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区域学业质量提升的教研基地建设探索

作者: 邱惠芬

自入选2021年第一批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以来,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化学学科教研基地(中山)以基地建设为项目抓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基地研究的主要任务,立足“教”,强化“研”,关注“人”,积极深化教研机制改革创新,扎实推动教研体系建设,聚力研究和解决教师课程实施中的“真问题”,推进初中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和育人方式变革,推动中山初中化学教研水平和区域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整体提升,为中山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专业的支撑。

一、创新教研队伍建设机制,点面结合组建精英团队

基地面向全市遴选出5个项目基地学校(中山市第一中学、坦洲实验中学、沙溪初级中学、五桂山学校、南朗云衢中学),组建起包括高校专家在内的28名化学骨干教师的精英团队。在组建团队过程中,除考虑学校本身的教研氛围及成员个人专业态度和专业素养外,尽可能做到各镇区街道“全覆盖”及“老中青”教师相结合。基地围绕项目研究目标和年度研究重点工作,以精英团队的方式,创新搭建项目攻坚的“小分队”“尖刀连”,探索“合作共同体”式的教学研究,从教研队伍遴选和建设机制上,推动基地建设对全市初中化学教学教研工作的辐射引领。

二、完善优质资源支持机制,善用专家引领加强师资培训

面对“双减”政策要求及《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施,基地拓宽思路,主动对接省内外化学教育优质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优质专家资源有效利用的最大化,引导教师从单纯以学科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研究,转向学科“课程—教学—评价”整体性的教学研究,激发教师研究兴趣和潜能。

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明确以学业质量组织和优化教学与评价方式。基于学业质量评价研究已成为当前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将基地建设目标聚焦于指向区域学业质量提升的教研基地建设探索。在基地项目启动仪式暨首次教研培训活动上,通过线上培训的方式,为基地全体成员开展“学科能力指标在命题评价中的应用”专题讲座,对学科能力及其构成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帮助成员明确“知识→能力→素养”的转化机制。项目启动以来,基地注重发挥团队力量,强化专家引领,多次修订和完善基地建设项目方案,将聚焦“区域学业质量提升”,通过研究分析对比新旧课标、探索“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评测评工具开发、学业质量研究策略等,带动区域学校初中化学学科课程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业质量提升。

三、构建有效学科教研机制,聚焦课堂主动服务教育教学

教研的生命力在于扎根教学实践。基地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从规范教研工作、激发教师专业发展自觉性、实现教研有效性的角度构建教研机制,主动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对接,做到始终聚焦课堂、立足课程、关注教师和学生,围绕初中化学教师专业成长短板及日常教学中学生的认知障碍点和重难点展开突破。

1. 以“双减”为契机,加强教师命题培训

2021年11月,基地组织全市各镇街、直属学校化学教师和贵州六盘水帮扶跟岗教师开展为期3天的命题培训。12月,与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化学学科教研基地(韶关),以视频会议方式,对两市300多名初中化学教师开展命题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命题能力,更好地推动“双减”背景下核心素养落地。

2. 以实验操作考试改革为契机,加强实验教学与评价研究

基地将初中化学实验内容进行系统划分,基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生实验的学业质量要求研制初中化学实验内容的学习进阶,构建基于初中核心素养的命题模型,对实验内容进行指标编码,根据指标编码建立试题库。PTA(Primary Trait Analysis)是一种评价学生任何一种表现或若干综合表现的评分方法。根据PTA标准确立各实验量表,建立实验操作考试标准,编写《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研究》《理科实验操作教程——化学》《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指南》,指导初中实验教学改革,精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落实科学探究与实践的核心素养。

3. 以备战“省赛”为契机,以赛促研

在备战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过程中,基地聚焦课堂主阵地,关注当今初中化学教研最新动态,结合比赛要求加强团体教研,连续开展13次课堂教学研究,特别是聚焦新课标在每个主题中的学业要求,开发了教学评一体化的系统,为学业质量分析收集大量的原始数据,同时通过分项研讨,强化赛前指导,推动团队成员专业成长。

四、探索项目引领辐射机制,组织团队送教

在建设过程中,基地始终注重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注重各地市间的相互交流和共同进步。2021年10月,基地主持人及部分骨干成员赴河源市紫金县、和平县,进行送课交流,开展“指向学科理解的教学设计”专题讲座及“物质成分的探究”“化合价”等示范课。

五、下一阶段研究重点

1. 加大力度推动新课标的“落地”

基地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为契机,聚焦课堂教学改革,对比新旧课程标准,深入研究学科核心素养,明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业质量标准与教学要求,编写《初中中新旧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比较》,为教师提供更精准的教学指导。新教材出版后,基地将对教材进行修订前后的比较分析,形成“课程标准修订解读→教材整体解读→教材单元解读”的系统研究逻辑。同时,将重点研究“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构建教学评价体系与开发可量化、可视化的测评工具,切实推进“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落实。

2. 加强“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研究

进一步加强作业设计研究,引导教师更新思维,全面理解和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要求命题,设计具有多样化、层次化、可评价、可量化的作业试题库。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水平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有效提升。

3. 加强“双减”背景下试题的精准设计

高质量的试题能为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提供有力保障。基地将通过划分学业质量标准水平层次,实现试题的精准命制,通过化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检验试题核心内容、难易程度等是否把握得当,让学业质量标准能较好反映学生化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在机制上发挥对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正向引导作用。

注:本文系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化学教研基地项目(中山)研究成果。

本栏责任编辑 黄博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