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健康学生组织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王磊

中科院心理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的权威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且18~24岁的心理健康指数低于25岁以上的各个年龄段。不仅如此,儿童及青少年的抑郁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长,从初一的6.41分增长到高二的8.54分,高三轻微回落至7.83分(得分越高,抑郁症状越明显)。2022年6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联合多个平台共同发布的《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同样指出,抑郁症患者群体的50%为在校学生。

心理教师在多年校园心理健康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传统的以成人为主导的心理预防模式并不能很好地契合高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通过与高中生的访谈了解到,高中生一周大部分时间与同伴在一起,通过各式各样的人际互动,形成了更亲密的朋辈关系。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同伴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起了与父母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作用。一项中国青少年研究调查报告中显示,当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时,选择向朋友倾诉的比例有79.8%,而向父母(45.5%)和老师(38.6%)倾诉的相对较少,选择向专业心理咨询师倾诉的仅占3.2%(邱爽,2019)。所以,朋友、同学或者学长学姐等同龄人,是青少年选择倾诉的首要选择。

因此,学生是校园内心理健康工作中可挖掘的重要力量。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校心理健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实践的问题。近十年来,深圳中学一直以朋辈学生组织作为载体,探索学生成为学校心理健康守护者的有效方式。

一、朋辈学生组织的成立与发展

从2010年起,深圳中学成立朋辈学生组织,招募了一批积极乐观、善于沟通、乐于交往、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学生辅导中心心理教师作为朋辈学生组织的指导老师,将朋辈学生组织纳入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中,让朋辈成员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推广者和受益者。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朋辈学生组织形成了守护同龄人心理健康的工作目标和“同心同行同路人”的宗旨。朋辈学生组织运行期间,以培训和活动为载体,为需要心理帮助的同辈提供支持,共同发现并解决问题,担当起校内学生心理健康的“前哨兵”。

朋辈学生组织实行学生自治模式,选拔社长和副社长各一名,设置辅导部、活动部、宣传部、设计部和公关部五个部门,每个部门设置一名部长和若干副部长,由上一届优秀的朋辈成员担当。2021—2022学年,第十一届朋辈学生组织共有88人,成员主要来自高一和高二学生。

辅导部主要职责:①负责朋辈公众号“深中朋辈学生组织”的内容推送,更新频率保证至少一月一篇,主题包括心理科普类文章推送、心理问题或危机干预专栏、“朋辈圆桌”活动总结推送、近期活动介绍与总结;②负责组织安排朋辈成员或者全校学生参加由心理辅导课程或者活动。

活动部主要职责:①构思朋辈的每月活动框架,提出大致的活动方向和方案;②在活动部内部组成小组,组织执行活动;③充分记录活动现场情况,做好活动后总结。

公关部主要职责:①负责与外校社团或社会组织的交流与接洽,寻找可能的合作伙伴;②负责朋辈成员的整体团建,致力于营造温暖和谐的氛围;③负责深中朋辈公众号运营、优化和审核推送。

宣传部主要职责:①负责朋辈的招新和宣传工作;②整理及保存朋辈活动的影像资料。

设计部主要职责:①负责朋辈活动的具体设计工作;②负责为朋辈成员提供设计方面的相关培训。

二、朋辈学生组织的校园活动

朋辈学生组织作为学校学生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朋辈目标和宗旨,每年都会开展心理健康系列培训活动和大量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活动。

1.生命教育周系列活动

生命教育周主要是围绕悦纳自己、欣赏别人和珍爱生命等主题举办的系列活动。此活动是在心理教师的指导下,由朋辈学生组织成员策划并实施,全校师生参与的大型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自2011年起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二届。活动关注校园生活里的各种心理现象,发现学生群体中突出的心理问题,为学生群体提供独特的视角与机会,理解自我、接纳自我,感受快乐与爱的温度,领略生命的美好。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每年的生命教育周,朋辈学生组织都会有的放矢地聚焦某个特定的主题,围绕着该主题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近五年生命教育活动周主题回顾:2017年“从心出发”,2018年“别忘了‘心动’”,2019年“生命的韧性”,2020年“拥抱未知”,2021年“光环内外”。这些活动主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接地气”“紧跟时代”和“引发共鸣”等成了生命教育周活动的代名词。

