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片段,大世界
作者: 梁艳芳生活比课堂教学要丰富得多,它能给予学生多样的人生体验与文化内涵的滋养,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记录生活,写作素材自然更加丰富。在教学中,将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与短小精悍的片段作文结合起来,更能让学生在习作中感受生活所蕴含的美丽与深意。教师可从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家乡文化生活等三方面进行素材开发,提升片段作文教学质量。
一、开发校园生活素材
校园是学生们聚集的“小天堂”,每天都发生着不同的事情。校园生活无疑是学生们的一个庞大的习作素材库,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即刻写作,并及时指导,让校园生活融入片段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习作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记录、一种乐趣,更是一种发展。
1. 捕捉课堂契机
校园内处处充满着契机,课堂里发生的瞬间稍纵即逝。这些意外发生的事情、受教育的事情等都是锻炼学生片段作文写作的好内容。在一次课堂上,一只蜜蜂闯入课室,引起学生们的注意,课堂逐渐热闹起来,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及其好奇心,迅速组织学生进行“蜜蜂闯入”的片段作文训练,学生们饶有兴趣,纷纷写下这次“意外”,不少作品值得称道。
2. 创设生活情景
心理学研究显示,情境对人有直接的刺激作用。教师可利用校园生活外部环境刺激学生个人内部环境,组织学生进行“抱抱团”“棉被叠叠高”“我当小盲人”等游戏,也可以进行种豆芽、豆芽选美、闲逛校园、当一天班长等体验式活动,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写作氛围之中,调动其真实的生活感受,学生真正带着素材与情感进入写作,从无话可说到有话想说,再加上任务要求不高的片段作文,可以着重训练其中的人物细节描写、场景描写、动静态描写等,学生内心对写作的畏难情绪自然消失,慢慢能写出超出任务要求的习作。
3. 关注人事物
多元的人、事、物构建成学校这个小型社会。每天都有许多精彩的瞬间上演,有友爱和欢乐,也有矛盾和竞争,学生就是其中的体验者,他们在这些交融与碰撞中不断成长、进步,充分利用片段作文写作的契机,捕捉校园中的瞬间,记录学生丰富多元的童年校园生活。
二、开发家庭生活素材
除了校园外,家庭是学生主要活动场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家庭生活,家庭生活也自然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素材资源。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家庭背景各不相同,需要教师加以选择地指导学生进行素材的选择与运用,才能把丰富的家庭经历转化为有意义的素材。
1. 家庭情感
学生在家庭中常与亲人打交道,许多亲人间的情感交流与碰撞值得学生去记录,特别是与父母相处,学生的体会最为直接与强烈。而与兄弟姐妹玩耍的美好时光、相处的趣事,甚至是发生矛盾冲突时的情景和个人情感,都能成为学生信手拈来的绝好素材。学生把情感化成文字片段的过程,也是对自我情感的处理与反思,更是形成正确“三观”的重要过程。
2. 家庭活动
学生与父母的相处,离不开亲子活动这一主要的互动形式。例如,在特殊的节日前,学生为父母准备礼物,与长辈们一起祭奠祖先,和亲人们团聚等;在日常生活中,偶然与父母一起回忆他们的往事,饭后的一次散步,疫情居家生活时与父母玩扑克牌等。每一次的亲子活动中蕴含着温馨与感动,这些真实的体验,激发学生提笔创作的激情,也是学生习作中需要的情感灵魂。除此之外,在家庭里的习惯养成与自我成长中,学生也会经历许多事情,例如学做一道菜、照顾弟弟妹妹、品尝食物等,学生学会细心观察、认真记录,会发现家里处处都是乐趣。
3. 居住环境
居住环境是家庭生活的重要依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水平的不断提高,居住环境也随之不断变化,而身处不同居住环境,学生的个人体验也不同。学生可将目光放在周边环境的改变、邻居之间的相处,还可以将目光放在独特的居住氛围、多彩的邻里活动等。
对于家庭生活类的片段训练,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每日一片段的形式记录自己每天的家庭生活趣事,用固定的本子写下一个画面或者一个有趣的场景,作为自己的素材积累。
三、开发家乡文化生活素材
每座城市都有独特的烙印——乡土文化。这些乡土文化孕育了一代人对世界最初的感受。学生在熟悉的土地上成长,对所处的生活环境熟悉,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更有一种喜爱和依恋。教师引导学生多用心,常走进具有特色风情的乡土文化,充分拉近乡土文化与新生代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深化家乡情感,提升写作水平。
1. 乡土人物
乡土人物可以是当地历史上涌现的名人志士,其素材包括他们的生平轶事、民间传说、故居、文学作品等。学生可以通过调查和亲身体验,丰富写作素材。鹤山市是红色资源丰富的地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笔者组织学生进行邓少珍、林耀等红色人物的主题学习,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走进鹤山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学习,记录摘抄人物事迹。学生可以写名人对后代人的影响,也可以写新时代文化传承焕发出来的新活力等。
2. 家乡美景
中国版图辽阔,有着各种各样的美景,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传诵千古的名句。在学完巴金的《鸟的天堂》一课后,笔者鼓励家长与学生周末一同走进鹤山大雁山,使用动静态描写或点面结合的方式描写一处景物,写出来的作品是比较精彩的。
除了天然的家乡风景,现代的城市街景也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学生多留心观察身边的城市生活,如常见的街灯、热闹的街道等,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同样能在片段作文中写出城市特色来。不仅如此,学生也可以研究地方的特色地名,探究每个名字背后的历史文化,还可以从家乡发展变化出发,以一处标志性风景为抓手,写写家乡今昔对比,深入探究其背后发展的原因,拔高习作的立意。
3. 风土民俗
家乡的风土人情与民风民俗都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是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也是积淀在学生内心的一种文化认同。开发风土民俗类的习作素材,要从通俗易懂、调动学生情感等方面入手。最为典型的是在特定的节日里举办的一些当地的民俗活动。以下是学生的有关作品:
舞火龙
突然,龙珠在人海中蹦了出来,火龙瞬间被吸引了,它那炯炯有神的眼睛紧紧盯着龙珠。龙珠像一个淘气的孩子上蹿下跳,火龙紧跟其后,时而在天空中翱翔,时而在地上游走,身子上下浮动,形成一条美丽的波浪线。远处随之飘来了一些鱼虾形的灯笼,它们犹如星星之火,缓缓融入这片红海之中。“来啦!来啦!”表妹兴奋地朝着我的方向奔来。原来是火龙进巷子啦!“咚锵咚锵……”欢乐的气息溢满了整条小巷,我急忙三步并作两步钻进火龙的身子之下,祈福着阖家团圆,幸福安康。
民俗类素材开发还可以从通俗易懂的民谣入手,这类作品反映人民对世界的思考与理解,折射出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景,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更易理解民风民俗,可以让其创编此类作品。
责任编辑 黄铭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