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构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途径

作者: 韦英哲 黄博彦

多措并举,构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途径0

近年来,新区(南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措并举构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途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需要。

深化思政教育,为学生培根铸魂

为进一步强化学校党政领导抓思政课建设的主体责任,加快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3月22日,翠亨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南朗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会洋为新区(南朗)各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和中山纪念小学师生讲授“思政第一课”,各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在新学期也为学生讲授“思政第一课”, 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同时,新区(南朗)充分利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翠亨村的红色教育资源,以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杨殷故居为依托,与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联合开展了面向中小学生的“用生命捍卫信仰”杨殷烈士主题大思政课教育活动。活动涵盖《用生命捍卫信仰——杨殷烈士纪念展览》巡展活动、红色讲解员校园宣讲、征文活动、时代小先生夏令营、红色小讲解员夏令营和演讲邀请赛等。“我们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融汇贯通,为学生打造了广阔的‘思政课’学习实践平台。”南朗街道教育和体育事务中心主任陈敏华说。

党支部书记、德育副校长、班主任上思政课,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暑假研学活动、“阳光行动”青少年法治教育专项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少先队系列网课、观看“我为两会说愿望”活动……云衢小学坚持党建引领,以德为先,持续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将党史、党建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推动立德树人。面向教师,学校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点,通过教师会议、党支部学习、体验实践等途径引导教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德育团队注入丰富的理论滋养、信仰力量和教育信念,激励教师在对历史的思考中投身教育攻坚战,以优秀的班级管理实效、教研科研成绩,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在榄边小学,每个班级以“竹”字命名,如“竹诗班”“竹艺班”“竹毅班”“美竹班”等,教室设置竹书架,有装粉笔的小竹篓、竹编打底的学习园地、竹垃圾篓等。学校以“竹文化”精神内涵为引领,开展读竹、悟竹、与竹对话活动。通过“我是快乐小竹仙”演讲比赛,让学生感悟竹的精神,做一个光明磊落、坦荡踏实、虚心上进的“小竹仙”。此外,学校努力深入挖掘本地、本校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和生态文化资源,把南朗的本土文化、历史文化作为德育校本课程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开发资源,形成《榄边茶东村的“陈氏宗祠”》《孙中山与校训“朴诚勇毅”》《竹韵显亮点,竹魂铸特色》等特色德育校本资源。

提升专业素养,助教师专业成长

7月7日,2023―2025年新区(南朗)“三名”工作室启动仪式举行。这是新区(南朗)的第一届“三名”工作室,共有名校(园)长工作室主持人2人、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15人。17名主持人均为市级优秀教师,其中包括中山市名园长工作室主持人1人、中山市学科带头人4人、中山市骨干教师8人、中山市名校长工作室学员5人、中山市名教师工作室学员5人。

新区(南朗)要求,“三名”工作室需充分发挥主持人的专业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为学员专业发展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评价方案与学习计划,引领学员专业成长;聚焦新课标、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提质增效等热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或项目研究,深化教育教学研究;通过专业培训、公开课、学术讲座、专题研讨、专业论坛、送教下乡等形式,开展区域性的示范带动活动,推广教育教学成果。

南朗小学音乐教师李颜,是本届“三名”工作室主持人之一。自工作室筹建以来,李颜便组织工作室学员开展了“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融合全体系培训”“新课标下民乐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民乐欣赏课例论文的规范写作”等一系列研训活动,并聚焦“核心素养导向下指向深度学习的民族器乐曲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成功申报了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民族器乐曲欣赏教学实践研究”。“今后,我们工作室全体成员将在美育工作中做好表率,在课堂教学上下足功夫,在教科研上见到实效,积极创作具有南朗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大力弘扬本土文化,打造新区(南朗)的音乐教育品牌。”李颜说。

作为广东省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基地成员学校,南朗小学践行“家”之理念——“青年教师发家,中年教师持家,老年教师守家”,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塑造了一个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学校根据不同专业阶段教师的特点,实施分层培训。其中,5年以下教龄的新手型教师,通过观摩学习导师课堂教学,夯实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学能力;5―10年教龄的经验型教师,通过经典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探讨,学习理解理论知识,参加学校和街道的课堂教学比赛,发展教学能力;10―15年教龄的成熟型教师,通过行动研究合作学习与观摩学习、参与课题研究等方式,研究在教学中的专长;15年教龄以上专家型教师,通过对于课题研究与理论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独有创新性与艺术性,并凝炼教学主张。

为培养青年教师严谨笃学、爱岗敬业的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中山纪念小学2019年建校至今,已开展了四届“精进杯”教师基本功比赛。比赛分语、数、英和综合四组,每组的比赛内容略有不同,但都包含了课堂教学。比如,语文学科的比赛内容有课文朗读、粉笔字书写和课堂教学,英语学科的比赛内容有现场说课、讲故事和课堂教学。学校教导处副主任张敏说:“每届比赛,青年教师基本上全员参与,我们希望以赛促研,以研促教,大家才有更好的动力去教学和研究。”

聚焦品质提升,促学校内涵发展

2022年6月2日,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托管翠亨小学,开展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第一年,集团总校派驻4名班子成员和4名骨干教师共8名以高级教师组成的实力团队,全职在翠亨小学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同时多个名师团队全力支持,还邀请总校专家顾问团长期为翠亨小学提供顾问服务。总校为新区(南朗)培养两批后备干部及教学骨干,每批7—8名,到石岐中心小学全职挂职,参加总校管理及从事教学工作。

