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教育”品牌文化生长路径探微
作者: 李富祥东莞市高埗镇西联小学是一所镇属小学。学校创建于2007年,是由镇内六所村办小学联办而成。作为一所乡镇学校,西联小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慢慢显现出办学的局限性,与新型学校相比逐渐相形见绌,也在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中稍显力不从心。
面对日趋多元复杂的社会环境,教育应当摒弃功利化思想,坚持正确的育人观念,构建深层次的文化建设,以文化力探求师生的价值共识,以品牌力营造全新的教育生态。
创建品牌学校,不仅是重新寻求一个定位,更是对学校办学方向、育人路径的沉淀、思考与再出发,是学校走向突围式发展的有效方式。
一、“本真教育”回归以生为本
在品牌学校创建初期,笔者带领学校团队,经过多次深入调研分析并发动全校师生参与研判,最终在思维碰撞中确立了“本真教育”的品牌文化理念体系,并从区域水乡文化、龙舟文化等根脉出发,找寻“本真教育”的个性化校本表达:以中华优秀文化点亮童心,照耀未来。
“本真教育”,在于回归学生本真去培育人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从教育目的角度追求“真教育”。
“本真教育”有两层含义:一是做真教育,在教育哲学上回归本真,回归学生,关注儿童,以人为本;二是真做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去除浮躁,尊重教育规律,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本真教育”路径必须尊重规律
要在教育中做到“本真”,需要尊重教育规律,从管理、德育、课程、课堂、师资、环境六个层面中落实“本真教育”的品牌建设初衷。
1. 扁平管理,实施和谐有序的育人方略
学校从管理开始,定位育人方略。基于“本真教育”文化顶层,学校管理层以“仁为本 怀真情”为导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建立“扁平型”组织结构,由原来“金字塔”型的层级管理模式,转变为功能型组织和专项任务组织相结合的项目式管理模式。
项目组对校长负责,可以调动各部门人力物力资源,校长则担当服务保障角色,依据工作成效向项目组问责。这样就使学校的管理结构变得简捷、轻灵,管理效率由高能低效走向低能高效。
2. 本真德育,构建回归生活的育人网络
“本真德育”的核心在于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在实践熏陶中自主健康成长。学校以“传统文化、本土文化传承”为基调,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确定每月德育主题,确立四大节礼活动,举行五大教育仪式,落实每日诵读、写字、大课间活动,开展“一班一特色”班级文化建设。
同时,家校社联动回归真实生活的世界,促进学生体验、感悟与成长。如举办“家长学堂”活动,强化“家委会”“家长义工”“社区共建”活动组织,构筑“三位一体”德育网络,逐步构建起“本真德育”体系。
学校还制定可量化评估的“本真少年”十二个一标准,通过加强对“本真少年”称号评定的宣传与引导,让学生明白本真少年的意义。
3. 本真课程,架设四大模块十二大领域
学校重构以生为本的“本真课程”,通过架设多样化、结构化的课程体系,突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价值导向。“本真课程”是国家课程延伸的校本化实践。其中,四大模块有“务本”课程(少先队活动、国学经典和研学活动)、“求真”课程(儿童文学、航模、计算机技术和学习管理)、“登高”课程(版画、古筝、足球、篮球、合唱、语言艺术等14个体育艺术类课程)和“步远”课程(经典诵读、烹饪、耕种劳动和科学小发明)。
十二大领域分别是:品德修养、文化传承、乡土认同,自我认知、科学探索、学习能力,身心健康、才艺学习、志趣培养,阅读积累、动手实践、创新意识。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在关注集体发展的前提下,帮助每一个学生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最终提升生命质量。
4. 本真课堂,打造因材施教的课堂模式
“本真课堂”是落实“本真教育”品牌文化的主渠道。平实高效,因材施教是学校“本真课堂”的追求,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塑造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孩子幸福成长的历程。例如,语文科组积极探索“班级作文周报”教学模式,数学科组加入全国“生问课堂”教研联盟学校,英语科组探索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美术科组探索结合水乡文化的“水印木刻版画”特色课程。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突出多元评价,优化作业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真课堂”指向“学生的差异性”,焕发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5. 本真教师,造就有幸福感的专业团队
提升教师的教育生命质量,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动力。“让专业发展成为职业幸福感的源泉”,这是学校打造“本真教师”团队的目标与途径。学校实施“人本”管理,改造教师工作空间,创建舒适工作环境,看见教师的闪光点,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营造快乐的工作氛围。
学校还实施“青蓝”工程,设立“三级传带机制”,组成三级导学小组;启动校级“三名”工程,建立学校教师工作室;每学期进行一次“本真最美教师”表彰活动,树立典范,形成良性发展的师德创优群体,造就“莞邑良师”。
6. 本真校园,营造视觉与信息化的环境
挖掘隐性环境教育因子,引导学生理解“本真”的人生意义与自我超越的人生价值。学校以具有代表性的龙舟文化和高埗本土文化为着力点,开展校园环境建设。
例如,完善“本真教育”品牌展示景观带、升级高埗本土文化陈列室、龙舟文化展厅、版画艺术工作室等特色功能场室,完善学校导视系统,让校园“本真”的视觉观感折射出学校的历史和文化。
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可以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学校强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以“如何更好地为师生做好服务”为目的,从细节入手,以“儿童”的视角对学校设施设备进行优化,建设“本真”校园。
三、“本真教育”再出发待花开
走品牌化道路,是学校落实东莞市推进“品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在文化理念与总目标的引领下,学校从管理、德育、课程、课堂、师资、环境六个维度打造教育品牌,已然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办校之道。
学校通过家长会及举办的各项活动,邀请专家领导、同行、社会各界走进校园,切身感受学校的办学成效;主动承担政府部门、社区各项展示活动,把优质办学成果与大众分享;以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弘扬学校办学正能量,提升学校关注度,让“本真教育”品牌真正走进人民群众心中。
西联小学将继续在校本品牌文化建设上深入探索与实践,静待学子“本真”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