2.每月固定心理健康活动

朋辈学生组织每个月都会组织一次校园心理健康活动。目前较固定的主题活动有:9月的“师情花意”活动,学生自行制作干花送给老师,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促进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11月份的“心声中转站”活动,高一高二的学生书写祝福明信片,并且亲自送到每一位高三学子的手中,为紧张备考的高三学生加油打气;12月份的“新年快递”活动,联合深圳其他四所高中,为散落在不同高中的好友提供互送新年快递礼物的机会,增强朋友之间的联结,加强学生的人际支持;次年6月的“童心未泯”活动,在气球上画上可爱的笑脸,唤起学生记忆中无忧无虑的童年快乐。在其他月份,朋辈的每位成员都可以在调研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成立项目组,策划实施有助于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校园活动。

3.朋辈圆桌话题讨论会

随着活动的深入,朋辈学生组织不仅关注全体学生的心理动向,而且更愿意倾听学生个体的心声。每隔一段时间,朋辈学生组织选取学生群体较为关心的话题,招募部分对该话题感兴趣的学生组成话题团体。在主持人的引领下,成员对该话题进行充分讨论,并将讨论的内容写成心理健康主题文章,发表在微信公众号。2021年朋辈圆桌话题有:“我们不应活在孤独梦中”“白给”“情绪管理指南”“在吗?我有点睡不着”和“你有容貌焦虑吗?”。

4.心理健康读书会

读书会是一种促进朋辈学生组织成员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近期几次活动中,心理教师选择了书籍《恰到好处的安慰》,这是一本教人们如何真正安慰他人的书。通过四次读书会,学生认真分享了自己在读书中的感悟。最后,朋辈成员组织了一场读书会总结会,回顾一起读过的文字,分享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和感悟。参加读书会满四次的朋辈成员可成为初级辅导员,在组织内部作为主持人继续组织读书会,带领更多的学生通过读书自我成长,学习如何帮助他人。

5.朋辈小纸条活动

高中三年的生活,学生们的主旋律是“刻苦学习”,此刻的一颗糖、一张鼓励的小纸条都显得特别温暖。所以,朋辈成员组织了“温暖你我他”的小纸条活动,书写有暖心话语的小纸条,放在箱子里,成员每周随机一天穿上玩偶服带着箱子在校园里出现。其他学生可以抽取一张小纸条作为对自己的关怀和鼓励。

三、朋辈学生组织取得的成效

1.提升了朋辈成员心理辅导能力

学生辅导中心的心理教师为朋辈提供相关培训,内容包括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以及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活动。如果有特定的培训主题需求,可提前与心理教师协商,以便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朋辈成员也可以自行组织心理健康培训,经心理教师审核后,可面向全体成员开展培训。一方面,学生自身选择的心理健康培训主题,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走进学生内心;另一方面,学生自行组织培训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激发其潜能。在朋辈学生组织整体培训过程中,朋辈成员提升了自身的心理辅导能力,可以为更多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支持。

2.提高了朋辈成员对危机的敏感度

朋辈学生组织作为学生群众自主管理的心理健康组织,有着完善的体系架构和专业的培训课程,成员具有同龄人易于沟通的优势,往往会先于教师发现危机的早期信号,可以更快地向教师报告,近年来有效地避免了一些突发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朋辈成员还可以适时主动关注重点学生的状态,及时提供人际支持,在预防心理危机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提升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朋辈学生组织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的方式,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线上方式以公众号“深中朋辈学生组织”为主要阵地,推送心理健康科普文章,对当前热点事件的心理学解读,朋辈心理健康活动的介绍和总结等内容。随着时代发展,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朋辈学生组织同样在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线上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近年来的生命教育周活动,组织都制作了新颖有趣的线上宣传视频,在学生群体中得以迅速传播分享,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2022年上半年,朋辈成员敏锐捕捉了学生群体中经常用Tape提问箱诉说心事的信息,立即开发设计和组织Tape提问箱微信朋友圈分享活动,邀请学生在提问箱中分享生活中的烦恼,寻求团体支持。

线下方式主要以校园心理健康活动为载体,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朋辈的各项线下活动由成员自行开发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导地位,设计出更贴近同龄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心理健康活动,从体验中感受自身成长。例如“失败博物馆”活动,聚焦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经历过的失败体验,引发学生对“失败就应该藏起来吗?就应该感到羞愧吗?”的思考,并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失败,纪念失败,接受失败,从而超越失败,增强自身应对挫折能力。

四、结语

深圳中学朋辈学生组织作为心理健康学生组织,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组织架构和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在深圳中学校园中,朋辈已经成了一股很有影响力的校园心理健康守护力量。在朋辈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仍然需要不断保持活力,进行自我革新,完善组织架构,创新活动形式,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注入来自学生的青春力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