集团总校通过“教研联动、课程共建、教学共享、文化共融”等举措,快速提升学校教师综合素质水平,打造翠亨小学的“造血”功能。如今,校内青蓝工程、集团导师培养跟踪、校外专家驻点指导同时启动,三股帮扶力量同步发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少工委被评为优秀中山市少先队红旗大队;教师参加各学科教学及基本功比赛、论文写作获奖和个人荣誉等66项,指导学生获奖243人次;学生体质监测优良率达89.58%,四年级科学实验考核优秀率达99.58%……集团办学以来成效突显,翠亨小学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擦亮了这所由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名的家乡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办学品牌。

中山纪念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创建于2019年10月,按照36个班标准,每班配置一块耕作基地。按照春、夏、秋三季度统筹各班分别种植的农作物,实行“统筹+自主”劳动模式,学校每周统一安排劳动任务,各班完成学校劳动任务后,根据实际以及结合植物生长存在的问题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学校办公室主任梁培华介绍,为了加强劳动基地过程管理,学校引入“水印相机”APP对各班每天劳动情况进行跟踪,班主任每天记录劳动实践过程,填写《劳动实践基地过程管理记录表》,包括实施环节、实施过程描述、实施过程图片、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及存在问题等,形成班级实践活动档案。另外,学校每月根据各班劳动实践活动情况开展量化评比,评选10个班级为“最美劳动班集体”,同时评出各班“最美劳动小能手”。

2020年,横门小学创建了天空农场,安置了300多个种植盘,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种植空间,让劳动教育在校园得到延伸。在天空农场,学校根据实际实行分班管理,班主任和劳动教室分别指导。由学校统一安排,按片和年级种植统一植物。课内课外相结合,劳动科任教师利用课内课外组织学生进行管理及开展植物观察。2022年,南朗街道投入十几万元建设了横门小学综合活动实践室。“天空农场与综合实践相结合,利用天空农场种植的收成,组织学生到实践室开展活动,实现种、摘、炒、品尝结合。”校长林国信说。

“双减”政策下,南朗小学以“家”的理念诠释课后服务的意识,以“为家庭分忧、让家长放心、对学生负责”为主要目标,开展行之有效的托管服务工作。其中,基础托管作业辅导为主,让孩子尽量在校完成作业,解决了家长辅导孩子作业难的问题;素质托管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分校内和校外两种形式,校内社团有篮球、合唱、戏剧、国漫、书法、科技、中国舞、健美操、跳水、匹克球、校园电台,校外机构入校的有小主持、围棋、国际象棋、国画、篮球、足球、烘焙、科技、书法等课程。暑假期间,学校还设置了作业辅导、体育、书法、美术、阅读、音乐、影视欣赏、编程、国际象棋,让学生愉快地度过暑假生活。

运用教研支撑,给课堂提质增效

“做好一份计划与总结、培养好一支队伍、开展好一系列有实效的教研活动、组织好一系列助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活动或比赛、推进一项务实的教学研究”,是新区(南朗)学科中心教研组的组建原则。学科中心教研组坚持教研训一体化,有效推动学科教研的务实开展。例如,语文、数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中心组组织开展教师读写共同体活动,共读一本书,共研一项市级或街道教科研课题,美术、音乐中心教研组坚持每周组织中心组成员和专业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专业技能学习与交流、专业理论学习研讨、专家讲座等集中研训活动。

地理中心教研组组长、中山纪念中学教育集团云衢中学教师刘婷说:“我们地理中心教研组聚焦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通过组织学校地理科组扎实开展常态化的集体备课活动,分析不同学段、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情况,根据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深挖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将课后活动融合课堂实践,激发学生求知内驱力,使课堂教学有趣、有用。”

云衢中学是南朗街道唯一的公办初中,2022年8月加入中山纪念中学教育集团后,在教育教学方面大胆尝试,锐意改革,初步实现了学校发展规划、管理、招聘、教研、评价、奖励的“六同步”,集团化办学成效逐渐显现。校长李拥民介绍,纪中教育集团为进一步发挥总校“学术型教研推进教学质量高品质发展”的理念指引,通过“数据驱动+项目驱动”推进教育集团教研教学一体化,成立教育集团各学科学术型中心教研组,云衢中学有14位骨干教师加入,做到全学科覆盖。云衢中学全面融合参加集团的全方位教研,做到“每周一小教研、每月一大教研”:有共享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微课题成果评选、年青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师解题比赛、毕业班教师讲题比赛、优秀试题评选、新教师培训等,特别是初一、初二年级已初步实现同教学进度、同教学设计、同练习训练。

“双减”政策出台后,各地市均面临着“减负”后的学校教育“提质增效”问题,要真正实现减负,必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作业设计水平。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部长王红团队的“主题引领的双微机制”项目,以“微任务”为切入点,以“输出为本”为目的,通过“微团队”开展集中研修和自主研习,形成高效能、异质化的学习共同体,引领一线教师持续不断的创新、实践、探索。中山纪念小学、石岐中心小学、南区竹秀园小学为中山首批试点学校,每校均有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教师参加,每学科3人,每校共9人,中山团队为27人。团队成员、中山纪念小学副校长庄维莹说:“我很愿意改变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参与项目,激发我们对教育教学的思考,打破固有的模式,输出倒逼输入。”

下一阶段,新区(南朗)将继续统筹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全面提升区域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专业素养,努力打造湾区一流教育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