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域普通高中“双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石兴逸 陈玲锦【摘要】在县域普通高中存在师资或生源流失、办学条件不利的问题的背景下,横州市高级中学依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与成都七中合作构建“双师”直播教学模式。通过总结这几年来横州市高级中学的“双师”直播教学的得失,探索信息化背景下的育人方式和教研模式,旨在为推进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教学发展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县域普通高中;“双师”直播教学;远端教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广西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专项课题“名校网络课堂引领下县域普通高中‘双师’教学实践研究—以横州市高级中学为例”(立项课题编号:2023ZJY549)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石兴逸(1977—),男,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州市高级中学。
陈玲锦(1976—),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州市高级中学。
“如何落实《“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是不少教育工作者常常思考的问题。部分地区的城乡教育差距大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为突破县域普通高中发展瓶颈,相关政策或指导意见先后出台。比如: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互联网+
教育”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发布[1-2]。基于此,横州市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一所县域普通高中,迎难而上,抓住政策机遇,依托信息技术,在2019年与成都七中合作,搭建网络课堂,实施“双师”直播教学,力求应用成都七中这所名校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助力我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在探索“双师”直播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一方面,我校师生收获颇多。如:我校直播班教师(远端教师)参与成都七中教师(前端教师)的备课教研、课堂教学、课后训练等过程,全方位、系统化地学习成都七中的教学理念和工作思路,以积累教学经验,提升专业水平;我校学生感受到成都七中浓厚的学习氛围,与成都七中学生一同上课、练习与测试,使我校学生各科成绩平均分得到提高;我校教师和学生都能利用优质资源,在新的教与学的模式下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升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成都七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也给我校带来积极影响。成都七中师生肯研善学、自信奋进的精神潜移默化地激励、带动着我校师生向榜样学习,努力朝着目标前进。
但是,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我校在应用“双师”直播教学模式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从教师层面看,我校直播班教师负责配合成都七中教师的授课,经过几年的实践,教育教学水平有所提升;但因缺乏足够的教学实操的机会而使自身在“双师”直播教学中的主导性减弱。从学生层面看,问题一是与往届学生相比,高考成绩处于高分段的学生人数增加不明显;问题二是由于直播教学以看、听、学、练为主,学生在直播课堂上较少进行主动表达与实践,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问题三是因直播课堂时间安排比较固定,课堂目标以补习为主,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有所缺失,在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没能提供足够的引导。可见,如何使“双师”直播教学发挥出优势,帮助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学校特别是县域普通高中破解发展困境,是教育工作者要探索的问题。
一、通过全面诊断寻问题之源
与成都七中合作开展的“双师”直播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与效果,原因在哪?这需要我校去深刻总结与反思。为探索问题之源,笔者采取问卷调查、师生面谈、试卷分析、成绩跟踪及毕业班师生留言等方式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归纳出以下几个原因。
原因一是与成都七中学生相比,我校有些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认知水平不高,跟不上多数学生的学习节奏。我校学生在基础知识、文章阅读量、自我管理能力、核心素养等方面与成都七中学生存在一定差距,造成我校学生在课堂上对于部分知识消化不了。原因二是成都七中提倡将预习作为课堂学习的一条黄金法则。但我校有些学生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顾此失彼(这也是得分高的人数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表现如下: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在预习上所花的时间占当天自习时间的一半以上,导致课后复习和写作业的时间不足;部分学生单单应付各学科教师布置的作业就已耗费较多时间,没有进行预习,导致上课时听不明白。原因三是我校有些学生缺乏学习上的整体规划,发展不均衡。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学生如果没能从全局的角度对学习进行谋划,就容易导致各科发展不均衡,对于单元或章节知识的预习、学习、复习不透彻。原因四是直播课堂学习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成都七中教师的授课内容难度较大,而我校有些学生的知识基础打得不够牢固,所具备的学习素养相对较低。原因五是我校有些学生对于与名校学生一同学习,压力较大,存在心理焦虑。如有的学生本是全市中考的佼佼者,但与成都七中学生一起参加多次考试之后,取得的成绩不理想,自信心受到打击,长此以往,对自身的学习兴趣、动力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探索“双师”直播教学模式的正确应用方法
对问题及原因的总结、反思是为了更好地改进。但在改进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跟风而没有灵活应变,那么往往学不到精髓,甚至是邯郸学步。为了让“双师”直播教学与校情相结合,走出一条适合县域普通高中的发展之路,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教师层面
在“双师”直播教学模式下,远端教师如何利用前端教师的资源,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把前端教师讲授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让“双师”配合得更好,取得“1+1>2”的效果?笔者认为教师需要从六个方面做出改进。
一是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因为直播教学中主要由前端教师进行授课,所以远端教师就应成为学生的关注者、引导者、辅助者,在引导、辅助、监督工作中与前端教师互相促进。
