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与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的融合

作者: 何桂勤

【摘要】劳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能满足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需要。教师可以将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与劳动教育融合,充分凸显劳动教育的优势,发挥其育人作用。文章简述了在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积极意义,以及将劳动教育与五大领域课程融合的优势,并据此讨论将劳动教育与五大领域课程融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劳动教育;幼儿园;五大领域

作者简介:何桂勤(1980—),女,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如城新民幼儿园。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目标包括“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幼儿园教育的工作原则和要求则包括“综合组织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领域的教育内容”。劳动教育和五大领域课程都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教师可以从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出发,设计将劳动教育与五大领域课程融合的园本课程,让幼儿多动手,在劳动中积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知识,实现全面发展。

一、在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积极意义

(一)让幼儿树立劳动观念

幼儿阶段是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阶段,对一个人的后续发展有重要影响。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活动往往是有目的、非功利性的体验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幼儿参与劳动教育活动,使幼儿以非功利的心态看待劳动,并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

(二)满足幼儿发展需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到,教师在开展幼儿教育时应“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动作”,同时“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劳动及成果”。在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能让幼儿学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逐渐能够生活自理和参与家务劳动,形成尊重他人劳动及劳动成果的意识。

(三)助力幼小衔接

在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需要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技能、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会为幼儿适应小学阶段的集体生活打下基础。

二、将劳动教育与五大领域课程融合的优势

(一)凸显劳动教育的育人优势

将劳动教育与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融合,能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在了解劳动内容、劳动技巧的同时,从内心认可劳动的价值、意义,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劳动意识。而五大领域课程是幼儿园的主体教育活动,趣味性强、形式丰富,将劳动教育融入五大领域课程,能激发幼儿对劳动的兴趣,也能凸显劳动教育的育人优势。

(二)有利于实现五大领域发展目标

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还能丰富五大领域课程的内容,使劳动观念、劳动精神等渗入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此外,这样的融合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关联思维,训练幼儿跨领域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能够促进幼儿发展。

三、将劳动教育与五大领域课程融合的教育策略

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领域,而劳动教育的目标则涵盖劳动习惯、劳动认知、劳动兴趣、劳动精神和劳动审美五个方面,在将劳动教育和五大领域课程融合时,幼儿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活动目标、活动主题和育人需求,挖掘课程与劳动教育的契合点,分层落实教育目标。

(一)将劳动教育与健康课程融合,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在健康领域,幼儿的发展目标可以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以及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方面,其中,培养幼儿身心状况的目标可以细化为“具有健康的体态”“情绪安定愉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促进幼儿动作发展的目标可以细化为“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培养幼儿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目标可以细化为“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而指导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能够促进幼儿动作发展、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教师还应明白,健康教育难以很快生效,教师需要长久坚持、深度落实健康教育,让幼儿持续积累经验、学习劳动技能。在健康课程,教师可以融入以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为目标的趣味家务劳动游戏,使幼儿形成愿意承担劳动责任的良好观念,并引导幼儿将所学劳动技能迁移到生活中以完成劳动任务,让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1]。

例如,在组织健康领域活动“过家家”时,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劳动教育的目标创设家庭这一教学情境,让幼儿扮演家长的角色,承担家庭劳动责任。幼儿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三项教学游戏:1.家庭工作游戏: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模仿父母在家中工作的样子;2.家庭大扫除游戏:请幼儿结合自己掌握的劳动技能,利用打扫卫生的游戏工具进行大扫除游戏;3.家务技能比拼游戏:请幼儿围绕叠衣服展开家务技能大比拼。

上述游戏活动围绕家庭这一教学情境展开,教师可以在这一活动中引导幼儿参与家务劳动,使幼儿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初步培养幼儿的劳动观念。在活动结束后,幼儿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与家长进行家务技能比拼,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劳动机会,让幼儿逐渐养成劳动习惯。

(二)将劳动教育与语言课程融合,塑造幼儿的劳动认知

语言课程蕴含大量对话、交流环节,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为首要目标。将劳动教育融入语言课程时,教师可以塑造幼儿的劳动认知作为重点,发挥语言课程的优势,利用绘本等教学资源讲解劳动内容、劳动技巧,渗透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幼儿教师也可以在主题活动中创设劳动情境,引导幼儿在教学情境中对话,在锻炼幼儿的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同时,塑造幼儿对劳动者、劳动成果的认知[2]。

