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命教育与课程设计的实践研究

作者: 景千瑞

2020年初,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这巨大的灾难面前,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个体生命受到了严峻挑战,也被坚守在疫情一线的奋斗者们伟大的奉献精神所感动,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和高度。这些体验督促我们反思生命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是敬畏与珍惜生命,更是激发生命潜能、唤醒生命意识、提升生命质量。

在高中有效推进生命教育,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有正确的生命教育观,努力宣传生命教育,站在德育与未来发展战略的高度开展生命教育,由上而下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意识,集合各种力量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组织实施多种形式的课程,构建课程体系,帮助高中生认识与热爱生命,敬畏与珍惜生命,规划与升华生命。

一、课程设计目标

高中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全人教育理论为基础,主要体现在目标观、内容观、方法观、文化观。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通过对“生命教育实施现状”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学校虽然开展了许多有关生命教育的活动,但是都是零碎的,缺乏系统的课程,绝大部分教师和家长虽然具备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但是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对独立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是有需求的。通过对“学生生命认知现状”的调查了解到,部分学生对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存在偏差,缺乏珍爱生命的态度,对自我有消极的认识,不注重自我身体健康,未能认清生命意志、生命规划的重要性,缺少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意识,还有相当多的学生对生死缺乏正确的认识,心理状态复杂、不稳定,持消极心态。通过对“学生生命教育校本课程需求”的调查,可以看到学生感兴趣的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方法、评价方法,从中了解学生的喜好,也尝试着从中得出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目标。

因此,通过前期的三个调查,我们将生命课程的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

(一)认识与热爱生命(自然的生命)

自然生命是个体存在的基础,生命教育课程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生理自我与心理自我,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理念,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发现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以此促进自然生命的发展,不断优化自我生存状态。

(二)敬畏与珍惜生命(社会的生命)

个体生命存在于广阔的社会当中,与他人、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基于此,生命教育课程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死亡观。敬畏与珍惜生命,掌握与人交往的原则与方法,懂得尊重、感恩、爱护他人,懂法守法用法,自觉维护生态环境,与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不断提升自我生命质量。

(三)规划与升华生命(精神的生命)

作为个体生命,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思想与情感需求,正如精神科学的创始人威廉·狄尔泰(Wilhelm Dilthey)所说,“每一个都是生理和生物的统一体”,人既有精神生活,也有生理功能,还必须与外部世界发生关系,这就要求生命教育课程关注学生的精神生命,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理想,进行未来生活规划,形成良好意志品质,充分发挥自己在社会、家庭、集体中的作用,体验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不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二、课程单元设计

单元一:认识与热爱生命(自然的生命)

帮助学生认识生理自我与心理自我,培养正向的生命态度,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1.我的自画像

通过自画像的绘制,分析和发现自我的表象与隐含特征,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

2.我之于宇宙的意义

通过我之于自我以及他人、社会、宇宙之意义,探讨自我价值的狭义与广义之分,引导学生创造自我价值。

3.生命的向阳而生

通过对自我生命的呵护探讨健康对于生命的积极意义;同时认识生命的无常,挫折与困难存在的必然与偶然。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于生命的意义。

4.人生盲盒

人生如盲盒,有酸甜苦辣。在打开之前充满期待,打开之后又该如何面对?树立积极的生命态度对待盲盒人生。

单元二:敬畏与珍惜生命(社会的生命)

正确认识生命和死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死亡观。通过对死亡的认识敬畏与珍惜生命。

1.生命的贵与贱

了解各种各样的人生,让学生看到不同人的不同生命状态,思考生命是否有贵贱之分。

2.生命无价

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思考人生对于每一个人现存的状态和拥有的资源是否有贵贱之分,引导生命无价之理念。

3.当我老了

通过了解人生各年龄阶段的历程,理解生命在不同阶段之意义,并畅想自己老年时的状态,从而引导其在年轻时应有的生命态度。

4.我们终将逝去

认识年老和死亡的不可避免性,通过思考与撰写墓志铭,思考自己该如何抓住人生每一个重要时刻,创造自己的价值与意义。

单元三:规划与升华生命(精神的生命)

通过人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升华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高度。

1.预见未来的自己

通过“生涯幻游”等活动畅想未来,预见未来的自己,从而树立目标和理想,更好地指导现有的自己的行动。

2.学会规划,让生命丰富而精彩

认识规划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以及在大学、职业乃至人生中如何规划。

3.人生长宽高

通过爱惜生命来加长生命的长度,勇于创新和尝试来拓宽生命的宽度,发挥自己的更大的价值与意义来提升生命的高度,从而升华自己的生命意义。

4.做最好的自己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绘制自己的生命曲线图,从而思考如何看待生命中的挫折与磨难,如何在现有的环境与资源中成就最好的自己。

三、应注意的问题

(一)重学生体验

教育家陶行知提倡要促进学生眼睛、嘴巴、双手、大脑的充分解放,在生命教育课程中也应贯彻这一思想,在课堂中强化学生个体生命的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探讨和体验,将生命教育理念不断融入学生的思想意识。教师要创造性地引导学生思考,用本身的生命体验和对方展开“心和心的沟通”。学生通过融入生命体验促进知识结构与课程内容不断激活,进而重新构建有价值、有意义的课程知识。在这种课堂上促进学生生命活力焕发光彩。

(二)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关注学生心理和社会发展历程是提高生命教育成效的前提。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先前的经验,并以此为基础,进而提出和他们生活经验类似的教育、和他们生命历程接近的价值思想。不同的学生生活经历是不同的,在认识和思考生命现象方面也是不同的,生命感悟属于每个个体。因此,在课程教育中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断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个性。

(三)重学生实践

生命教育产生于生活,也将在生活中进行实践。生命教育要在促进学生认识自身及其他生命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行动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实现生命的价值。学生本身或他人经历过的、打破生活连续性的偶然事件等,都可以是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素材。我校在这方面做了积极探索,比如,组织“珍爱生命,学会急救”的培训,举行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大赛,让学生学以致用;组织“共抗艾滋,共享健康”的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以“培养积极情绪,做个幸福的人”为题,开展生命教育主题讲座;组织学生参加“生命成长,终身发展——第三届职面人生,侨通未来”模拟招聘会,在招聘会中,学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社会需求,结合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优势和不足,做好职业规划。

(四)统整原则

统整即学校德育和生命教育,在学校发展性辅导中的生涯辅导、人格教育存在很多重合之处,所以要统整课程设计,统合相关的学科,各部分各具特色同时也紧密联系,建立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实践模式。

注: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课题“有效推进高中生命教育课程的研究——以中山市华侨中学为例”(项目编号:2020ZXDY124)的研究成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