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教育视域下五彩音乐教学的实践

作者: 徐丽红

美好,意为“好的,人们所喜爱向往的”。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音乐教育之所以具有“五彩”,一是音乐音响之音色特性使然,二是音乐作品文化意蕴使然,三是小学生童真趣味学习使然。在小学音乐教育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将美好教育愿景与音乐“五彩”教学特色相结合,有效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红色”资源歌曲聚焦浸润

“红色”是中华民族的底色,是家国情怀的暖色,是中国少年的血色。“红色”音乐大多创作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内忧外患、艰苦奋斗时期,饱含自强不息的精神,饱含对祖国河山的浓烈挚爱,体现了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是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鲜活教材。“红色”资源歌曲浸润,要着重挖掘歌曲蕴含的奋斗自强感人故事,实践歌曲积极向上向善的核心价值,感受歌曲传递的红色血脉。

如花城版音乐第七册教材《义勇军进行曲》教学,笔者播放历史视频音像素材,讲述救国存亡的创作背景,创设故事情境渲染情感,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师生共同体验歌曲中具有表现力的弱起小节、附点节奏、重音记号、三连音等音乐语言的运用,结合演唱号召性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将情绪推向高潮。“前进!前进!前进!进!”重复的歌词与渐强的力度,干净利落与强而有力的结束音,体现了稳定的终止感。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拳头手势、一个肢体动作、一个集体造型,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了坚定信念,精神得到鼓舞,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二、“绿色”乡土音乐重在传承

当地乡土音乐承载着地域历史文化,展现了淳朴浓烈的家园情怀。小学音乐教材选编了大量丰富的民歌、民谣等乡土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作品文化的理解能力。我校在开展音乐课堂教学、非遗文化进校园及全员育人社区活动中,积极选择符合学生年龄、认知规律的、旋律意境美好的乡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自信地唱起来,体会和谐美好乡情,与亲朋好友形成了友好互动。

以花城版音乐第一册教材《行花街》教学为例,笔者精心准备实物道具和现场视频,结合广州的“花城”特点,讲解广州人春节逛花街的习俗,谈谈逛花街的喜悦情绪,分享年花的寓意,体会家人团聚的亲情。邀请本地学生面对面教方言,朗读歌词“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卅”发音“sa”,“年卅”即是“年三十”,“行”发音“hang”,意即游逛。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旋律中的粤剧元素,将粤语韵律与歌曲旋律结合起来演唱,即兴创编指花、闻花、捧花等欢笑欣喜的情境性动作,将与家人逛花街的愉快经验和歌曲喜悦情绪联系起来,对家人家乡的热爱之情真诚流露。

三、“金色”诗词吟唱讲求熏陶

金色诗词是指流传多年、披沙沥金不褪色、哲理情感如同黄金般闪耀光辉、始终滋养人们心灵的优美诗词曲赋。正如泰戈尔曾说:“一百年后读着我的诗篇的读者啊,你是谁呢?我不能从这春天的富丽里送你一朵花,我不能从那边的云彩里送你一缕金霞。”小学音乐教材有为数不少的依托古典诗词谱写的短小优美歌曲,因此,我们在低年级辑成“吟唱古诗词”单元,包括《咏鹅》《画》,在高年级编成《春晓》、“串烧”歌曲《读唐诗》等,校园中也掀起“与金诗同行,与先贤为伍”的学习经典的热潮,既加强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又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音乐教育中引入古典诗词吟唱,用现代视角诠释了诗词的经典意义和当代启示。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节目《经典咏流传》热播,我们组织学生课外收看、学唱,课堂内外的学习相辅相成。此外,当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的《新学堂歌》创作汇集了50首古诗词,蔚为可观,也是很好的课外学习素材。

四、“粉色”京剧名段发散陶冶

“粉墨人生”是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的流光溢彩演出,粉色是京剧脸谱的颜色谱系,红、黄、蓝、绿、黑、白等京剧脸谱及戏服浓烈的色调,体现了国粹的斑斓璀璨和博大精深,承载着无数的中国故事、民族信念和人生哲理。京剧名段的教学,引导新一代学生参与民族文化传承,感受其独特的美学风格,汲取剧本唱词的文学养分,接受历史文化精神的熏陶。教师要着重挖掘优秀京剧文化中蕴含的历史故事、道德礼仪、爱国主义、责任担当、向上向善等精神内涵,让学生从小在中华文化智慧中汲取营养,塑造生命精神,学会礼仪,学会关爱,学会担当,汲取传统文化的力量,夯实自我个性发展的基础。

以花城版第六册教材丑角念白《报灯名》教学为例,在听、看、读、演、议的活动中感受京剧念白的特点,关注念白内容中的人文主题,如“和合二圣”“三阳开泰”“五子夺魁”“六国封相”“八仙过海”“十面埋伏”“昭君和番”。结合视频欣赏,知晓丑角的经典人物形象,了解丑角的化妆艺术,学习“丑角”经典功夫“矮子功”。京剧丑角带给学生的不仅有诙谐幽默的愉悦心情,还有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思考,懂孝道、知礼节、守承诺、辨是非,真正增强民族意识,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五、“蓝色”校园音乐潜移默化

蓝色的天空,蓝色的校旗,蓝色的校服,蓝色是大部分中小学校园的主色调,“蓝色”校园音乐体现校园生活和学生心境,承载学生的憧憬希望。校园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生动活泼,既凸显了它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又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例如花城版第10册教材校园歌曲《哦,十分钟》《小鸟,小鸟》朗朗上口的歌词,活泼欢快的情绪,协作友好的合唱,贴近学生的美好生活,表达学生的美好心声。从美妙歌声开始,“爱春天,爱阳光,爱湖水,爱花香,小鸟小鸟,我的好朋友”,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队歌、校歌也是校园歌曲的灵魂曲目,应强化学生准确表达爱校的情感演唱和日常活动的精神演唱,既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展现力争上游的主人翁面貌。

美好教育视域下的五彩音乐教学,充分挖掘了美好教育理念下五彩音乐教学的审美价值,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品质,健全学生的美好人格,实现了美好教育的发展要旨。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