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渗透路径研究

作者: 梁彩娥

【摘要】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和志趣的民族,这决定了德育在古今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随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高中德育工作愈发关键。文章基于班主任视角,阐述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中德育渗透原则,并从班级文化建设等多个维度提出可行的教育路径,以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立德树人

作者简介:梁彩娥(1986—),女,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第十八中学。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作为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民族,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人才德行品质的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唯有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德育,将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崇高教育理想。高中班主任作为全面负责班级学生思想、学习、健康、生活等工作的教师,应形成此认知,在班级管理与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原则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突出德育时代性。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在此背景下,德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教育命题。依据文件精神,高中班主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学生均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对事物的个性化思考和选择,而非一味地将对与错、“怎样做”与“不能如何做”等灌输给学生,要杜绝一刀切式教育。这要求班主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充分认识到高中生是“独立存在的人”,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尽量采取柔性手段渗透德育。同时,班主任应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以确保始终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

(二)科学发展原则

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所以,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应坚持科学发展原则。班主任应明确学生的整体发展趋势和个性发展差异,有效平衡二者,基于因材施教的理念实施德育,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积极且持续地转变。

(三)实事求是原则

班主任应正视学生当下存在的问题,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从实际问题出发,杜绝忽视或轻视学生问题的现象发生。实事求是才能稳行致远。唯有在正视学生实际问题的前提下实施德育,学生才能通过接受教育真正地提升自我。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中德育渗透路径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应积极承担德育责任,将德育渗透于管理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以及健全人格。基于上述原则,高中班主任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渗透德育的路径有以下七条。

(一)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耳濡目染

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班级文化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使学生长期接受环境的正向熏陶,可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因此,班主任应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利用名人事迹、名言谚语等装点班级环境,利用名著书籍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1]。比如,班主任可将“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学必以德为本”“植桂不在多,种德如种树”等名言制作成海报,将其张贴在班级两侧墙面,让学生了解中外哲学家、文学家们的崇高道德理想。此外,班主任还可建设图书角,投放《论语》《大学》《道德经》等书籍,鼓励学生在闲暇时翻阅、交流。

一方面,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能够助力学生萌发塑造健全人格之意识,另一方面,名著、名言所蕴含的优秀思想被学生不断学习和吸收,能够助力其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更高层次的理想信念。

(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言传身教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者、领导者,更是学生的榜样,其与学生的每一次交流,都可能使学生有所感悟,同时,班主任在待人接物中展示的态度,也会被学生模仿和学习。所以,班主任应努力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与素养,用更高的教育水平和人格魅力进行言传身教[2]。

比如,班主任可定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向偏远山区学生捐赠书籍、衣物等,并与学生分享每一次参与公益活动的心路历程,使学生主动了解公益、乐于参加公益活动,逐渐形成无私奉献精神。

班主任还应与学生一同处理班级事务。比如,在举办班级联欢会前,班主任要与学生一同装饰班级,与学生共同出谋划策;联欢会结束后,班主任与学生一起打扫卫生,不做旁观者。正所谓“观其行而知其人”,通过观察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学生很容易明确何为应该做,何为不该做,从而更加自觉地参与班级事务,为班级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构建自主管理模式,群策群力

作为师者,班主任应承担教育学生的责任。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在渗透德育时,不仅要发挥教师力量,还要发挥学生作用,构建自主管理模式。班主任可牵头建设班干部队伍,引导学生毛遂自荐、匿名选举,选出班长、团支书等班干部,并向他们解释班干部队伍的工作内容和主要职责,使其形成在进行自我教育和管理的同时为其他学生提供班级服务和帮助的意识和习惯。

对班干部而言,管理班级既是对个人能力的一种锻炼,也是培养责任感和道德感的良好机会。而对于普通学生来说,以班干部为榜样,主动思考班干部在管理班级与日常活动中的对与错,可使其在模仿或吸取教训中成长。这样一来,无论是班干部还是普通学生,都能在自主管理模式下进一步发展个人综合素质,使德育的渗透更为全面。

