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幼儿园自主游戏中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策略
作者: 何瑶【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深化的当下,幼儿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不仅要关注幼儿是否掌握学习技能,还应关注幼儿是否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自主游戏是以幼儿为核心的游戏活动,也是学前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在提升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聚焦幼儿园自主游戏和学习品质的内涵,讨论教师如何在组织自主游戏前、组织自主游戏中、组织自主游戏后三个阶段科学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习品质;自主游戏;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何瑶(1987—),女,贵州省普安县高棉乡幼儿园。
幼儿园自主游戏能够挖掘幼儿的潜力,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发展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在组织游戏活动时,教师要把握好介入游戏活动的时机,给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一、幼儿园自主游戏与学习品质的内涵
(一)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内涵
幼儿园自主游戏是适应幼儿内部需要产生的,由幼儿主导的活动。在玩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选择活动材料、活动同伴,确定游戏主题和游戏内容。在游戏中和同伴发生冲突时,幼儿也需要想办法解决。自主游戏同样需要规则,但自主游戏中的规则不是教师制订的、外在的、强加给幼儿的,而是幼儿在游戏中约定俗成的。也就是说,在组织幼儿园自主游戏时,教师应以观察者和辅助者的身份出现,仅在必要环节提供支持,如给幼儿投放材料、提供安全保障等,确保幼儿乐意参与游戏并且在游戏中受到教育[1]。教师组织幼儿园自主游戏的目的应为促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强化幼儿的活动体验感,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幼儿学习品质的内涵
幼儿的学习品质是指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教师应“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而且“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教师可以在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给幼儿提供适当的支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认知力与专注力、反思力与调节力。
二、在幼儿园自主游戏中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策略
(一)自主游戏前:材料提供为主,调动幼儿兴趣
幼儿的学习品质不是凭空形成的,而是在玩、做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因此,教师应该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让幼儿动起来,从而顺利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调动幼儿的兴趣可以促使幼儿动起来。为此,教师需要在组织自主游戏前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使幼儿对自主游戏产生充分期待[2]。陈鹤琴认为,幼儿很少空着手玩,必须有相应的材料辅助幼儿才能玩起来,幼儿玩的欲望才能得到满足。
1.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材料
幼儿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特点和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投放游戏材料时不能一概而论,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化需求,确保每名幼儿都能在游戏材料的刺激下产生游戏兴趣[3]。
小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对较弱,他们可能难以自主对材料进行进一步探索,面对这些幼儿时,教师可以提供高结构游戏材料,帮助他们快速进入游戏情境。大班幼儿的表达能力较强,生活经验相对丰富,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面对大班幼儿时,教师可以更多地提供低结构游戏材料,支持他们发展。例如,小班幼儿和大班幼儿在沙土区游玩时,教师可以给小班幼儿提供小推车、铲子、水桶、球、塑料瓶等材料,以调动这些幼儿玩游戏的兴趣,让他们在玩高结构材料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学习品质;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给大班幼儿提供pvc管、轮胎、儿童伞、绳子等材料,引导他们继续探索、冒险,对材料进行二次创造。
除此之外,面对小班幼儿时,教师还要尽量提供种类丰富的材料,包括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的教育材料,积木、橡皮泥等建构类材料,球、毽子、滑板等运动类材料。
2.提供可操作材料
教师给幼儿提供游戏材料的目的是让幼儿专注地玩游戏,发展多方面的学习品质。因此,教师也应该给幼儿提供可操作材料,为幼儿持续探索提供支持。
例如,在幼儿玩吹泡泡自主游戏时,笔者发现幼儿对五颜六色的泡泡感到好奇,迫切地想知道泡泡的来历。此时,笔者抓住教育契机,给幼儿提供泡泡瓶和吸管,让幼儿动手、动嘴,尝试自己吹出泡泡。但是,笔者发现很多幼儿很快就放弃了尝试自己吹出泡泡,因为吸管较短,幼儿尝试很多次也没有成功。在发现这个问题后,笔者重新投放材料,给幼儿提供更长的软吸管,支持幼儿继续尝试吹泡泡。幼儿拿到新材料后,立即进入游戏状态,继续探究泡泡产生的原理。
3.提供数量适宜的材料
丰富的游戏材料固然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师也应该把握好投放材料的数量。如果教师投放的游戏材料过多,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游戏材料分散,这不利于幼儿形成认真专注、坚持探索的学习品质;如果教师投放的游戏材料过少,幼儿无法发挥想象力充分利用材料玩游戏,也难以形成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学习品质。因此,教师要给幼儿提供数量适宜的游戏材料。
(二)自主游戏中:观察引导为主,培养幼儿学习品质
