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策略
作者: 薛国雄针对当前党史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融入现状,要提高党史教育的实效性,亟需提升党史认知,落实党史教育,深挖党史资源,优化课程内容,丰富党史实践,创新教学方式,优化评价体系,最终有效发挥党史教育的育人作用。
一、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教学现状
将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需要各方的合力,目前不少学校已有一些先进的做法和经验,但也有一些学校的教师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对于党史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挖掘鲜活的党史资源的能力需要增强。三是在将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大多仍为传统的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以教师讲授的单向灌输式教学为主,较少利用现代科技传媒技术。教学更多是以校内的课堂教学为主,较少开展校外的党史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当前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且缺乏创新性,无法契合新时代学生的信息化成长需求。四是当前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实效性评价体系并不完善,评价方式重视结果,重在学生学习后考到了多少分,而忽视了教师在党史教育的教学过程是否走心走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入脑入心。因此,开展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过程中,一些思政教师为了应付教学任务,简单地让学生大量记忆相关的党史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是否真正理解。
二、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1.提升党史认知,落实党史教育
为了充分发挥党史的育人功能,学校和思政教师要形成教育合力,提升对党史教育的认知,深刻意识党史教育的重要性,将其当作一项长期坚持的教育工作,并将其充分融入思政教学中。在开展党史教育的过程中,思政教师是最为核心的力量,思政课教师要提升党性修养,深化对党的理解和认同,积极参与党史教育培训,加强对党史知识的深入研究,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落实思政课铸魂育人的职责。同时,在课堂实践中,思政教师要减少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针对党史知识的深厚底蕴,深入挖掘党史教育素材,精心设计党史教育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刻认同党的领导,理解党的大政方针,学会运用党的创新理论,使党史教育取得理想的育人成效。
2.深挖党史资源,优化课程内容
历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在百年党史中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在推进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中,要深挖党史资源,提升课程内容质量。党史资源包括文献资料、革命遗址、红色教育基地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史资源的独特的功能,注重研究党史资源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深挖党史资源中蕴含的精神特质和育人功能,活用党史资源,丰富课程内容,赓续红色血脉,让教育有深度、有温度。同时,各个地方的党史资源都会有其特色,在深挖党史资源时,注重挖掘当地特色的党史教育资源,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提升党史教育的实效性。
3.丰富党史实践,创新教学方式
要不断丰富党史教育实践形式,创新党史教育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相应地组织实地参观当地的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的研学活动,并结合现场实际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教学,深化学生对百年党史的理解;还可以开展调查访谈实践活动,学生访谈老一辈先进革命人物、新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等,汲取精神力量,自觉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定期组织党史知识竞赛、红色歌曲比赛、党史剧表演等相关的主题活动,丰富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党史学习氛围。同时,教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创新教学方式,活化党史学习,如网上全景参观英雄纪念馆,组织观看党史主题优秀影视作品如《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等。
4.优化评价体系,发挥育人作用
在推进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过程中,需要优化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要从多层次、多维度、多主体角度去考察评价学生的党史教育学习情况,以评价体系倒逼教育的发展,发挥党史教育的育人作用,如:在学习评价上可分为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更侧重于学生党史教育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可分为学理知识理解运用的评价、对党的政治认同的评价、学生理想信念获得感的评价、学生政治参与的评价、学生合作探究的评价、综合性评价等,并在不同的评价内容上量化评价指标;在评价主体上,可以分为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全方位优化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党史教育学习情况,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史教育工作,提升党史教育的育人效果。
责任编辑 黄铭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