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在小学美术山水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蒋琳瑛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采用项目化学习方法,优化美术山水画教学设计。教师要构建项目化学习体系,从空间意识、笔墨法度、文化内涵入手,优化课程设计;搭建项目化学习支架,为学生提供图表支架、建议支架、工具支架,优化任务设计;创新项目化学习策略,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采用深度鉴赏、动手操作、学科融合等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山水画教学;小学美术

作者简介:蒋琳瑛(1996—),女,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外国语学校。

项目化学习是一个系统化的学习模型,它能将知识和教学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让学生通过完成一系列复杂的任务,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中国山水画是以自然景观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教师可以借鉴项目化学习的方法,构建山水画项目化学习体系,为学生提供山水画项目化学习支架,创新山水画项目化学习策略。这样能优化课程设计,让学生积累山水画知识,掌握创作技巧,提升他们的美术核心素养。

一、基于认知结构,构建山水画项目化学习体系

山水画体系庞大,教师在教学时很难面面俱到。因此,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先了解山水画的构造特点,再掌握其创作技巧,最后感受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这样有助于完善项目化学习体系,提升教学效果。

(一)空间意识,发展高阶思维

项目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发展还不够完全。因此,教师可以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想象等方法提升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再让他们总结归纳绘画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水墨山水画”时,教师可以设计“水墨山水画的空间设计”项目,让学生逐步发展空间意识。子项目一:教师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观察《富春山居图》等山水画,思考作者如何将立体的空间转化成平面图形并呈现出来。此外,教师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真实的自然景物,然后想象它们的二维状态。子项目二:教师让学生运用对比、分析等方法,尝试总结山水画以小见大等绘画技巧,思考如何处理空间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空间意识。子项目三: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实践创作,创作山水画,表现画面空间感。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发展了形象思维。教师接着引导学生采用分析、综合、创造等高阶思维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空间的认知。

(二)笔墨法度,夯实基本技能

小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个特点,组织他们参与实践创作活动,让他们夯实基本技能,并总结归纳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以“水墨山水画的笔墨法度”这一学习项目为例。第一个子项目是观察水墨山水画。教师展示水墨山水画的画面细节,让学生形成对水墨山水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第二个子项目是学习绘画技巧。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勾线、点苔、涂面、皴、擦、染等绘画技巧,让学生自主模仿,尝试还原这些技巧,展现水墨山水画的特征。第三个子项目是总结对比。教师让学生对相似的水墨山水画技巧进行对比观察,了解它们的异同点。例如,教师可以将中锋、散锋、侧锋放在一起对比,让学生思考绘制山石、树木时可以选择哪一种笔法。掌握绘画技巧是山水画项目化学习体系中的重要步骤,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绘画技巧,通过对比和总结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文化内涵,培养人文情怀

在掌握绘画技巧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山水画中蕴含的人文情怀,这样才能将德育纳入美术教学中,构建完整的山水画项目化学习体系。教师在设计项目时,可以将语文、历史等学科和美术学科相融合,让学生综合利用各学科的知识,感受山水画中蕴含的人文情怀。

例如,在设计项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和山水有关的诗歌,如《望庐山瀑布》《望洞庭》等,然后对照选出一张符合诗歌意境的山水画。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天人合一”的创作思想,了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表现手法,体会“诗画同源”的文化特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和著名的山水画画家,明白最早的山水画出现在什么时期,山水诗和山水画之间有什么关系,青绿山水画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山水画为何会分化为南北二宗。在完成探究后,学生能够深入挖掘蕴藏在山水画中的知识,提高赏析水平[1]。在开展山水画项目化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山水和谐之美,体会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指向任务驱动,搭建山水画项目化学习支架

在项目化学习中,搭建学习支架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学习时就像“盲人摸象”,学习效率很难提高。因此,教师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结合不同的学习任务,设置不同的支架,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一)图表支架,鉴赏精神内涵

考虑到小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不强,教师可以提供图表支架,让学生逐一标注山水画中使用的画法、蕴含的情感、展现的精神内涵,这样能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感受山水画的精神内核”这个学习项目中,教师展示《匡庐图》《夏景山口待渡图》等经典的山水画,并提供图表支架,横向分列“作品、物象、画法、呈现效果、精神内涵”等内容,纵向则需要学生自主填写。在完成图表填写之后,教师让学生开展对比分析活动,比较不同山水画蕴含的精神内涵。学生发现,同样是描绘山,《匡庐图》给人崇高的感觉,《夏景山口待渡图》则给人淡雅宁静的感觉。在整合归纳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逐步提升[2]。

