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
作者: 邓倩茹
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主要是以学习任务为导向,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任务。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学习任务教学既能够满足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情境三个方面,还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整合、过程体验、思维发展、能力迁移等方面的发展。
一、为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1.深度学习是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没有明确提出具体的教学步骤。所以,对于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教师不知从何下手。而深度学习是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教学目的,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迁移知识,通过合作探究深化知识的理解,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导向的改革直接影响课程目标、内容、结构体系等方面,理念上深度学习和核心素养高度契合,教学改革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优化和改善语文教育困境,进而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效果。
2.学习任务群是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学习任务群主要是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通过探究、合作、自主等多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优化和整合学习内容,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发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进而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设计学习任务群时应该构建真实情境,使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掌握和积累知识,并自主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解决等任务,进而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不断对知识进行输入、内化、输出等,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二、如何: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
1.以探究性问题提炼单元主题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大单元教学,提炼出单元主题,加深学生对单元的印象,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时,可把主题定为“民俗民风”,开展群文阅读。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询问:“同学们在春节期间都会做什么?玩得高兴吗?当地春节的风俗习惯和特点有什么?”从而让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们回答最多的就是吃年饭、穿新衣、放鞭炮等,进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共同观看《北京的春节》,探究春节特点和风俗习惯。观看结束后提出问题:“春节前、春节当天的风俗习惯有哪些?找出具体的时间和语句。”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并在文章中探究问题答案,进行标记。期间教师应该进行巡视指导,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应该进行帮助,引导学生学习并解决问题。在学生初步了解北京春节后,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风俗,让学生自主默读《藏戏》《和田的维吾尔》《各具特色的民居》等课文,并让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最精彩的片段、特点等问题开展探究学习,深化学生对民俗民风的理解,鼓励学生自主说一说对哪个民族的风俗印象最深刻。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文知识,还可将课文中的思想感悟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加深思想情感的感悟。在设计探究性问题时,教师要立足整体视角,由简到难,由浅到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辅导,突出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通过比较性阅读激发学生发现和质疑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2.以序列性任务串联教学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单元语文要素不仅是教学总目标,还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二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为“思维方式”,结合新课标中思辨性阅读和表达进行整体解读。单元主要由《寒号鸟》《坐井观天》《我要的是葫芦》3篇课文组成,故事篇幅短小,情节有趣,内容浅显,人物形象鲜明,故事寓意深刻,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思考,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可以对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进行规划,制定通读单元的内容感受故事寓意、细读课文感受阅读乐趣、口语交际注意表达语气、规范书写积累知识等四个任务,通过系列学习任务将教学内容进行串联,并让学生在课文中感悟语言故事中的深刻道理,通过阅读、推断、比较、讨论、质疑等方法,进一步梳理单元的观点、材料、事实,引导学生看待问题要全面,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解决,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注意事物之间的关联性,体会课文中的道理,感受语言表达的效果,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体见图2。
3.以一体化形式实施单元评价
在设计教学单元评价时应该结合教学目标进一步思考达标行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分析达标行为表现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然后,设计评价标准,思考如何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单元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测试,还要检查学生对指向理解的目标。可以分为两个表现性评价任务,并分为ABCD四个等级。
评价任务一:“在阅读主题丛书里的组文阅读,挑选其中一篇文章,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并制作书签。”教师组织学生在书签中摘抄语句,同时记录语句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发言,展示书签并交流想法。根据各小组的书签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对找到多处关键语句,并用不同的字体和图画加强理解、视觉吸引力的小组,给予A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对找出关键词写出思想情感,分析语句并说明理由,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读和解释的小组给予B级评价;C级则是达到B级中的任意两个条件,D级则是没有达到。
评价任务二:“在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称作‘你的乐园’?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最喜欢在乐园中做什么?乐园带给你怎样的快乐?将你的乐园分享给同学们,带领大家一起感受快乐。”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进一步描述乐园的美好之处,让学生学会表达自身情感,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心怡.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思维导图支持的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构建[J].教育信息技术,2022,6:35-38.
[2]韩梦蒙.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和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71-75.
[3]袁佳.基于单元要素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与实施[J].新作文,2023,6:16-17.
注:本文系2021年佛山市南海区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基于绿品教育理念下阅读生态圈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NHZD2021011)研究成果。
本栏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