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与德育先行:德育驱动“五育”并举的策略研究

作者: 曾文珍

德育是一种基础性、全面性、引领性的教育,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德育在“五育”并举中应起引领作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均是在德育的基础上进行的。柏苑中心小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五育”并举育人模式下,秉承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德育驱动“五育”并举的策略与方法,通过七大举措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统筹规划,深化德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不断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一、党建引领,凝心聚力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在党建新模式的引领下,实现“五育”并举育人机制的高效运转。学校引导全体教师争当先锋,率先模范,带动、促进了广大教师师德有了质的飞跃,大家责任心强,锐意进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念得以扎根;学校的各部门、各学科工作的开展均自觉聚焦“德育先行,‘五育’并举”的初心;学校以党建引领团队建,探索出组织建设、科研推进、思想引领、队伍发展、阵地打造、课程建设、活动开展、校社联动、家校协同等各项活动的开展,各类课程的推进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听党的话,跟党走,争当新时代好队员,为落实立德树人保驾护航。

二、课程育人,走实走深

学校重视德育课程和课程德育的落实。学校贯彻落实每周两节的道德与法治课及一节的班队课,对课程的落实进行过程检查,要求教师做到一课一案,注重实践性与学生参与性。学校教务处作了明确的要求,让全体教师落实一课一德,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时,课程渗透德育是硬性指标,这已达成大家的共识。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要将德育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道德的重要性。心育科组的实践研究中开发了《新生适应手册(亲子共读)》读本,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三、文化育人,处处彰显

秉持“以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学生阅览室、红领巾电视台、学生小舞台和开放书吧等多元化的文化设施被充分利用,打造出一片浓郁的文化氛围。在班级层面,每个班级都独具特色,班名、班风、班徽、班级公约和班级特色口号,展现了独具匠心的设计风格。教室里布置了精美的书法、美术、剪纸和文章作品,书架上陈列各种书籍,班级图书角和队角布置得整洁美观,各种绿植和植物盆栽也让教室每一个角落都呈现出高品位的文化气息。这些细节无不彰显着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四、活动育人,润德于心

教育活动是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重要途径。学校一直注重通过各种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命,懂得感恩,积极参与社会交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节日纪念日是一种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学校也会根据各种不同的节日,组织相应的活动,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仪式教育活动是学校重要的德育活动,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等,通过这些仪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校园节活动则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芒果节、读书节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管理育人,扎实有效

学校重视管理育人,致力于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优化管理阵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关注特殊学生的成长。为了加强管理育人工作,积极推进德育部门会议制度、工作安排、小柏树班主任工作坊、小柏树学生工作坊、劳动教育、安全演练和班队活动课程等工作的落实。

六、实践育人,有声有色

在实践育人的过程中,学校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将研学实践活动作为班级建设考评指标之一。这一做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使他们深刻领悟到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学校注重开设劳动课程,通过AI主题劳动实践、生态园建设等方式,将劳动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在学校党建引领下,学校与社区单位形成了党建联盟,积极开展帮扶志愿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志愿服务的理念。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更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推动学校实践育人的全面发展。

七、协同育人,创新局面

加强协同育人,推动创新局面。建立健全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体系,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开展各种亲子义工活动,增强家庭教育的力度。注重家庭教育指导力的提升,特设家长“夜宵”课程,以便为家长们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支持。积极与社区合作,在周末组织亲子义工队参与社群服务,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