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头镇:评育融合,以评促养

作者: 韦英哲

樟木头镇:评育融合,以评促养0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东莞市樟木头镇把小学生德育评价改革作为德育工作发展的重要引擎,纳入镇域教育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工作,确立了“评育融合、以评促养,评在当下,价在未来”的现代德育评价理念,统筹推进全镇小学生德育评价改革工作。

樟木头镇设立专项评价工作办公室,采用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深入调研,先后查阅政策规章、纲要办法和通知意见等各类文件资料116份,组织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20多场次,进而确定重点评价小学生在理想信念、社会责任、身心发展、审美素养、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表现,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育人目标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德育目标。

出台《樟木头镇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方案》《樟木头镇深化小学生德育评价的指导意见》《樟木头镇小学生德育评价改革工作指南》《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制度》《社区教育工作制度》等文件,落实全员德育管理和评价制度,为达成评价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做好制度设计。

樟木头镇辖区内有中心小学和实验小学2所公办小学,另有7所民办小学。两所公办小学从2018年相继开始了评价改革探索,2021年均入选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

镇教育管理中心主任蔡丽芬介绍,樟木头镇实施以两所公办学校和一所龙头民办学校为引领的“2+1+6”推进模式,先行先试,并通过结对帮扶形式带动其他民办学校。各校积极探索评价主体多元化路径,通过“评价+活动”一体化构建和设立评价专项课堂,做到评价内容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评育融合工作闭环。

以中心小学为例,2020年9月,学校凝炼了“香樟教育”的理念文化系统,顶层设计了同模异构的小学生德育评价体系,从初期7个班开始试行,至今覆盖全校97个班。

中心小学校长钟宋天介绍,香樟德育评价把“有根、有爱、有恒、有为”作为核心支架,制定了九类评价指标与多样化评价方式,从学校生活、同伴生活、家庭生活、公共生活等各个渠道,特别是课程德育、学生活动中全面观察和收集学生在各种场景中的道德行为表现,综合考量各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进而建构立体交互、多元参与的德育评价体系。

“香樟德育评价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把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作为评价主体,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和社区评价相结合,创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中心小学德育主任张勇潇说,“我们开设德育评价专项课,自建了每科一案、每节一渗、每周一讲、每月一课、每期一汇、每年一总的德评模式。”

各校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对学生品德发展的持续关注和大数据收集,多视角、多侧面、多渠道采集并保存学生道德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采用“量化+写实”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构建匹配学校发展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德育成长管理生态系统。比如,中心小学构建了香樟德育多元可视化评价体系,实验小学形成养正教育可视化评价体系。

通过探索实践,全镇各校围绕独特的办学理念,厘清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科学制定评价指标与多样化评价方式,孕育了浓厚的德育评价文化氛围,为全面推进德育改革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