在玩自主游戏前和玩自主游戏时,幼儿处于不同的状态。在进入游戏状态后,幼儿的注意力相对集中,此时教师要做的事就是在一旁耐心观察幼儿,仅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幼儿,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4]。在介入自主游戏时,教师应该遵循进退有度、立足矛盾冲突的原则。
1.进退有度
自主游戏的特点是幼儿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在介入自主游戏时,需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减少对幼儿的干预和盲目指导。当然,幼儿学习水平有限,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常常在玩游戏时出现问题,教师也不能完全让幼儿自己在一旁玩耍。综合来看,教师在介入自主游戏时应该做到进退有度,在认真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后,在合适的时间给幼儿提供适度的帮助。
例如,在组织“色彩的秘密”自主游戏时,笔者给幼儿提供了瓶子、颜料、木棒、水等材料,鼓励幼儿自主探究颜色的秘密。调出鲜红色后,幼儿小明很开心,马上和周围的同伴分享自己的调色作品。对此,笔者及时肯定小明的尝试结果,并给小明提供建议:“还有其他颜料哦,再试试调别的颜色吧!”在笔者的引导下,小明将注意力集中到手上的其他材料,继续玩调色游戏。
又如,笔者发现在泥塑区的幼儿小红制作进度较慢,别的幼儿已经开始给泥塑作品上色了,而小红仍在认真地修改自己的泥塑作品。此时,笔者没有介入游戏,催促小红按照流程给泥塑作品上色,因为这样做会使小红的游戏过程被打断,不利于她形成认真专注、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学习品质。直到小红认为自己修改好泥塑作品后,笔者才称赞小红的作品并提醒她:“那么下一步是什么?要完成这个作品,我们还需要怎么做呢?”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在观察后,确定小明的学习热情高涨,充满探究欲,所以及时引导小明继续探索;而小红仍在专心修改自己的作品,所以教师没有在此时介入,期望可以确保幼儿在玩游戏时的自主性。
2.立足矛盾冲突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不同幼儿的生活经验、学习水平、社会交往能力有所不同。在自主游戏中,幼儿之间难免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在组织自主游戏时,教师要重视幼儿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
例如,在某次自主游戏中,幼儿莉莉完成绘画作品后主动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然而一旁的幼儿欧阳却忽然冒出—句话:“这幅画一点都不好看。”莉莉并没有理会欧阳说的话,于是欧阳继续用挑衅的语气说:“你画的狗太丑了!”听了欧阳的话,莉莉的情绪受到影响,忍不住回应:“你的画才丑呢!”欧阳则表示:“你都没有看过我的画,凭什么这么说?”就这样,两位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吵了起来。笔者了解情况后,拿着莉莉的画认真看起来,发现莉莉画的是一只法国斗牛犬,这种狗既像兔子,又像小猪,懒洋洋的,惹人喜欢。发现这一点后,笔者和莉莉说:“你画的是法国斗牛犬对吗?这种狗很可爱。”听了笔者的话,莉莉开心地点点头。此时,笔者顺势用手机搜索法国斗牛犬的图片,给欧阳展示这一品种的狗,让欧阳明白,莉莉其实是根据真实的法国斗牛犬的模样画的画。在看了图片后,欧阳的情绪逐渐平复,但是他依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笔者继续引导道:“你还记得以前和老师一起读的绘本《古怪的山羊》里面的故事吗?”欧阳回忆了绘本情节:“在《古怪的山羊》里,小兔子发现自己家里出现了一只古怪的山羊,它十分害怕。后来发生了一连串故事,小兔子渐渐发现,长相奇怪的山羊并不是坏人,反而心地很善良。”笔者及时由此类推:“是的。你记不记得,当时我们说,大家不应该以貌取人。其实我们对狗狗也应该是一样的态度,不能因为狗狗的长相不符合自己的想法,就随意用带有攻击性的语言。”在笔者的引导下,欧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莉莉道歉,两人和好如初。
(三)自主游戏后:记录分享为主,巩固学习成果
在玩自主游戏之后,幼儿可能仍然处于热情高涨的活动状态,对游戏过程中的细节记忆犹新。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记录和分享,这样做可以有效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5]。
1.记录游戏过程,描述游戏感受
在幼儿刚刚结束游戏,仍有较高兴致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用绘画等方式记录游戏过程,再尝试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游戏感受。
例如,某次组织自主游戏后,笔者从幼儿很喜欢玩滑梯游戏这一点出发和幼儿互动:“你们从滑梯上滑下来的感受是什么呢?”有幼儿说:“滑下来的时候,我觉得热乎乎的,屁股要烧着了。”也有幼儿说:“滑下来的时候,我觉得冷冷的,很凉快。”面对幼儿的不同回答,笔者没有进行过多引导,而是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游戏过程画下来,并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2.分享游戏经验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自主游戏后组织分享活动,鼓励幼儿分享游戏经验,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受和知识,以及改掉不足之处。
结语
综上所述,学习品质是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必备素养,自主游戏是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载体。教师应该认识到学习品质对幼儿的重要性,在组织自主游戏前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给幼儿提供适合他们的游戏材料;在组织游戏时认真观察幼儿的游戏状态,适时介入游戏活动;在自主游戏后鼓励幼儿记录自己的游戏过程、描述自己的游戏感受以及分享自己的游戏经验,借此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姚紫嫣.幼儿园自主游戏中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策略[J].求知导刊,2024(1):134-136.
[2]陆祎.浅析在幼儿园自主游戏中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8):170-172.
[3]程佳妮.探析幼儿园自主游戏中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1(4):76-77.
[4]卢小丽.幼儿园自主游戏中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4):170-172.
[5]郝娟.幼儿园自主游戏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