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女子校园足球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

作者: 廖伟德

中学女子校园足球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0

自《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下发以来,各地各学校大力开展校园足球工作。教育部颁布《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基本标准(试行)》,要求“学校建有校级男、女足球代表队;学生基本达到全员参与足球”。但几年来,中学女子远远落后于中学男子,校园女子足球发展并不理想。基于校园足球大背景下,从足球课教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足球竞赛,女生、家长、学校领导对开展中学女子足球工作的动机,场地器材及师资力量等,对中学女子校园足球发展状况进行剖析与归纳,尝试发现中学女子校园足球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促进中学女子校园足球发展。

以获教育部命名的全市25所中学(初中12所、完全中学13所)、随机选取共195个教学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女生及女生家长、女子足球教师及学校领导为调查对象。随机向女生和女生家长各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分别为400份和398份,有效问卷分别为397份和395份,有效率各为99.25%;向女子足球教师和学校领导各发放调查问卷50份,各回收50份,有效问卷各50份,有效率均为100%。

一、中学女子校园足球开展现状与分析

1.中学女子校园足球课教学情况分析

通过调研25所中学共195个教学班足球教学情况发现,中学足球教学中,实施男、女生分班教学不多,教学以熟悉球性、传球、运球等简单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基本采用示范讲解、完整示范、分解教学等,以女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足球教学中无法体现,大大压制女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具体见表1。中学阶段,女生处于生理发育的敏感期,肌肉力量、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都比较薄弱,在生理期内导致产生烦躁现象,对足球运动具有抵触心理。中学阶段,女生体重突增而身体的灵活性、精确度下降,对足球运动兴趣不高。

2.中学女子校园足球课外活动开展情况分析

在学校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中,足球项目作为其中一部分。根据调研25所中学(初中12所、完全中学13所)参加大课间足球活动和课外足球项目活动情况,可知女生参与率远低于男生,且高中女生参与率低于初中女生,具体见表2。

常年进行训练的女足运动队比率不高,女生足球运动队数量远少于男生,而且高中女足运动队寥寥无几,具体见表3。在校园足球广泛推广过程中,足球运动技术高、运动量大,且中学时期女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认为足球项目对她们来说不适合,而且受伤率较高使她们排斥足球运动。

3.中学女子校园足球竞赛情况分析

根据对25所学校的调研显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年按要求举办男子班级足球联赛,但女子班级足球联赛开展的比率极低,且几乎没有女子班级联赛的学校占绝大多数,具体见表4。举办区级、市级足球比赛赛事稍少,并且女子参加的次数远远少于男子,具体见表5。足球运动负荷大、对抗性强、力量要求高、技战术复杂多样等原因,使大部分女生对足球运动敬而远之。参与人数少,组成队伍有困难,导致中学女子足球参赛队伍寥寥无几的现象。

二、学校领导对中学女子足球开展的态度动机与分析

学校领导对足球运动所持有的态度,对中小学足球运动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1]。调研显示,学校领导直接了解和间接了解占比较高,达80%。86%的学校领导表示支持女子足球的开展,这对女子足球的蓬勃发展是个有利条件。据了解,个别学校领导不支持开展女子足球运动的原因,其一是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繁重,管理精力有限,其二是担心足球项目的运动安全问题。

三、家长对女生参与足球的态度动机与分析

调研显示,家长对女孩参与足球运动的态度各种各样,期望率为41%,增强体质和缓解学习压力为家长主要目的动机。家长希望提高体质的占比不高,仅为37%;希望掌握足球运动技能占比也仅为11%;担心影响孩子学习占比为57%,担心孩子由于参与足球运动而发生受伤占比25%。家长对女足运动的了解、认识程度不够,也反映了社会对女足的关心和重视程度不够,这是影响家长对女足态度的基本原因[2]。对学校教育的信任度不高,追求功利等因素,驱使家长希望子女花费更多时间去学习文化课,在高考上获取高分,更有发展前途。

四、中学女子足球开展场地设施建设状况与分析

在调研学校中,基本都有运动场地供足球教学训练使用,其中,使用草坪场的学校占比92%,优越的场地条件为女子足球运动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部分学校器材能满足女生教学及训练的需要,但也存在部分学校缺乏足球器材。足球器材是足球教学与训练的基本条件,部分学校因器材短缺,女子足球运动处于停滞发展状态。

五、中学女子足球开展师资水平与分析

根据调研显示,老中青教师年龄结构比例均匀,32%教师年龄为35岁以下,42%教师年龄为35-45岁,26%教师年龄为45岁以上;作为执教主要力量,有10年以上执教经验的教师占比62%,而有5年以下执教经验教师占比10%,5-10年执教经验教师占比28%;本科及本科以上教师占比12%,专科教师占比70%,其他学历占比18%;足球专项教师占比仅40%,未获足球专业执教等级证书的教师占比较大,为84%;中级职称占比50%,高级职称占比很低,仅为4%。

中青年教师在女子足球开展中发挥主力作用,但教师整体学历、专项、专业执教等级、职称等级偏低。女子足球教师的自身整体教学及训练水平,也与人们对其能力的初始认可程度有着紧密关联[3]。中学女子足球教师的教育水平与整体素质,对女子足球教学质量、训练水平、教育及心理辅导等起关键作用,也影响着中学女子校园足球的发展水平。

六、调研结论

中学女子校园足球开展中,足球课教学内容简单,手段单一,女生对足球课兴趣不高。面对足球运动量大、运动技术高、技战术复杂多样,中学时期女生身体心理发生巨大变化,女生参与足球运动人数少。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中学面临教育教学督评机制压力,学校领导对中学女子校园足球开展重视不足。家长对校园足球特殊教育功能未了解,对学校教育缺乏信任感,对足球运动缺乏安全感,对女生参与足球运动不支持。

学校足球场地基本满足需要,但足球器材欠缺。中学女子足球教师基本素质指标偏低,缺乏现代足球理念与足球技术水平,缺乏对中学女生进行心理疏导等指导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晓玲.对影响中国足球发展若干因素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 34(8): 45-47.

[2]张学忠.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学)女子足球运动发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3,3-1.

[3]张湧帏.德惠市高中女子足球的开展现状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12-1.

本栏责任编辑 黄博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