(二)建议支架,运用色彩组合

在学生自主创作山水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建议支架,引导学生协调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尝试在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展现新意,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感受山水画的色彩组合”这个学习项目中,教师可以将建议支架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中,引发学生思考。在色彩语言赏析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经典的山水画,尤其是青绿山水画,了解作者如何调配色彩,并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你要绘制一幅山水画,你会如何配色呢?除了青绿色,你还会加入哪些色彩呢?”在笔墨色彩形式训练环节,教师让学生自主创作山水画,并将自己对色彩的感悟融入画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创作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如有的学生用色过多,给人杂乱的感觉,教师可以建议其适当做“减法”;还有的学生没有注意冷暖色调和情感的表达的适配性,教师可以建议其先思考自己想表达什么情感,再选择冷色调或暖色调。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画面的色彩和表达的情感之间的关系,分析如何优化色彩搭配。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出创作建议,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作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建议,将其运用到山水画创作中。

(三)工具支架,练习用笔用墨

工具支架是美术创作中常搭建的支架之一。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的绘画工具,让学生练习如何用笔用墨,了解不同工具的绘画效果有什么差异。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形象地展现用笔用墨的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水墨情趣”项目中,教师可以将工具支架融入项目化学习中,引导学生练习用笔用墨。在“对比感受山水画的特点”项目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毛笔、墨汁,以及水彩、油画棒等工具,让学生对比它们的呈现效果有什么不同。有的学生认为毛笔的笔头比较柔软,油画棒的笔头则比较硬。在“掌握用笔用墨方法”项目中,教师展示课件,从多种角度入手,展现水墨山水画用笔用墨的特点,让学生自主模仿。结合课件,学生掌握了“块面呈现,适当渗化”“动态转折,转换顿挫”“留出空白,透气灵动”等创作方法,并尝试在创作水墨画的过程中运用这些手法,了解这些手法的创作效果。在项目探究中,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山水画创作的工具,而且还能够通过对比、分析、模仿,掌握山水画创作的技巧,感受山水画的独特魅力。

三、聚焦核心素养,创新山水画项目化学习策略

美术项目化学习要专注于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设计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策略。

(一)深度鉴赏,培育艺术表现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深度鉴赏活动,通过对比、分析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素养。

例如,“风景如画”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风景画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鉴赏能力,学会用构图知识和多种技法进行写生,表现大自然的美。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设计赏绘结合的学习项目。子项目一:教师安排学生赏析风景画,让学生赏析作品的色彩、构图等,谈论自己的体会。教师可以结合经典的散文、古诗词辅助学生赏析,让学生感知作品的意境。子项目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深度鉴赏,让学生总结风景画中常用的意象、表现手法、内涵等。子项目三: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创作活动,让学生结合已掌握的知识绘制风景画,做到构图平衡、主体突出、层次分明。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能提升艺术表现素养。

(二)动手操作,组织创意实践

创意实践是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指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等方法,改造原有的美术形象,生成新的创意。考虑到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创意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灵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以“山水画改画”学习项目为例。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动手操作类活动。子项目一:教师组织“合作绘制一幅画”活动,让学生分小组活动。每个小组成员绘制画的一部分,组合起来,形成一幅完整的画。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要思考画面是否和谐,调整画面的空间顺序。子项目二:教师组织“水墨添画”活动,给学生展示一幅水墨画,在画中留出很多空白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填充画面的空白,看看哪个学生呈现的效果最好。子项目三:教师安排学生围绕自己的山水画作品进行改画,分析自己作品的不足,尝试删减画面中多余的部分,优化呈现效果。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自由地参与实践,提升创造能力。

(三)学科融合,加强审美感知

教师可以采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将美术创作和语文、科学等学科结合在一起,优化项目设计,这样能让学生提升审美判断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品位。

以“水墨情趣”项目为例。教师可以将美术教学与语文、物理学科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水墨山水画的独特情趣。教师可以组织“诗文配画”创作活动,为学生播放优美的音乐,让他们伴随音乐诵读经典的写景类散文或古诗词,并自主进行创作,展现诗词的意境。教师还可以组织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观察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里,物体的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让学生将这些科学知识运用于山水画创作中,展现独特的视觉效果。这一方式能提升学生的认知和审美能力,让学生融合各学科知识,将其运用于美术创作中。

结语

项目式学习能够通过模块化的规划和安排,有机融合各方面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在小学美术山水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山水画赏析和创作主题,设计系列学习项目,以项目活动为导向,组织学生参与作品赏析、内涵挖掘和实践创作等环节,优化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学而.小学美术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J].教学与管理,2020(17):43-45.

[2]王新明.小学美术课革命传统题材的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1(20):65-6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