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立体交往
作者: 帅飞飞
尽管新课程倡导教学交往,但中小学课堂教学还是以师—班交往为主,生—生交往严重缺乏,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小组(帅飞飞,吴祥明,邱日春,2010)。在课程改革走入深水区的今天,课堂交往状况有了一定改观,出现了一些立体交往的尝试,但讲解和提问仍是教师最常采用的两种方法(哈蒂,2015)。为改变这一现况,本研究团队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实践探索,并综合运用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和实物分析法,了解课堂教学交往的形式及其效果。团队中,有2位教师填写“课堂教学交往的主体构成观察表”,了解课堂教学交往主体构成情况;2位教师对英语成绩好、中、差的男女生各3名进行定点跟踪观察,填写“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观察表”,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投入情况和违纪情况;3位教师填写“质性观课表格”。上课的教师和学生分别填写课后问卷和感想,学生撰写周记。
一、深度可见的教学过程
授课教师选取人教版Book 1 Unit 3 “Travel journal——The dream and the plan”作为教学内容,聚焦王薇和王坤姐弟俩沿湄公河骑行的梦想和计划,展开深度可见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先行组织。呈现一张河流与山脉的图片,问学生能看到什么,还能说出哪些河流。
2.小组讨论。教师呈现一张河流名字及其所在国家的表格,让学生讨论:If your group have a chance to travel along one of these rivers, which one will you choose? Why?
(二)读前
根据文章标题、副标题和文中图片(地图),预测课文的主旨大意,发展学生预测能力,并引导学生使用地道的英语句式来组织文字: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三)读中
1.略读。略读课文,检查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把握文章主旨和各段大意。
2.找读。快速阅读第一段,完成王薇和王坤梦想信息表。小组讨论后,学生讲解答案。
Dream: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ravelers: ______________________
Time of their trip:______________________
Transport: ______________________
Route: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时间顺序,具体列举姐弟俩在各时段所做事项,分别为:
Ever since middle school...
Two years ago...
Last year...
After graduation from college...
Now...
3.细读。读文章第二段,了解王薇的性格特点。What difficulties did Wang Kun find about their journey?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Wang Wei? 根据提示寻找证据,概括其性格。
She insisted that...
The proper way is always her way.
When I told her...she gave me a determined look.
She would not change her mind.
When I told her...she seemed to be excited about it.
When I told her...she said it would be an interesting experience.
小结:
What is Wang Wei’s attitude towards the trip?
What is Wang Kun’s attitude towards the trip?
What is yours?
4.角色扮演。假设你们是王薇和王坤,利用文章信息编制对话。小组活动之后,选两组上台展示,教师引导学生从内容、语言和表演等三个方面对同学的表演展开学本评估,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5.朗读。跟着录音轻声朗读第三段,完成课本中的相关练习题。
6.问答。小组合作与讨论,依据文章内容准备问题,然后请其他组同学回答。
(四)读后
1.摘要。教师以语法填空的形式呈现摘要,要求学生完成,并在小组内讨论和核对答案。
2.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导游的角色,介绍湄公河。
(五)评估
1.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估。
2.学生按照表格内容,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进行自评。(见下页表1)
(六)作业
复述课文,写一篇摘要,并进行故事续写。
二、丰富立体的交往形式
为解决师班交往为主、生生交往严重不足的现实问题,这节英语阅读课“打破了老师一言堂的课堂局面,课堂活动形式多样,课堂交往全面”。(W教师感想)建立了正式的学习小组,并在个组交往、组组交往、师组交往和组班交往中均发挥一定的作用。涌现出丰富多样的立体交往形式,师班交往的比例已经下降到45%,小组内合作讨论的个个交往(13.75%)已经略超过师个交往(13.65%)。(见表2)
在导入部分,呈现了师班交往、师个交往、个个交往、组班交往和师组交往。教师对全班的提问属于师班交往,教师对个别学生的提问属于师个交往,小组内的讨论属于个个交往,而代表小组对全班同学和老师做分享和汇报则属于组班交往和师组交往。这部分的主要目标是引入新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自主思考、想象和讨论,激活已有知识和认知结构,教师作为先行组织者搭建后续学习的脚手架,使学生尽快进入本节课的内容情境之中,并充分挖掘学生的背景知识等课程资源,在脑力激荡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合作意识、分享意识、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读前活动中的主要交往形式是师班交往、师组交往和师个交往。教师与全班学生之间的问答属于师班交往,代表小组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则属于师组交往,而不代表小组的学生个体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属于师个交往。预测活动旨在提高学生预测和快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培养在信息化社会里迅速判断和快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同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读中活动中也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立体交往。略读环节中的交往形式主要是师班交往、师组交往和师个交往。教师与全班学生之间的问答属于师班交往,代表小组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则属于师组交往,而不代表小组的学生个体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属于师个交往,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时间处于无交往状态,旨在培养学生通过略读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扫读环节中,学生在阅读课文和完成表格时,处于无交往状态。小组讨论时,体现为组内的个个交往形式。分享和讲解阶段,代表小组的学生之间开展竞争,属于组组交往。这部分主要培养和提升学生扫读的阅读技能,并通过分享和表达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资源开发和利用意识,提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阅读教学评研过程中涌现的立体交往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我蛮喜欢这种上课的氛围,改变了传统的上课方式。以前上的方式太无聊了,老师一个劲地讲,学生就一个劲地听。”(XWJ学生周记)但是,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如果是爱学习的人,老师的教学方式挺好的。但是,有些同学对英语不感兴趣,基础又差,这样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HJX学生周记)有些学生由于底子弱,跟不上上课的节奏,成为热闹英语活动的“旁观者”。如何关注这些学生,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成绩、能力、兴趣和信心是研究者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
“小组讨论中,个别组活跃性和整体积极性不是很高,建议可以更加充分发挥成绩好又活跃的学生的带动和领导作用。”(Z教师感想)
“我们组不够活跃,缺乏积极性。但也有可能是因为老师坐在我们后面,我们有点儿紧张,才没有进行讨论。”(ZCC学生周记)
三、交往效果显著
观课教师普遍认为这节课“容量大”“课堂思路清晰,导入自然,各部分衔接紧密”“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读后续写能力”,取得了很好的交往效果。
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授课教师引导学生在各个环节主动思考、交流、提问和表演,以主人翁的精神面貌与行动姿态积极参与各项教学评研活动,使学生“觉得像是一位小老师”。“课堂交往全面”,授课教师肢体语言丰富,“教态优雅,语调亲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促进了教、学、评、研四维互动。授课教师引导学生不仅从学的角度展开自学和互学,还从教和评的角度互教互评,在教学评情境中共同研究,共同发展。如,授课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置问题,让同伴解答。“这种教学方法既调动了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又提高了他们在学习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多样化的教学评研活动,“打破了老师一言堂的局面与学生单一的阅读、单一的思考模式,促进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氛围,另一方面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的持续性阅读”。
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过程、掌握方法、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营造了“和谐、安全、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专注度。据定点跟踪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投入程度如下:高:(19+41)*2=30,占62.5%;中:(23+7)*2=15,占31.25%;低:(6+0)*2=3,占0.625%。没有出现违纪的情况。
注:本文系深圳市光明区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课题“构建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评研共同体的行动研究”(GMJKY2021MS004)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