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与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深度融合

作者: 李小明

【摘要】文章以班级管理与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深度融合为例,分析二者深度融合的意义,研究二者深度融合的策略,以期提升教学实践的效果。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学数学;高效教学;深度融合;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李小明(1984—),男,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鹿镇马鹿中学。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活动已不再是某个学科知识的单一传授,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在当前的一线教学中,部分学科教师同时承担着管理班级的职责,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维护好班级秩序、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还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1]。教师在管理班级时,不妨融入一些学科教学的内容,让班级管理工作不再严肃枯燥,而是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同样,教师在学科教学时,也可以渗透班级管理的内容,让二者巧妙融合、相得益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一、班级管理与小学数学高效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

将班级管理与小学数学高效教学深度融合,有助于构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育生态系统。这种融合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学与管理的界限,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优化管理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增强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在班级管理的框架下,教师可以设计更多与数学相关的活动,使数学知识的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通过明确的班级规则、奖惩机制和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行为不仅关乎个人成长,还影响着班级的集体荣誉。这种责任感可以促使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增进师生关系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这种关注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可以更加放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困惑,教师也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二、班级管理与小学数学高效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班级管理内容

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其最终目的是服务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生活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渗透班级管理内容,不仅可以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还可以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以教学“位置与方向”的内容为例。笔者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在教室里的座位—左手第一排的同学位于教室西南角,右手最后一排的同学位于教室东北角,最左侧一列的同学在其他同学的西面,教师所站的位置位于所有同学的南面。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笔者落实“同列同学每周向西调整一个座位”的班级座位管理制度。这样融入班级管理的数学教学更高效、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以教学“年、月、日”的内容为例。首先,笔者让学生记住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这些有重要意义的节日,并随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其次,笔者告诉学生:“我们国家有很多十分具有纪念意义的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它们都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再次,笔者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出生年月日,并请学生说说各自的出生日期,如有的学生的出生日期是6月1日,笔者引出6月1日是儿童节的知识点。最后,笔者把班级全体学生的生日记录下来,在学生生日当天组织班级其他学生为其送上祝福,这样既可以深化学生对年、月、日等数学概念的认识,又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向心力,可谓两全其美。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班级管理内容,使两者于无声中互相润泽,正是“润物细无声”的写照。

(二)利用班级管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为学生指引正确的学习方向[3]。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学生群体年龄偏低,不具备自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条件时,教师就需要适当引导。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习惯形成的黄金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为例。笔者就地取材,让学生观察班级教室里的座位有几列竖排、每列竖排有几位同学、全班一共有多少位同学。有的学生回答:“班级座位有4列竖排。”有的学生回答:“每列竖排有9位同学。”还有的学生回答:“全班一共有36位同学。”这样认识数字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快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数的同时,对自己所在的班级有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笔者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与100以内的数有关的事物,了解他们的观察能力。笔者告诉学生:“我的家有5名家庭成员,我每天都乘坐20路公交车上班。”受笔者的启发,有的学生说:“我的家里养了3只小猫咪,所住的居民楼一共有32层。”有的学生说:“我奶奶所参加的舞蹈队有12名成员,我小姨的吉他有6根弦。”还有的学生说:“我表哥玩的魔方有6个面,我家里一共有8扇门。”笔者对这些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给予肯定和表扬。笔者说:“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这堂课之后继续保持细致观察的习惯,并在课余时间多观察身边跟数有关的事物,加深对100以内的数的理解。如同学们可以在课余时间数一数教学楼的一楼到二楼共有多少级台阶,可以数一数从校门口到教学楼种了多少棵树,可以数一数从家里坐公交车或地铁到学校分别需要坐几个站,还可以数一数自己住的小区有几栋楼。”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借助家校合作强化班级管理

教师需要从各方面推动小学数学高效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的融合[4]。为了能够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教师应该与家庭联合起来,共同为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保驾护航。通过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合作,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具有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还能够增强班级管理的效果。

教师可以与家长一起为学生设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可以是数学方面的,也可以是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方面。以教学“认识人民币”为例。笔者建议家长在家中为学生创设使用人民币的情境,如让学生负责制作家庭购物清单,或让学生利用储蓄罐来学习储蓄的概念。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师可以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的表现,包括学生的进步和遇到的挑战。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家长分享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和习惯,从而为学生设计更适合的教学计划。例如,笔者制作“家校联系手册”,记录学生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请家长签字确认,以此保持双方的信息互通。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还可以支持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工作。

教师可以组织家校共育活动,如家长开放日、家长志愿者活动等,让家长了解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仍以教学“年、月、日”为例。笔者邀请家长到学校参与多彩的节庆活动,如国庆节活动、春节活动等。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可以了解这些节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也可以增进和家长的情感交流。

借助家校合作强化班级管理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还能够将学生、家庭、学校三者紧密联系起来,起到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三)精细化管理与个性化教学促成双赢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班级管理与小学数学高效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为了实现双赢目标,教师可以采用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精细化管理类似高效的导航系统,确保班级管理和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减少班级管理和教学活动偏离目标的风险。个性化教学是一种灵活的教学策略,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效果。有了班级管理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够更好地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班级管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教师可以运用数学中的统计方法进行精细化管理,即在决定班级事务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学生的意见,并用数学工具分析数据,找出最优解决方案。例如,在学校准备给学生定制校服时,笔者引导学生参与调查统计,了解学生喜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经统计,喜欢红色的有9人,喜欢黄色的有6人,喜欢蓝色的有17人,喜欢白色的有4人;其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班级报到学校的颜色是蓝色。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使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增强班级的民主氛围。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水平,为他们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以教学“几何图形”为例。笔者根据学生的能力,将他们分为不同的小组,为每个小组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取得进步。这样的个性化教学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班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以教学“比例与百分比”为例。笔者组织学生开展班级野餐活动,让学生负责计算食物的数量,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吃到足够的食物。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可以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可以设立一些与数学学习相关的奖励机制。如笔者设立“数学之星”奖项,表彰在数学学习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这样的机制不仅能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够增强班级内部的竞争与合作氛围。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教师融合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教学,既能够完善班级管理的不足之处,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班级氛围,又能够帮助学生吸收和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结语

有效的班级管理对于开展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有序、和谐的环境,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小学数学高效教学,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合作的乐趣,这有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使班级更加团结。班级管理与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深度融合,能够实现班级管理目标与数学教学目标的统一,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淑蓉,张伟军,钟刚,等.如何进行小学高效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有效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9):204-205.

[2]赵红.小学数学教学高效性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结合[J].新课程(中),2017(3):243.

[3]何灼英.如何进行小学数学高效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有效结合[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2):119,121.

[4]巩志芳.小学数学高效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结合对策[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