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视域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作者: 黄宇明青少年学好英语既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汲取世界文化精华、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也有助于获取其他学科知识,为继续深造和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英语教师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完善和创新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英语教师要上好英语课,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自身学科素养的同时也要转变教学观念,在备课、备学生、备内容时,结合学科素养,对英语课堂的导入、互动、内容渗透、总结归纳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以及学生与多媒体等之间的有效联系,促使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均能充分融入。
一、教学观念需要“三转变”
1. 转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观念
优化知识碎片化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针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促使学生提高能力,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大方向,更侧重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如教授仁爱版七下Unit 5出行交通方式话题时,布置学生通过查找网络资源、小组合作预习,根据话题内容,编成英语小品或短剧,内容包括场景、出行地点、路线、地点、角色扮演等。学生通过创作或改编,运用本单元的短语、句型,锻炼了口语、胆量、表演能力,也提高了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创设中提升了思维品质。因此,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多种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2. 转变“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观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达到教书与育人的合一。传统的英语课堂多以教师讲授知识点或语法为主,学生往往缺乏在情景中锻炼语言能力的机会,教师忽视了学习语言的方式以及学生的感受。因此,在新课改的英语课堂中应开展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要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更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彰显,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意识到自身仅起引导的作用,应将课堂还给学生。故此,教师需要注重对学习方法的讲解,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思考及理解,使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升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3. 转变“英语脱离生活、脱离时代”的教学观念
英语是一门课程,英语课程的文化学习不单纯是学习语言,也要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为学好这门课程,学生需花时间积累、阅读,还需要在生活实际中多听多说。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引导,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例如:学习关于family的内容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素材,布置他们用思维导图表达自己家庭的family tree以及家庭的日常活动,并在课堂上介绍这些小故事。用到的相关短语有:cook for the family,have a cup of tea for mother or father, give a hand to parents, be friendly to all family members, work together,help each other,respect the old and care for the young...最后形成以“My Family Day”或“My Happy Family”为题的书面表达,谈及who, what, when, why, how等线索。
结合当前的教学背景,英语教师更需要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关联,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关心国家及社会,培养对社会的高度使命感及责任感。例如,仁爱版九上Unit 2 Topic 3是关于污染方面的话题,属于人与自然的话题,需要教师树立教与学相统一的意识,渗透本单元的情感教育,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关注时事、关注世界的习惯。课前,布置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污染的种类开展调查。课上,学生用本单元话题知识描述调查的现状并说明解决的方式。课后,写一篇英语作文,结合城市“创文”“创卫”,谈谈自己作为本地区的一员,应如何以实际行动加入创建活动。英语课堂教学不应是碎片化、单一型教学,而应围绕主题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二、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1. 导入精妙新颖,兴趣倍增
如何使英语课堂高效,教师必须充分熟悉教材,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完成预先设定的教学任务,并做好英语课堂的导入。导入是否精妙新颖、得当,对整节课的课堂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情境导入。例如,仁爱版七上 Unit 1 Topic 3 Section B&C,主要是教学生认识一些物品的名称。课堂导入时,我鼓励学生用英语简单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水果、服装、家具、钢笔、尺子等,句子里要包含种类、颜色、数量、作用等。介绍结束后,我就其内容对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并教授新的单词、短语和句型。根据本单元的话题,我还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促使他们熟练运用相关知识,提升文化意识。课后以“My favorite...”为题写一封信给自己的朋友,达到知识升华。
角色导入。仁爱版初中英语课文Section A&B都是角色代入演练的对话,但是这种演练并不是分角色跟读或朗读课文,单一的操练模式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固化学生的语言思维。七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词汇基础,通过角色扮演,将学过的英语单词、短语、句型在情景中表达出来。利用好课前3分钟,让学生完成English Duty Report或看图说英语,用英语介绍同学、朋友、家人或老师。课堂中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读单词、读课文,既可以纠正学生的不准确发音,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另外,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扮演客人、医生、病人等角色,利用课文句型结合角色进行操练,这一环节可操作性强,锻炼了学生的英语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也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2. 教学模式新颖,事半功倍
利用多元化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适应不同层面的学生。教师需要结合课堂内容的实际情况,模拟创造有关情景,使学生提升语言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水平。此外,可以促使学生敢说英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仁爱版九上Unit 2 Topic 3讲授关于污染方面的内容,教师整理了学校、课室、街道、河塘等处的卫生问题,创设情景让学生结合课文句型分小组讨论,用思维导图列出观点,进行口头表述,再形成作文。此外,固定在某个课外时间,结合学生所在学段的英语知识水平,开展英语角、英语乐园、英语大讲堂、英语课文朗读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创设更多的语言环境和条件,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科素养。
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应多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以及游戏教学、情景教学等,促使英语课堂更有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增进师生交流。例如,理解“Table Manners”课文时,教师可以播放视频或印发小短文,让学生了解中西餐桌礼仪中使用餐具、用餐方式等的差异,也可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进餐、聊天。在了解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加深对该话题的词汇和句型的学习,过渡至语篇学习、情景运用,使学生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能灵活运用,并提升学科文化意识和语言能力。
教授仁爱版七下Unit 7 Topic 2 & 3 Section C Travelling这一话题时,先通过师生之间free talk导入,再运用多媒体视频配上图片进行猜测游戏,让学生用英语描述老师曾经去过的地方,并说明这地方值得游玩的景点,既能激发学生兴趣,也能拉近师生距离。进入新课环节,用情景呈现部分新单词,引入本节课主题,激起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对课文内容学习的欲望。Careful reading部分,分段阅读,每段设置不同类型的题目,同时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为后面写作练习提供框架。在小组讨论环节设置语境,学生做导游,根据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以书面的形式从地理位置、语言、食物、名胜、天气等各方面介绍北京,前后呼应,真正做到有单词、短语、句型的学习,有阅读输入,也有书面写作输出检验。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学生乐学,课堂教学质量高。
总之,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需要注重在常规教学中有效改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模式,转变教学定位,同时结合多元氛围、优化的教学模式和新颖的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任务的质量及效率的提升,并围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着力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