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 郑泽如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化学课程中的具体化。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学科教学,教师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选择和构建,选择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容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并且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1][2]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获取化学学科知识,形成化学学科观念,体验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运用化学特征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认同和践行化学学习价值追求。
一、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局限
自主学习相对于被动学习、接受学习、机械学习,是指学生出于自身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发展需要等,产生明确的学习目的,并在学习目的的驱动下,调动自身的意志、情感、精力等,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合作学习则是相对于个体学习、独立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根据个人的特点、优势,依据一定的角色分工,组成学习小组,通过相互交流、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侧重于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调节,合作学习侧重于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角色分工和交流互动。然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都有其不足。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需求与目标,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自主能力要求较高,若学习内容没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让学生产生明确的学习需求,则会导致自主学习无法开始;另一方面,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需要独自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增加学习时间,容易影响教学效率。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由于成员分工不合理而导致的低效合作、无效合作,甚至“无合作”的现象;另一方面,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学生交流不畅通、学生话语霸权等问题,从而影响合作的开展。
二、“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的内涵
“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由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两种学习方式融合而来。依据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特点与优势,针对两者存在的不足,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进行“融合”,提出“自主—合作”教学模式,让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进行“对话”,从而突破两者各自的不足。
在“自主—合作”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虽然强调学生对自身学习的监控与调节,但其需要“合作学习”所强调的“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构建知识,避免自主学习中学生个体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学习面不广等问题;而合作学习虽然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但其需要“自主学习”所强调的“学生对学习负责”“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发挥自身主动性和学习意志”。因此,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既与伙伴相互交流分享、探究合作,也调动自身学习意志,自主调节学习过程,最终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的运作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如下图所示。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自主—合作”教学模式主要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课前,教师推送预习清单和优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预习新课,思考新问题。课中,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生生互动,开展探究、展示、梳理、提升,解决重难点问题;随后,师生互动,教师进行答疑互动、及时反馈、讲评总结。课后,学生练习反馈和巩固提升,教师及时评价激励,结合学情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精准指导帮扶。
1.创设教学情境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自主—合作”教学模式,注重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一方面,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以高昂的精神、充沛的精力进行学习,能为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突破重难点内容提供必要的主观因素支撑。另一方面,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引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通过教学情境让学生重温预习内容,并从预习内容中引出学习问题,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以情境问题引领学生的课堂学习。
例如,在学习“原子的构成时”,教师可创设“画出原子结构”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绘画并交流分享。接着,提供科学史料给学生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使其与学生关于原子结构的原有认知形成冲突,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2.提供“有意义”的学习材料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自主—合作”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与学习材料、学习内容之间的“有意义”互动,而非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基础,将学习材料、学习内容“直接”地呈现给学生,并让学生简单、机械地运用学习材料、阅读学习内容、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找准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风格、学习偏好等,将教材内容组织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内容,设置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材料,从而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也将知识结构、学习过程内隐于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
例如,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提供关于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的资料,引导学生回顾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对应的用途,建立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联系。同时,指导学生小组基于原有知识基础,设计探究一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方案。
3.提供及时的学习指导支持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从传统的、从属的、封闭的学习者转变为自主的、开放的学习者,让学生主动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自主调控学习过程。因此,为保证学生学习方向的不偏移,确保学生能够及时解决学习困难,有效进行合作探究、自主思考等学习活动,教师应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从而在学生陷入困难时能够及时提供问题点拨、思维工具、学习资源等学习指导,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支持。
例如,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由操作放手,而应及时给予必要指导,降低实验风险,提高实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磊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化学学科能力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6.
[2]荣凤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视阙下初中生活化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21.
[3]谢娜娜.初中化学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模式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9.
[4]黄秀英.“自主—探究—合作”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12.
[5]林众,冯瑞琴,罗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实质及其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