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天性的亲自然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钱逸

【摘要】大自然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幼儿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的形成。亲自然课程以“在自然中释放天性、在游戏中享受快乐、在探索中不断成长”作为教育目标,旨在引导幼儿在与自然的互动中自由、自信地发展。以幼儿天性作为基础开展亲自然课程实践,应当构建多样化且真实的自然环境,为幼儿创设有利的条件,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引导幼儿亲近自然,走进生活,在活动中发展。

【关键词】亲自然课程;幼儿天性;实践路径

作者简介:钱逸(1993—),女,江苏省苏州市昆山高新区美陆小学附属幼儿园。

人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基于幼儿天性,使幼儿与自然建立亲密关系,让幼儿亲近自然,是培养幼儿的社会性、生存智慧以及动手能力的重要路径。如今,大自然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深受全社会的认同。亲自然教育是以自然环境为背景,通过亲近自然,进行有关自然的信息采集、整理的教育形式。亲自然教育在促进幼儿生存能力和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作用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肯定。在幼儿园课程开发、设置和教学活动设计中融入亲自然教育具有必要性。

一、亲自然课程的内涵

亲自然课程是指以自然为基础和外界条件,以亲近自然为课程核心,以探究活动为主要载体,让幼儿通过在自然中的体验释放天性、塑造人格、树立观念的课程。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宝贵的教育资源。亲自然课程是幼儿园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亲自然课程主张释放天性,在自然环境中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探险的方式共同学习。在幼儿园中开设亲自然课程,顺应了幼儿的天性,可以加深幼儿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了解,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强健其体魄,放松其心情,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乐观的人格,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1]。

二、基于幼儿天性进行亲自然课程探索的意义

(一)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人具有自然属性,而这一属性在幼儿时期表现得较为明显。基于幼儿天性,本着“融入、系统、平衡”原则开展亲自然教育,开发亲自然课程,将幼儿与自然进行有效联结,为幼儿亲近自然、学习自然知识、开展实践活动创造条件、留出时间、开辟空间,可以促进幼儿素养和能力全面发展。而幼儿全面发展对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某种程度来说,在幼儿园中基于幼儿天性开发亲自然课程,是幼儿个性发展、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幼儿园在教育中要重视亲自然课程开发和设计,通过亲自然课程为幼儿全面发展赋能。

(二)让幼儿获得良好的体验

自然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一个大课堂。许多知识都源于自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与环境、社会接触越多,他的知识就越丰富,能力也越充分。”不少学者也主张在教学中以自然为知识的源泉、学习的载体,通过对自然的探索、发现获得丰富的体验。幼儿正处于学习知识、对事物有所认知的初始阶段。让幼儿亲近自然、接触自然、拥抱自然,可以使他们逐步扩大知识面,养成健康的审美意识,形成正确的观念,从而引领他们一步步地向前。可以说,亲自然教育是任何课堂教学都无法替代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幼儿园要进行亲自然教育,开设亲自然课程,让幼儿在自然中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培养爱心、责任感和毅力。

(三)作为幼儿园教育发展的需要

亲近自然是幼儿的天性。但是目前,部分幼儿园并不重视亲自然课程建设,加上一些幼儿常常将空闲时间花在使用电子产品上,使得幼儿很少有机会到室外与自然亲密接触,也无法在自然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不利于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的认识,也不利于其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想象力的培养。如今,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的主旋律。而开设亲自然课程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园尊重幼儿的成长需要,回归自然,开发贴近自然的课程,借助这些课程让幼儿释放天性,培养对生活、生命的热爱之情,不仅可以使幼儿园课程体系更完善、教育内容更丰富,还可以让教育与自然真正融合,使幼儿充分感受自然,进而爱上自然。

三、基于幼儿天性的亲自然课程实践路径

(一)根据幼儿特征,开发亲自然课程

要想让幼儿与自然亲密接触,并在接触中获得感性认知,提高身体素质,需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开发亲自然课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回归自然。根据幼儿成长特征及时代发展需要,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发亲自然课程,以课程开发、环境布置、活动开展、工具投放、体验观察、创新创造为重点,让幼儿见到大自然、触摸大自然。幼儿园在亲自然课程开发中,要明确不同阶段的课程教学目标,就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定,确保各项内容相互独立、主题明确、层次分明,能让幼儿逐步提升认知水平,培养对自然的兴趣,学会对自然现象展开思考。

幼儿园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进行亲自然课程开发。对于小班幼儿,幼儿园可以发掘幼儿的兴趣点,为幼儿自主观察、体验和自由想象提供充足的时间,通过模型的引入、适时的讲解、感官游戏的设计等等,让幼儿初步认识动植物和自然现象。对于中班幼儿,幼儿园可以着重让幼儿了解自然事物、现象的细微之处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在开展感官体验的基础上,增加实际操作环节,以使幼儿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收获技能,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对于大班幼儿,幼儿园可以以整体认识自然事物、现象为重点,以探究活动为载体,通过创造、体验等帮助幼儿记忆自然知识、掌握生活技能,使幼儿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得到锻炼,同时提升幼儿的自信心。

