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德育管理方法探究

作者: 余水明

年级管理团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力量,对于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和引领班级具体落实各项工作起重要的作用。年级应该紧密结合实际情况,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贯彻“关注学生的需求,唤醒学生的潜能,给予有力的支持”以及“全员、全程、全面”的育人理念。这样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年级氛围和学风,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在年级管理中,学校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多元联动,共同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多管齐下营造氛围

为了提升年级管理水平,学校要重视年级委员会、班主任、备课组、教师和班团干部等团队的全方位建设,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氛围。

年级委员会每周定期举行会议,集中讨论前期存在的问题并研讨近期的工作重点。在问题发生之前深入思考并提前规划,确定年级的工作方向。年级委员负责楼层管理,加强值日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协调管理,发挥带头示范的作用。

班主任例会坚持主题班会、学习交流和事务安排相结合,学习理论知识,分享实践经验,探讨工作方法。这些措施有效地提升了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加速了他们的成长步伐。班主任应遵循“勤、严、细、实”的原则,有效到位、有效管理,抓实常规,重视学生的思想引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备课组将年级的工作要求转达给科任教师,努力得到全级教师的支持与配合,确保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备课组的教师们共同努力,为提升教学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定期召开学生干部会议,邀请包括班长、体育委员、桌椅委员和值周干部等参与,进行专业培训。通过提出更高的要求,规范管理行为,提升管理水平。通过培训,学生干部能够更好地协助开展管理工作。

二、多措并举提升素养

严格管理,规范行为。学期初通过学生大会、教师大会、主题班会、广播会议、学生签名、转发家长群等途径,组织学生、教师、家长重温学校德育量化管理办法、宿舍管理条例、手机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明确要求,强化落实。在管理过程中,各班应严格实施德育量化制度,及时上报、及时通报,以规范学生行为。年级加强了值周管理,特别是登记晚修期间走动人员,强化纪律管理原则上“凡走必记,凡记必扣”,促使学生留在原位安静学习,培养学生的专注度。

榜样引领,学习先进。在规范学生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学习标兵”“绅士淑女”“进步标兵”“班级前十”等评比活动,让学生自我展示、相互交流。这些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引领学生向周边的榜样学习,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并改进,进一步完善自我。

活动育人,向善向美。年级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节、艺术节、成果展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此外,还开展最美班级、楼层挑战、班级挑战等活动,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积极参与,为班级荣誉和集体利益努力改变自己的行为,融入追求进步的潮流中。在特定的重要时间节点,如传统节日,学校应抓住教育契机,及时组织活动,调节身心,促进发展。例如,在段考结束后,组织趣味运动、拓展训练等,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放松;通过开展《晚舟归航》主题班会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加深他们的理想信念;通过开展《定格中秋,共话家风》主题班会活动,弘扬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信。

三、多元联动共同育人

学科协同,相互沟通。每次段考结束后,各班应及时召开班情分析会,确保“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并“读数据、找差距、明方向、调思路”的落实。通过对班级现状的分析,明确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形成教师间的育人合力,共同努力。同时,各科选定重点关注的对象,利用周三、周五下午进行培优辅差,体现“不放弃、不抛弃”的教育态度。在晚修或课余时间,科任教师与学生谈心,体现“多关心、多鼓励”的教育理念。

育人路上,家校同行。班主任通过电访、约访和家访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同时也让家长更加支持和配合学校的工作,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学校邀请部分家长参与一些教育教学工作,以加深他们对学校和教师工作的了解。此外,学校还召开年级家委会和线上家长会,与家长共同探讨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共同培育学生。

总的来说,在年级管理中,学校需要充分激发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发挥各自角色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年级氛围和学风,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