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真实问题的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策略

作者: 赖元元

基于儿童真实问题的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策略0

作为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学生总能提出各种思维宽泛、富有创意的问题,而项目化学习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能否承载这些有价值的多元化思考?我尝试从儿童的真实问题出发,在小学科学进行项目化学习实践并总结策略。我的设计参考了夏雪梅博士在其著作《项目化学习设计》中总结的“项目化学习的六个维度”:核心知识、驱动性问题、高阶认知、学习实践、公开成果、学习评价。这六个维度既是设计的要素,也是项目化学习的六个步骤(夏雪梅,2021)。

围绕这六个步骤并基于挖掘儿童的真实问题,我设计了如下图所示项目化学习的过程,并进行了实践和反思。

一、收集真实问题,确定项目的核心知识

儿童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观察力,他们提出的问题贴近生活、富有童趣和哲思,背后往往蕴含一个值得深究的科学命题。“为什么电风扇会转”比起“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前者显然才是儿童真实的表达方式。因此基于儿童的真实问题开展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持续探究的动力。

在四年级下册《种子的传播》一课的学习中,我让两个班的学生围绕苍耳提问题,回收了94个学生共计217个问题。通过统计共有64个学生提到了“苍耳为什么会粘在衣服上”。这是一个生活化、广泛存在的真实的儿童问题,它和儿童的经验、好奇心紧密相关,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化学习主题。

明确项目的问题,才能确定项目的核心知识:苍耳果实的构造。但这个核心知识并不能直接呈现,而是要让学生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引发他们进行多层次的思考、主动建构核心概念和进行知识迁移。

基于儿童的真实问题开展教学活动,的确使学生产生了更强的学习兴趣,但如何将问题转化为项目主题、确定核心知识、设计活动,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组织学生讨论,自主形成驱动性问题

项目化学习通过真实问题引发学生对核心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将真实问题分解为驱动性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探索中,形成高阶认知。

围绕“苍耳为什么会粘在衣服上”这一主题,我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引导学生抛出更多的问题:“我认为和苍耳本身的构造有关,那如何研究它的构造”“我认为和衣服的面料有关,我要设计对比实验,找出容易被苍耳粘住的面料特征”“苍耳这种易粘结构,有什么好处”等等。

这个环节,体现了项目化学习中“思考”的意义:不是纯粹去解答一个问题,而是尝试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并生成多个驱动性问题引发下一步的实践。

三、学生选择方向,以成果意识促进高阶认知

自主选择研究方向,激发学生内驱力;为学生树立成果目标,促使他们在进一步思考和动手操作中形成高阶认知。

综合学生们聚焦的驱动性问题,我将本项目的成果分为两个方向,由小组自主选择,分别为:1. 对苍耳的构造进行深入观察,寻找合适的材料制作苍耳模型或自制魔术贴,探索“仿生学”的内涵;2. 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真实数据,找出苍耳易粘面料的特征,结合其他户外需求生成《户外穿衣指南》,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培养理性的思维方式。

项目化学习的目标不仅是掌握核心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发展和拓展、知识得到迁移和成果化,也就是形成高阶认知。这就要求教师既提供充足的脚手架又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并实践实施方案

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学生“动手做”是必不可少的。

在自主选择成果方向后,选择对苍耳构造进行深入研究的小组,通过放大镜进行观察并画记录图,设计制作苍耳模型和自制魔术贴。学生通过测试什么材料更适合还原苍耳结构,加深了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在测试魔术贴是否能成功粘住和重复使用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苍耳构造更多的细节特点:“钩子不是直的,是弯的。”“钩子弯曲的方向要一致,才能粘得更牢固。”这些通过“做”而不是“看”来发现的知识要点,体现了成果驱动的优势。

选择“研究苍耳易粘面料”的小组,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布料,设计并进行了对比实验,得到“易粘面料”和“不易粘面料”的数据和特征共性,并结合其他户外需要,制作了《户外穿衣指南》。

在这个探究活动和成果制作的过程中,与单纯地解答“苍耳为什么会粘在衣服上”相比,学生主动构建了核心知识,实现了高阶认知,形成了项目化学习的成果。

五、学生展示成果,分享和交流项目所获

项目化学习成果就是学生在经历一系列探究和实践后,产生的作品、产品、报告等。展示成果,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也是项目化学习一个很重要的评价环节。

在《苍耳》项目学习尾声,各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不同的小组分别展示了自制的魔术贴、苍耳模型、《户外穿衣指南》,大家分享成果、点评成果、表达意见,交流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不同的收获和感想。在思维碰撞之间,加深了对苍耳构造这一核心知识的理解,体验了收获成果的喜悦。

六、生生互评、教师点评、自我总结

项目化学习的评价是贯穿始终的,可以分为这三种评价:教师和学生点评成果,生成成果性评价;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生成过程性评价;学生对自己的项目化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生成自我评价。不同的项目主题会有不同的评价手段参与进来,而多元化的评价也是项目化学习的特点之一。

我实践的《苍耳》项目化学习中,生生互评主要体现在成果展示中学生之间的点评和交流;教师点评和自我总结,主要通过纸质记录表单进行。在表单中,学生给自己的作品和表现打分、给小组的合作和交流打分;教师也对学生和小组在整个项目化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详细的点评。

项目化学习需要设计覆盖全程的评价,而有效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的持续思考和持续探究,这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评价形式的多元化提出了要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