(二)利用自然环境,提高环境建设水平

亲自然课程比较关注幼儿情感的启迪和发展。在亲自然课程教学中,创设适合幼儿成长的环境,让幼儿充分亲近自然,是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想达到课程教学目标,需要让幼儿与自然建立密切联系,激发幼儿情感,使其热爱自然。以前,一些幼儿园在硬件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方面缺少经验。幼儿常常因天气等环境因素限制,无法接触大自然。这阻碍了幼儿接受亲自然教育,不利于幼儿自我发展。如今,我国幼儿园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学环境也得到改善。因此,幼儿园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创设丰富的、生活化的、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环境,提高环境建设水平,为幼儿探索世界、感受自然创造良好的条件。

如果园所环境优越,空气清新,室外场地宽敞,室内有较低的窗台,有助于植物生长,幼儿园可以创设自然角,以自然角为幼儿的乐园,开展包括播种、浇水、除草、施肥在内的亲自然活动,帮助幼儿打开自然之窗,使幼儿将植物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记录下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责任感。幼儿园如果拥有沙土资源,则可以设置沙滩探究区,让幼儿充分利用沙滩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创作沙画、筑“城堡”、进行体能训练等,在活动中锻炼身体,挑战自己,突破自己,在欢声笑语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三)开发自然资源,进行常态化教学

亲自然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对象和载体,是幼儿园开展亲自然教育的重要依据,会直接影响亲自然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亲自然教育目标的达成。所以,充分发掘本土的自然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对于亲自然教育至关重要。而实践表明,因地制宜,将自然资源开发与幼儿活动环境建设、材料选择相联系,将亲自然教育与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紧密结合,是亲自然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因此,幼儿园要重视亲自然课程资源开发,通过教学内容发掘,使教学常态化。

如:处在盛产小麦、玉米的平原地区的幼儿园,可以在春天到来之际,带领幼儿来到户外,观察小麦的生长特征,感受田野的勃勃生机;在秋天,带领幼儿行走在田野上,观察玉米的种植环境,开展简单的秋收活动,让幼儿亲手触摸玉米,感受玉米的质感,使他们对勤劳的农民伯伯产生敬佩之情。又如,位于南方、周围长有茂密的竹林的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竹子、石头等自然资源,开展亲自然教育。具体来说,幼儿园可以带领幼儿走进竹林,触摸竹子的枝叶、枝干,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回到园所后引导幼儿背诵有关竹子的诗词名篇,如郑燮的《竹石》、裴说的《春日山中竹》等,让他们感受竹子的生命活力和品格;或者可以让幼儿就地取材,利用竹子制作简单的玩具、工具,如竹蜻蜓、风筝、竹笼等,引导他们边玩边学,边学边做,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学习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此外,幼儿园可以就亲自然课程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内容,使课程教学与幼儿生活紧密结合,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日常教学中,教育幼儿爱护图书、玩具,节约用水,不乱扔果皮等杂物,不破坏自然环境、学习环境。

(四)家园合作育人,开展亲自然主题活动

亲自然教育主张顺应幼儿天性,利用有效手段,让幼儿采集、整理有关自然的信息,对社会生活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方式。自然界中蕴含着生命的奥秘,不仅有美丽的花朵、飘动的白云、飞舞的鸟儿,还有高大的树木和各种昆虫。一些幼儿园的亲自然课程教学缺少基础保障,缺乏有效性,主要原因是这些幼儿园在课程开发中没有充分考虑幼儿成长需要和亲自然课程特色,家长没有参与到幼儿园教学管理中,幼儿园与家长没有汇聚教育合力。鉴于此,幼儿园要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开展家园合作,走上家园合作育人的道路,同时开展各种亲自然主题活动,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环保意识。在开发亲自然课程时,幼儿园可以线上征求家长关于亲自然教育的建议,引导家长参加到亲自然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设计中;在课程教学中,深挖家长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区域活动、亲子活动[2]。

如:在植树节到来之际,幼儿园可以以“亲近自然、获得文化体验”为主题,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植树活动;在端午节,推出“农家小厨房”活动,提供包粽子、制作香囊所需的天然材料,让家长与幼儿一起做美食、做手工。这样既可以拉近家长与幼儿的关系,也可以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的了解,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中开展亲自然课程教学,是幼儿全面发展、快乐成长的要求。在教学管理中,幼儿园要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开发亲自然课程,打造亲自然教育环境,并结合实际丰富亲自然活动内容,创新亲自然教育形式,引导幼儿走出课堂,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自然,为他们养成正确的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希望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幼儿天性进行亲自然课程实践的路径,能对其他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建设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莉,陈知君,何蓉娜.基于儿童天性的幼儿亲自然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早期教育,2021(51):46-50.

[2]林洁.基于家园互动下的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界,2023(13):97-9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