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温柔的坚持擦亮星星
作者: 谭芋君在我们的周围,有一群特殊的孩子,被称为来自“星星”的世界。因为他们内心有一个独立却又封闭的世界,不理解别人,也很少被人理解。他们不聋却充耳不闻,不盲却视而不见。他们就是自闭症儿童。
特殊教育,因为学生的特殊性,所以彰显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性、独特性和复杂性。虽然从事一线教学20多年,但在自闭症学生康复训练上,我仍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无能为力。因为在鲜活的个案身上,难以运用以往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没有经验可谈。面对这一现状,只能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通过不断学习、研究,持续完善自我,提高专业素养。
例如,为了了解小豪,我趴在窗口观察了他一个月。他每天使尽全身招数想逃离这个新的环境,不愿意睁开眼睛,躺在地上一直翻滚、哭闹,不肯坐到自己的位置上;一节课35分钟,他哭闹了35分钟;教室的门不敢开,因为一开门,他就会用射箭一般的速度闪离教室。
小豪一直屏蔽外界的信号,孤独离群,沉迷自我,交际困难;言语障碍极其严重,无法用语言交流;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反对环境变化;智力发育落后。
此外,他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闹一闹、叫一叫,家人便会帮他想出一百种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种家庭喂养方式,也剥夺了小豪与人、与环境交流和回应的机会,严重阻碍了他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针对个案小豪的情况,我通过观察、评估,与家长、班级教师沟通,请教特教专家,阅读书本等方式,联动班级教师为其制定个别教育方案,每天进行一对一的密集性训练。
第一阶段,先运用马斯洛的需求论,打破他的平衡,与他建立需求关系;接着,采用经典条件反射原理、连续性强化行为方式,帮助他建立最基本的应答反应。
但是,我带着他进行对视训练,从看我一眼1秒、2秒、3秒到盯着包子数到20秒,他花了将近两个多月时间。身边同事说:“这个学生的程度太重了,训练难度太大,效果不明显,即使训练下去也没什么用!”
这时,我耳边回荡起《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那首诗。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它们看起来灰蒙蒙。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
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
想要个新的,
我们没有。
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我坚持将小豪每段时间的训练情况记录下来,不断请教专家、请教书本,调整教育策略。渐渐地,他能伸出手指指认物品、两人对拍手、举高双手、拍手、弯腰……有一天,小豪外婆和妈妈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这次他去参与活动的时候,没有到处乱跑了。”我从小豪妈妈手中接过录像,看到小豪安静地坐在妈妈旁边,与之前一到陌生环境便狂奔的情景判若两人。
最难忘的一次,我在校园里情不自禁地喊:“出现奇迹啦!”小豪的外婆也欣喜若狂地说:“我不敢相信眼前这一切是真的。”当时,小豪在浇花活动第三个回合训练中,独立将花洒提到指定的地点,并且在奖励食物时,用手指清晰地指认出自己喜欢的食物。
如今,小豪每天都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他能够独立坐在桌椅等待老师上课;能够弯腰拣物品;能够用手指指认食物,表达自己的需求;还拓展了兴趣爱好,去打非洲鼓、弹琴……虽然,他距离融入社会生活还需要一个系统、艰巨的过程,但是通过有效的教学,他正在不断地超越自我。
特殊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塑造人的过程。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他们的变化极其细微。不仅仅需要爱心和耐心,更需要特殊教育工作者坚守教育的信念和通过不断的历练凝聚和生成教育的智慧。
人民教育家于漪说:“我从教的准则是:理想就在岗位上,信仰就在行动中,要锲而不舍,坚韧不拔,奋勇前进。”我和我的同事们默默地坚守在特殊教育教学岗位上,用温柔的坚持擦亮星星,努力为特殊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