二是加强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如果前端教师教学的内容综合性较强,就会对远端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远端教师需加强学习,透彻理解“三新”(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以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提到的“一核”“四层”“四翼”的内涵等;整合学科知识,将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接受;将教材与考试相融合,致力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是重视集体协同备课,提升课堂掌控力。对于与前端教师所在的学校定期进行的集体协同备课,远端教师要认真对待,了解前端教师的备课思路,掌握前端教师授课的重点、难点,以便在教学前及时发现问题并与前端教师进行充分探讨,进而把重点、难点内容理解透彻,解决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更好地掌控课堂。
四是积极参与校际交流活动,拓宽视野。远端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机会,与前端教师所在的学校的教师开展线上交流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面对面沟通,同时近距离地感受前端教师所在的学校的教育教学氛围、校园文化。这有利于教师调动教学积极性,优化问题解决方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五是使优质资源校本化,编写校本教材。即使前端教师所在的学校已指定了教材和教辅资料,远端教师也不能全套照搬。远端教师需要做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前端教师使用的教材和教辅资料进行取舍及必要的整合、补充,开发适合校情、学情的课程。这样能够使教学与训练更具针对性,而且有利于解决学生时间分配不科学的问题。
六是结合所教学科特点及校情总结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双师”协同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这种模式的应用要点有:课前协同教研,指导学生预习;课中适时点拨、板书、巡堂,组织课堂活动,指导学生做笔记;课后布置作业、进行讲评、查缺补漏、培优补差、开发资源;等等。
(二)学生层面
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从六个方面提供指导。
一是做好初高中衔接。为了缩小本校学生与前端教师所在的学校学生的差距,各学科教师要提前发放有利于衔接知识的校本教材,指导新生利用开学前的时间进行学习,以便在开学后的直播课堂中能听懂。
二是让学生养成制订学习计划的习惯。结合前端教师所在的学校每周的教学计划,远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各学科的学习内容,制订学习计划,规划好一周的学习。
三是让学生科学分配学习时间。如成都七中教师会在前一天下午6点前把第二天的课程预习案(1个科目对应1份预习案)发送给我校。考虑到学生在预习之余还要完成各科目的课后作业,学习任务较重,因此我校直播班教师会精简预习案和作业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基础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为不同学习小组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这样,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能够留出更多的学习时间。
四是让学生总结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如在直播教学这种具有特殊性的教学模式下,成都七中结合多年的直播教学经验,针对学生特点总结出一套学习方法。对此,我校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来借鉴这套学习方法。
五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解疑释惑,让学生在学习中一发现问题就予以解决。如果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要及时向教师寻求帮助。
六是鼓励学生参加文体活动,释放压力。学生在直播课程学习结束后要积极主动地参加文体活动。这有利于学生在释放压力的同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学校层面
学校则需要从六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一是完善教学硬件设施。学校应建设集体协同备课室,添置若干台电脑以便学生课后进行教学视频回放,为每个班级提供一台打印机以便师生打印前端教师发送的资料。
二是优化校园文化建设。文化是学校建设的灵魂。打造优秀的校园文化,有利于提升学校凝聚力,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如成都七中以“全球视野,中国脊梁”为培养目标,校园文化值得学习和借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跟前端教师学习学科知识,学校也要让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三是邀请前端教师到学校进行指导。学校应创造条件,让本校师生通过与前端教师的面对面交流,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并与前端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四是加强培尖扶困工作。如从我校这几年实际的“双师”直播教学效果看,对尖子生的培养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存在部分学生跟不上前端教师教学节奏的现象。对此,我校对学生培养机制展开了探索。
五是重视心理辅导。由于直播课堂学习强度较高,有些学生可能听课听得很辛苦,甚至感到焦虑。对此,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六是坚持立德树人,厚植家国情怀。习近平主席在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时提道:“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在这几年的直播教学中,我校重视文化课学习、学业成绩,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这容易导致学生的家国情怀、奋斗精神得不到培养,综合素质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实际上,优秀的学生要具备爱国意识、集体观念和理想信念,对于实现自己的目标有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结语
落实《“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突破县域普通高中发展瓶颈,推进高中教育发展,任重道远,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在这几年与成都七中合作开展的“双师”直播教学中,我校受益匪浅,对于在探索的道路上遇到的教师、学生层面的问题,我校也积极应对。在成都七中教师的指导下,我校结合校情、学情探索出几种“双师”直播教学模式的正确应用方法,以期充分发挥其优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为推进县域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陈如梦,郝丽丽.互联网与小学生教育相结合的创新探索[J].求知导刊,2017(34):148-150.
[2]陈颖,涂云瀚.正安乡村小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N].贵州日报,2022-1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