例如,在带领幼儿阅读《当厨师》这一绘本时,幼儿教师可以结合绘本内容创设劳动情境,向幼儿介绍劳动常识,然后鼓励幼儿结合自己阅读绘本的感受说出自己对厨师的劳动的思考。幼儿教师也可以与幼儿讨论不同插图中厨师使用的工具、材料以及厨师做饭的步骤,使幼儿学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形成尊重他人劳动及劳动成果的意识。为引导幼儿思考绘本内容,幼儿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下列问题:1.小熊和大熊做“甜棕熊卷”“鲜花沙拉”时,他们分别需要做哪些事;2.准备做“甜棕熊卷”时,大熊说自己不会做,小熊是怎么回答的;3.面对“不会做”的劳动,我们可以想哪些办法。

这样的教学活动贴近幼儿的认知,幼儿可以顺利掌握劳动的技巧,了解劳动的意义,还会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通过交流对劳动形成更深入的认知。

(三)将劳动教育与社会课程融合,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

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且课程活动以群体活动为主,能够为幼儿提供人际交往、适应社会的契机,培养幼儿对社会、集体的认同感。在社会课程融入劳动教育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集体劳动,使幼儿在参与劳动时萌生对集体、社会的积极情感,同时感受到劳动的乐趣。为些,在带领幼儿劳动时,幼儿教师需要给幼儿留足自主探索、交流的时间,鼓励幼儿互帮互助,确保幼儿从劳动中获得乐趣[3]。

例如,在“我是地球美容师”主题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幼儿园附近小区,与幼儿一起捡拾垃圾,为城市卫生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为确保幼儿获得充分的劳动体验和交流机会,幼儿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四人一组,并鼓励幼儿在小组内一同完成浇水、捡拾垃圾、整理垃圾等劳动任务,切实锻炼劳动能力。在任务的引导下,幼儿会一同商量劳动步骤,相互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幼儿的社会性会愈发完善。此外,有趣的实践活动和广阔的户外环境能使幼儿保持高昂的情绪,对劳动产生积极的情感。

(四)将劳动教育与科学课程融合,培养幼儿的劳动精神

在科学课程融入劳动教育时,教师可以通过普及科学、数学常识引导幼儿关注生活现象,感知科学、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将科学、数学知识与劳动联系起来,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树立科学兴国、学习强国的崇高理想。由此,幼儿能在科学课程中充分感知科学知识的神奇奥妙,了解科学家对于国家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树立远大理想,以爱国精神为引领,以劳动为荣,以学习为己任[4]。

例如,在“航天的奥秘”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了解简单的航天科学常识,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明白科学家的伟大之处,教师可以设计多项活动,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学习,并完成一部分劳动任务。首先,幼儿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观看《起飞!120秒回顾我国8次载人航天飞行高光时刻》《千年圆梦在今朝》等展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辉煌成就的短视频。其次,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孩子们,大家觉得为什么我们要探索太空呢?我们去太空能做什么呢?”在幼儿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向幼儿讲解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性,解释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教师可以拿出积木,鼓励幼儿自行用积木拼出载人飞船,并提醒幼儿在拼积木之后自行收拾积木。这样的科学教育能使幼儿掌握科学知识,认同科学家们的伟大贡献,树立崇高理想,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五)将劳动教育与艺术课程融合,让幼儿感受劳动之美

在艺术课程中,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形式丰富的艺术活动,引导幼儿发现、理解、欣赏劳动之美,并鼓励幼儿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劳动之美的感受以及对劳动者的情感。这样的教育活动能让幼儿深刻感受到劳动的意义,也能增强幼儿对劳动的认同感[5]。

例如,在“最美丽的人”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围绕“劳动者是最美丽的人”这一主题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欣赏劳动者的美,认同劳动之美,并表达自己对劳动之美和劳动者的情感。首先,幼儿教师可以展示描绘劳动场面的世界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播种者》《拾穗者》《夕阳下的播种者》等,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中的劳动者,让幼儿感受到劳动者独特的美。其次,幼儿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即兴创作,用蜡笔画出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劳动者和劳动场面。最后,幼儿教师可以组织画展,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讨论同伴的作品,让幼儿在交流中加深对劳动之美的理解。这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能促使幼儿对劳动之美形成深入的认知,并由此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将劳动教育与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融合,落实培养幼儿劳动习惯、劳动认知、劳动兴趣、劳动精神、审美意蕴的教育目标,同时切实提升幼儿园育人活动的品质,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田婧.将食育活动和五大领域融合,提升幼儿综合素养的策略探究[J].求知导刊,2022(26):32-34.

[2]袁文芳.将劳动教育融入五大领域的几点思考[J].山西教育(幼教),2022(7):73-74.

[3]耿立娟,李雪冰.用劳动为幼小心灵赋能[J].教育家,2022(30):67.

[4]李志睿.快乐劳动,精彩童年:聚焦幼儿园劳动主题下园本课程的探索与实施[J].安徽教育科研,2022(19):102-104.

[5]廖丹丹.劳动即教育:浅谈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J].考试周刊,2021(71):163-16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