清单,将党建与业务融合作为主要内容纳入其中。同时,每年制定《公共卫生学院年度工作计划》《公共卫生学院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计划》《公共卫生学院系/党支部工作计划》,明确规定要将党建与业务融合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计划,并作为年终考核的核心内容之一,每年组织党支部书记年终述职考核。通过建立学院的议事决策制度、实行责任清单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度,将党建与业务融合的理念转化为一件件具体的工作,压实“想融合”的责任,形成“要融合”的刚性要求。

三、加强培训示范引领,形成党建与业务“会融合”的技术能力

懂融合、会融合是党建与业务融合取得成效的关键。学院党委深刻地意识到要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落实落地、产生良好效果,仅仅“想融合”和“要融合”是不够的,还必须围绕党建与业务融合工作做大量的培训、及时的总结和示范工作,使党务干部“会融合”。

在具体工作中,学院党委把“党建与业务融合”作为核心工作亲自抓,策划、组织大量有关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培训、活动和宣传。一是加强党务干部培训,通过党支部书记例会、党支部书记读书班等形式,使党务干部和“双带头人”熟悉党建和业务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其履行党务职责的同时能跳出党务具体事务抓业务融合的能力;二是注重示范引领,结合学院的中心工作和学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要点,确定当月的融合主题,通过举办以“党建与业务融合”为主题的党日比赛,及时总结党支部在党建与业务融合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并加以推广,做好示范引领;四是加强宣传营造环境,在学院官网和官微设立党建与业务融合专栏,对学院相关工作部署及党支部先进经验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精准培训、示范引领、宣传推广,在党务干部中形成“会融合”的技术能力,进而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

此外,学院党委建立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和系主任年度考核制度,制定评估指标体系,把党建与业务融合情况作为重要的评估指标纳入到评估指标体系之中,并将评估结果与年终绩效分配相结合,从而形成党建与业务融合的闭环,最终形成从“人”(干部配备)、“事”(责任清单)、“考核”(考核评估)、“激励”(绩效分配)四个维度的全链条党建与业务融合制度体系。

四、实践成效

全面启动全链条制度设计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工作以来,学院党建工作展现了崭新的气象,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均取得了良好成绩。

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认识大幅提高。政治意识不断强化,政治担当进一步增强,“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成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涌现出一批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典型案例。例如:学院党委举办的“中青年骨干党史学习读书班”把学党史与业务研讨及课程思政相结合,学习期间录制的25个微党课视频经党委审核后均用于学生党支部党课学习,梳理出党史中公共卫生的红色元素,并形成2门课程思政案例;行政党支部与医学统计学教工党支部联合举行的“真心真情优服务 党建业务融合促发展”主题党日活动,把讲党课、送服务到教职工及听取群众对行政工作意见相结合,深受党员群众欢迎。

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日益凸显。大力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后,党支部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可评价”,群众的监督更加有力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也日益凸显,学院党委被选为中山大学标杆党委建设单位。2021年,学院新增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获得者和国家教学名师、新增立项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自然重点项目主持人、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广东省杰青、海外优青者等,均为中共党员;抗疫临时党支部在学院的抗疫流调志愿队中表现突出,让党旗飘扬在抗疫志愿服务一线,其事迹被《人民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媒体报道。

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一批懂党建又善于用党建推动工作的“双带头人”茁壮成长,在学院的教书育人以及科研工作等方面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五、体会与思考

提高认识是前提,要深刻认识到党建与业务融合不是什么“噱头”,而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要求,是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全链条制度设计涉及学院的方方面面,领导班子特别是院长与书记之间要形成广泛共识,这是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前提。干部配备是关键,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对党支部委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大力推动“双带头人”制,培养出一大批“懂党建又善于用党建推动工作”的党务工作者,则是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关键。制度约束是保障,光有党建与业务融合的理念和共识还不够,必须将其转化为一项项具体的工作、成为刚性要求,才能落实落地落细,因此建章立制是党建与业务融合的保障。及时总结、纠偏、推广是关键,党建与业务融合,不能“为了融合而融合”,避免形成新的形式主义,对于党建与业务融合要精心策划、找准切入点,同时及时总结、纠偏和推广,做好示范引领,这是做好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望平,李照.高校院系党建与业务协同推进机制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09):64-68.

[2]黄玮.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现象的对策与思考[J].人民论坛,2019,(30):92-93.

[3]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旗帜,2019(11):5-8.

[4]梁术荣.高校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研究—以上海市A大学为例[J].办公室业务,2021(21):52-54.

[5]李新平、杨庆国、柴家鸿等.有效破解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研究[J].机关党建研究,2020(6):43-46.

[6]郭婷.高校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路径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21(6):28-31.

[7]余京珂、杨子生.“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深刻内涵与建设路径提升研究[J].高教学刊,2021(33):177-180.

注:本文系中山大学2022年度党建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全链条机制设计与实践探索”阶段研究成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