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思想政治教研活动评价的思考

作者: 吴熙龙

教研组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及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如何,直接影响学科教师团队的建设及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本文以中学思想政治教研活动评价为研究切入点,从教研活动是否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是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否得到上级教研部门和同行的肯定三个方面来思考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研活动的评价要素,进一步提升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一、是否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1.浓厚的研究氛围是思想政治教研组生存与发展的本质特征

教研组的核心工作是一个“研”字,以研究改进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合作交流是教研组的生命和灵魂。新时期中学政治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创新,就是要使教师的角色由教书者转为研究者,教研方式由传、帮、带转向互助、合作、共融。在教研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以研究者的心态和视角,审视和分析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并在研究中不断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教师的研究活动主要包括常规研究和课题研究。前者主要是从事学科课程标准解读、教材教法研究,组织课堂教学观摩,开展命题与教学质量分析等教学微观问题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除了常规研究,教研组要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学科发展趋势方面的热点问题确立为课题进行研究。一个主导教研组的课题,有理论指导的问题研究,往往决定着教研活动的方向、深度。为此,教师应掌握课题研究的程序和方法,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行动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提升实践智慧。

2.浓厚的学术氛围,是提高思想政治教研活动质量和品位的重要保证

学术氛围的形成是教研活动深入发展的标志。和谐民主的学术氛围,可以改变传统教研活动中上传下达的“一言堂”倾向,形成课程改革“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二、是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思想政治教研活动是否促进了师德师风的提升

教师的道德品质、理想信念、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教研组要切实通过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教师把“敬业、乐业、专业”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目标,积极投入教育教学研究之中,大胆创新,敢为人先,做一个有仁爱之心、学识渊博的好老师。

2.思想政治教研活动是否促进了教师知识和技能的更新

教研活动只有真正促进教师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才能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研组要切实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师的业务知识,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一是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使其学会运用新课程理念解决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二是组织教师开展教材教法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三是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观摩、评课赛课等活动,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四是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各级学术交流,开阔视野,拓展其知识空间。

三、是否得到上级教研部门、学校及同行的肯定

1.管理与引领相结合

上级教研部门和学校指导和服务学科教研组活动,而且承担管理的职能。他们的评价能够引导学科教研活动,并对学科教研活动的质量给予必要的监控和支持。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深入推进,各级教研部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将教研重心下移到学校,深入课堂,结合听课、调研情况,及时发现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师平等对话,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突出指导和服务职能,以专业评价引领教师发展。为了保证学科教研活动的质量,学校领导也经常深入教研组参与各种教研活动,与教师们一起听课评课和研究总结,肯定他们的成绩,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对学科教研组的工作目标和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因此,他们不仅可以对学科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成绩加以肯定,而且还可以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敦促其修正。上级教研部门和学校对学科教研活动的评价,除了现场调研、检查,还有按照一定的标准作评比或评估。

2.交流与学习相结合

能够得到同行的承认和赞赏,获得较好的社会声誉的教研活动,一般是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研味”很浓、思维对话、研之有得、和谐高效的。这样的教研活动,一般源自教师的实际需求,教师在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中学习理论,开展教学问题的深度研讨,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共享知识、经验、智慧,推广和应用优秀的教学成果,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效益。

责任编辑 黄铭钊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