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健全人格,奠基幸福人生

作者: 李青山

学校是传播知识、传承文明、培育人才的场所。而一个学校的文化内涵,则关系着学校师生品质发展、学校精神的具体呈现,关系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景、使命、信念和价值观。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秉承百年华师“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精神、“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立足服务深圳市光明区“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以及打造“科技-绿色-幸福”光明教育先行先示的发展理念,融入勤诚达集团“以勤励行、以诚取信、勤诚志达”的企业精神,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他们奠基幸福人生。

一、文化立校,理念引领

自2019年创办以来,学校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秉承“华师基因、勤诚精神、光明未来、学校发展”的文化背景,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中提出“培养健全人格,奠基幸福人生”的教育理念,实施以“培育民族振兴英才”为基础的健全人格教育。

为了贯彻“培养健全人格,奠基幸福人生”教育理念,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蔡元培人格教育的为基础,积极探索“人格教育”行为模式。以“六大核心素养”及中小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技能为基本要素,借助八大实施途径(立德树人、党建引领、文化立校、课程先行、深度教学、家校共育、服务育人、安全护航),落实“五大教育”体系二十项要素,从而实现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使之达到健全人格之目的。

二、立德树人,思政先行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完善学生人格品质为目的,形成家校联动的人格培养机制,并提炼出“三全育人”和“有效德育”等一套闭环的“12345”育人体系,全面促进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成才。

这套育人体系中,“1”是指“培养健全人格”这一个教育理念;“2”是指“德育课题引领,课堂为主阵地”这两个课堂机制;“3”是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三个育人要求;“4”是指“课内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外活动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这四项德育制度;“5”是指“爱国感教育、明德善行教育、公民权责教育、理想情趣教育、生命心健教育”这五大教育主题内容。

三、课程至上,扎根课堂

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坚持课程统领教学的理念,提出建设“华彩课程体系”,并制定实施“华彩课程体系规划纲要”,以“华彩”课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题内容,以构建学生的人格教育为落实方向,最终建立“光辉少年”六维目标体系。通过“国家和地方课程规范化、校本化”“特色课程系统化、层次化”“拓展课程菜单化、生活化”三大策略,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都纳入了课程体系,按课程目标整合到课程群中,统一在六维培养目标里,打造完整、合理的课程体系。

构建“培德”“启智”“健体”“怡情”“交际”“社群”六大课程群,并形成相应的课程目标,这些课程涵盖体艺特长、实践活动和知识拓展等学习领域,在总授课时间安排上按大课程、小课程、微课程和活动课程分为四种情况。华彩课程体系建设将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主渠道,学校充分挖掘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和实施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习需求的延伸课程,共开设了40余门课,形成“人格教育”课程特色。

学校在课堂改革方面坚持全面实践“134人格教育”课堂模式,深入挖掘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道德情感,锤炼学生的品格,规范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健康发展。“134人格教育”课堂模式具体如下。

1个原则:发展性原则,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3个策略:一是有效运用“教学分层设计案”(导学案、教学案),二是小组分层合作学习,三是教师分类指导。4个教学环节:自主探究、合作共研、交流分享、归纳拓展。

四、科创兴校,观念更新

将科技引进校园,是课堂教学随着互联网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改变。如何利用科技所蕴藏的教学资源、培养适应时代的高素质人才,这成为现代教育思考的重要课题。在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达成的共识中,如何联系人工智能、互联网等资源,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这是学校的培养目标,这也成为科创兴校的重中之重。

学校从5个方面推进实施“科创和STEM教育”研究项目。一是在学校课程方面,以“传承华师办学思想,开创科创教育特色”为指导思想,以特色的科创和STEM省级实验课程为主体,延伸拓展了学校“华彩‘1+X’课程”体系,根植学校办学理念、育人方针,丰富了课程内容,全面打造特色文化课程。二是在教师培养方面,坚持以教师为中心,打造课前交流学习、专家指导、课堂观摩、课后反思等课后能力协调机制。三是创建科创和SETM教育专业功能室。四是将一系列科研成果通过论文案例、校本课程等形式进行展示。五是围绕“明德博雅、勤诚志达”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研促教、以研促学。未来,学校还将开发特色课程,助力科创兴校,让学生在浓厚的科技氛围内学习成长。

五、质量强校,教师第一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一个学校想要长远的发展,教师既是人才培养队伍的核心,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更是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广纳良才,在教师专业技术方面,努力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在教师培训方面,实施名班主任引领工程、青蓝工程、华师跟岗工程、华师督学指导工程等,让教师不断总结经验、学习成长;在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方面,在做中学,在学中练,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成长,以此反哺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学校党支部与中国人民银行光明支行营业部党支部共建“廉洁伙伴”,组织党员教师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走进光明,扎根玉塘”系列活动,涌现出一批优秀党员、教师。

近两年来,学校获得广东省依法治校合格学校、深圳市科创特色示范学校、光明区第二届文明校园等多项集体荣誉。

求实创新,勤诚志达。这两年,是不断实践的两年,是创新发展的两年,学校逐渐探索出极具自己特色的办学模式,在学生发展、教师成长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时代机遇和光明区打造深圳北部中心、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双重发展前景下,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乘风破浪,同追教育梦,共谱育人曲,努力为推动光明区基础教育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作出贡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