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建设策略

作者: 田长青

【摘要】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说,一个组织或一个群体凝聚在一起的关键是其具有相同的理念和认知,具体到教育领域中,就是班级文化。班级文化的建设能够有效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文章对如何有效建设个性化班级文化进行探讨,以期为广大小学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

【关键词】班级文化;小学;建设策略

作者简介:田长青(1974—),男,江苏省无锡市云林实验小学。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不但要学习学科知识,而且要在班集体中学习如何与同学相处,树立良好的集体主义意识,这一系列的任务都可以通过建设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来完成。

一、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学科知识,而且要学习如何在班集体中生活和学习,了解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紧密联系。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建设能够让学生达成共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为小组学习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建设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方式。在共同的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学生不管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能时刻将班级文化作为自己的行动纲领,认可班级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实施,这有助于教师开展德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1]。比如,通过值日生制度的建立,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持班级卫生的重要性,从而在思想意识和行为方面自觉表现出对班级卫生的重视,积极保持班级卫生的整洁。

(三)营造良好的班风

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建设能够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班风不仅体现在学习氛围上,还体现在卫生、纪律上。班级文化的建设可以将这些内容都融入其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使学生能够树立规则意识,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从而营造良好的班风。

二、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民主性

班级文化建设不仅是班主任的任务,还是全班学生的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学工作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样,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也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然而,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部分班主任仍然采用传统的“家长式”管理方式,独自制订班级文化内容,班级文化建设缺乏民主性,学生没有参与其中,难以体现出班级文化建设的个性化特征[2]。这样的班级文化通常难以融入学生的思想意识,无法有效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因而无法发挥应用的作用。

(二)缺乏实践性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级文化建设缺乏实践性的文化活动内容。部分班主任只是从形式上完成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任务,并没有将其有效落实到具体的班级管理和教育工作中,使班级文化建设成为形式主义的产物。

三、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建设策略

(一)加强对班主任育人理念的培养

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负有直接的责任。因此,要想提升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效果,校长要加强对班主任育人理念的培养。首先,校长可以定期组织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会议。在会议中,校长可以着重强调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使班主任从思想上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并不是一项浮于表面的任务,而是与现代化育人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加强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视,积极思考如何有效开展班级文化建设[3]。其次,校长可以定期组织班主任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交流活动,推广和普及成功的班级文化建设经验,从而全面提升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效果。再次,校长可以联合学校各个部门的教职工,建立一套有效的班级文化建设监督评价机制,对班主任的班级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确保班级文化建设发挥应有的育人作用。最后,校长还可以将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效果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从而激发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使班主任进一步加强对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视。

(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

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个性化”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是否得到体现。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有效的良性沟通机制来加深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理解,并将其融入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建设中,使班级文化建设既能体现出育人价值,又能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学生个人思维意识与班集体思维意识的统一。首先,班主任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与学生有着紧密的联系[4]。因此,班主任应当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来全方位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要避免进行审问式沟通,这不但会使学生产生紧张的情绪,而且会将学生与教师置于对立的位置,无法实现沟通的意义。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时,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以平等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学生敞开心扉,真正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个性化需求,并对这些个性化需求进行总结分析,将其作为建设班级文化的参考内容。同时,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开展班会,如一周一次的班会,与学生共同对这一周班级的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同时鼓励学生对班级文化的建设提出自己的意见,体现出班级管理工作的民主性和班级文化建设的个性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沟通平台。其次,校长要从自身的角度开展与学生的沟通。校长可以随机参与班会,听取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过程,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随后在教学会议中进行讨论[5]。这种复合型的沟通模式能够有效拉近校长和班主任、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情感联结,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从而使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个性化得以有效体现。最后,校长还可以设立校长信箱,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校长信箱可以为学生提供与校长沟通的有效渠道,使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能发挥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监督作用,使校长能够了解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真实情况。

(三)与学生共同布置教室

教室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能够使学生产生归属感。因此,加强对教室的个性化布置是开展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通过与学生建立良性沟通关系,班主任可以有效了解到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个性化需求,并据此开展对教室的个性化布置,体现班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6]。比如,有的班级中大多数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因此在教室内,班主任可以张贴一些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体育明星海报,在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同时,发挥名人效应,实现对学生体育精神和良好的体育品格的培养。有的班级大多数学生喜欢阅读,班主任则可以在班级内设置图书角,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书带来放在图书角,以供其他学生阅读。这一过程能够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从而提升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

(四)与学生一起制订班级公约

班级公约的制订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能够为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并能让学生在班集体活动和学习中知道如何保持得体的行为举止。班主任与学生需要共同参与班级公约的制订,双方达成共识,这样才能发挥出班级公约的作用,让学生自觉遵守班级公约[7]。比如,在制订值日生制度时,班主任可以积极与学生探讨如何进行值日生的轮值,并对学生提出的建议进行分析和优化,最终制订双方都认可的值日生制度。同时,在纪律方面,班主任要与学生共同制订明确的赏罚制度,以保证学生在违反班级公约的情况下能够自觉地接受相应的惩罚措施。惩罚措施不能涉及体罚、变相体罚或罚款等内容,且不能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班主任可以选择让学生表演节目或根据违规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另外,班主任还要注重对学生干部的培养。班主任可以根据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选择思想意识和品行端正的学生作为班干部,积极发挥班干部在学生中的带头作用,以确保班级公约制度能够得以有效落实,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五)定期制作班级黑板报

班级黑板报是班集体精神面貌的有效体现,定期制作黑板报能够推动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建设。黑板报的制作可以每两周或每个月进行一次,其主题内容要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商定,促使学生在黑板报制作的过程中积极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提升黑板报制作的质量。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黑板报内容的自主设计和绘制,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每期黑板报的主题都要有所不同,内容要积极向上,反映班级良好的精神风貌,黑板报制作要采取轮值的方式,让每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在黑板报的制作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培养,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校长可以在每期黑板报制作完成后,组织全校教师对每个班级制作的黑板报进行评比,选出优秀的黑板报并给予相应的班级表扬和奖励。

(六)开展实践性的德育

德育与班级文化建设具有紧密的联系,二者互相影响。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德育工作的开展要讲究方式方法,避免教条主义,否则难以发挥德育的育人价值,使小学生对德育内容产生抵触心理。班主任可以根据德育的主题内容组织学生参与相应的活动,让学生开展实践[8]。比如,在植树节,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在传统节日,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来历进行学习,并组织相应的节日体验活动,如在端午节组织学生包粽子,在中秋节组织学生制作月饼,等等。这样的传统节日主题活动能够将我国传统文化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实现文化的传承,丰富班级文化。

(七)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为了建设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学校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为家长在培养学生方面提供一定的专业意见,确保家长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引导,使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能够展现自己的个性,让班级文化建设更加多元化。

结语

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建设是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校长和班主任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通过与学生的良性沟通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采取多元化的班级文化建设策略来构建个性化班级文化,为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

[1]王斌忠.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3):160-162.

[2]戴春梅.小学低段动态班级文化活动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1(35):21-22.

[3]徐小华.基于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6):165-166.

[4]毛晓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优化策略[J].教育观察,2020,9(47):94-96.

[5]李海润.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误区及途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9):201.

[6]管霞.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6):252-253.

[7]张兆晖.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3):247.

[8]文智军.论小学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J].才智,2020(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