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制订班干部轮岗体验制度,给予想要体验班级管理工作意愿的学生机会,让其以日或周为单位体验班干部工作。学生会珍惜来之不易的轮岗体验机会,端正学习和生活态度,增强担当精神与管理能力。

(四)开展多元主题班会,因需制宜

班会是高中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开展班会已经成为多数班主任渗透德育的必然选择。但是,他人的班会经验不能被直接挪用,只有针对本班学生实际需要开展的主题班会,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班级当前的德育需求[3]。也就是说,班主任应在因需制宜的前提下开展多元主题班会,使班会兼具多元性与针对性。为此,教师可先调查本班学生的需求,再结合时事热点设计班会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以“何以感动中国”主题班会为例。班会上,班主任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精选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片段。视频播放结束后,班主任可先让学生自主讨论观后感,再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是怎样感动中国的?”“如果让你来颁奖,你会怎样评价这些人物和事迹?”“看了他们的故事,你有怎样的感想或启发?”等问题,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深入讨论。随着讨论的层层深入,学生对感动中国人物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等的认识会更为深刻,从而达成班会的德育目的。

(五)关注社会时事新闻,与时俱进

教育应当是与时俱进的,而非墨守成规的。社会热点新闻反映的是社会焦点问题,是很好的教育素材来源。班主任应及时关注社会时事新闻,根据社会热点更新教育素材,将社会时事新闻融入德育活动中。

比如,每当发生自然灾害之时,总有人不顾自身安危、前赴后继地前往一线开展救援工作,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班主任可向学生展示此类新闻,利用课堂谈话、课间活动等契机,引导学生谈谈对此类新闻的感受,如“新闻中人物的行为体现了其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等。教师引导学生对此类社会热点新闻展开深入讨论和探究,有助于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此外,动物保护、资源节约、环境污染等话题也是开展德育渗透的良好载体,教师要加强对热点新闻的关注,挖掘和发挥热点新闻的德育价值。

(六)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日积月累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统筹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可见,课外实践也是立德树人背景下开展德育的重要方式[4]。高中生学习压力较大,课外实践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助其释放压力,而且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有助于提升德育实效。班主任有必要拓宽综合实践渠道,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发展道德素养。

比如,班主任可作为学校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沟通和联系的桥梁,推动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学习、岗位实践、乡村振兴等社会实践活动,并督促学生记录社会实践经历,分享心得体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科研、乡村建设等领域的工作,认识社会各行业的不同职业,形成爱岗敬业、热情服务、奉献社会的精神和品质。

此外,班主任还可鼓励学生到社会福利院、养老院、救助机构等地方开展志愿服务;鼓励学生到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等参观学习,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经验,让学生通过体验、认知和践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七)关联心理健康教育,自由成长

德育与心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高中班主任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实施德育渗透,还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从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两方面双管齐下。

首先,在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方面,班主任要丰富自身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储备。班主任可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向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虚心求教等方式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优化教育方案。另外,班主任还可关注“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站”等微信公众号,学习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夯实理论基础。

其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方面,班主任可鼓励学生通过微信、QQ、微博等方式向其留言,以此明确学生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思考解决方案、提出建议,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青少年阶段的困惑和矛盾。此外,班主任也可在线下与学生交流,在充分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面对面了解和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

结语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所在,是民族振兴与发展的关键一环。高中班主任应遵循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跟随时代发展与学生成长脚步,通过采取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构建自主管理模式、开展多元主题班会等手段积极渗透德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树铨.“立德树人”理念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策略[J].新课程,2022(29):220-221.

[2]钱志龙,丁小燕.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J].华夏教师,2022(20):30-32.

[3]李向辉,刘海燕.基于“立德树人”高中班主任育人方式的优化策略[J].智力,2022(16):179-182.

[4]翟树发.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15):12-1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