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养老社区中老年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与运行机制
作者: 戚志明[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将老年教育融入智慧养老社区已成为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基于智慧养老社区老年教育面临的发展困境,构建智慧养老社区中老年教育生态系统的教育资源、学习环境、服务模式和技术支撑四要素理论模型。进一步应用该模型,提出建设多元化与动态化更新的教育资源、打造智能化与人性化并重的学习环境、发展差异化与社区化融合的服务模式、提供安全化与高效化并重的技术支撑等策略,为智慧养老社区老年人群体打造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老年教育生态系统,并从资源整合、环境需求、服务创新和技术协同四个维度分析智慧养老社区中老年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以期为智慧养老与老年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智慧养老;老年教育;生态系统;运行机制
[作者简介]戚志明(1979- ),女,江苏徐州人,广东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研究员,硕士。(广东 广州 51009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新时代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VKA220009)、2024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质生产力赋能老年教育的发展策略与实践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4GXJK583)和2022年广东省教育厅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终身教育视域下老年教育体系构建策略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2WTSCX1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5)03-0080-09
一、引言
智慧养老作为一种集信息技术、健康管理、社区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可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1]。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智慧养老事业发展。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普惠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兼顾老年人需求的智慧社会”,为智慧养老社区发展指明方向。与此同时,老年教育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手段[2],已成为我国老年教育体系及构建智慧养老社区的重要一环[3]。2024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字教育资源内容审核规范》,旨在“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进一步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安全有序汇聚,提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为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引。为此,将老年教育融入智慧养老社区,不仅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认知能力、情感健康和社会参与度,还能促进社区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已对智慧养老进行了初步研究。张伶俐立足于“智慧国家”背景,深度分析新加坡老年人数字融入举措,指出新加坡通过“智慧国家计划”和“成功老龄化行动计划”两大国家战略,为老年人创造接触、学习和应用数字技术的渠道,并鼓励其主动参与国家建设、社会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4]。唐魁玉等发现,促进子代技术反哺、建构社区信息场域、强化新媒体宣传以及完善老年教育体系等措施,能够有效实现中国式智慧养老能力现代化[5]。申琦等分析我国智慧养老政策演化历程后,指出智慧养老政策仍面临设计单一、内容粗放、分布差异明显等挑战,未来需要强化跨部门协同治理,关注老年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和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以提高老龄社会治理能力[6]。然而,现有文献关于如何在智慧养老社区中开展老年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智慧养老社区”和“老年教育”作为主题词,仅检索到5篇文献,而且主要为居家智慧养老[7]、智慧养老平台[8]等方面的实践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围绕智慧养老社区中老年教育生态系统展开研究,在深入分析其现实困境的基础上,结合三大理论提出老年教育生态系统的四要素理论模型,进一步运用该模型探索智慧养老社区中老年教育生态系统的综合构建策略与运行机制,从而丰富现有文献。本研究旨在揭示老年教育在智慧养老社区中的独特价值,推动老年教育创新发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进一步提升智慧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智慧养老社区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智慧养老社区中老年教育发展困境分析
近年来,智慧养老工作方兴未艾。智慧养老社区中老年教育发展尽管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面临资源、环境、模式、技术等方面的困境,制约了老年教育生态系统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老年智慧教育资源稀少,教育鸿沟亟待跨越
现有老年教育资源与智慧养老社区需求之间存在偏差,而且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9]。从资源数量来看,不少智慧养老社区存在明显短板,如基础文化娱乐和健康养生课程虽有所涉及,但往往数量有限,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与此同时,高级技能培训、兴趣拓展等高端且专业的老年教育资源更加稀缺,并且大部分智慧养老社区难以触及上述资源,针对性的高端老年智慧教育资源数量较少。从资源分配角度来看,少数社区拥有丰富的老年智慧教育资源,不仅包括各类基础老年教育课程,还包含延伸至更高层次的知识探索和技能提升领域,并同时拥有优质的在线课程和先进智慧学习平台。而其他众多社区受资金、技术或人力资源等的限制,教育资源匮乏,甚至无法满足老年人基础学习需求。赵婷婷等人的调研结果显示,东北和东部地区老年教育参与者人数占比是中部和西部地区的2.37倍,说明老年教育参与者数量与教育资源分布均存在地区失衡现象[10]。这种资源分配不均衡现象导致老年教育生态出现“马太效应”,不仅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参与,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智慧养老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引发老年教育鸿沟问题。
(二)智慧学习环境亟须优化,学习体验有待提升
智慧学习环境作为智慧养老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劣直接关系到老年人学习体验的质量与满意度。我国智慧养老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且学习场所和设施规划配置缺乏足够经验指导,使得软硬件环境总体上均面临明显现实困境[11]。在硬件环境方面,一是基础设施陈旧,无障碍设施安装数量不足,使得学习环境营造不佳,限制了新技术应用与推广,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和舒适度要求;二是设备兼容性差,操作流程复杂,加之诸多技术设备在设计时未能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使用习惯与学习能力,如智能设备屏幕尺寸和字体显示大小不到位,使得老年人无法快速掌握设备操作方法。在软件环境方面,一是学习气氛欠佳,如部分智慧养老社区老年教育中志愿者陪伴学习和引导学习活动缺少,降低了老年教育的组织性和系统性,使得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削弱老年人学习动力;二是师资力量薄弱,智慧养老社区普遍缺乏具备信息化专业素养和老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团队,而且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创新水平不高,难以适应智慧学习环境下的老年教育要求。
(三)智慧服务模式较为单一,老年教育质量偏低
智慧养老社区中老年教育服务模式较为单一[12],特别是缺乏差异化和个性化服务。第一,由于老年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服务模式需要兼顾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极大地增加了服务模式多元化创新难度。例如,大部分智慧养老社区未给老年人配备能够随时随地辅助学习的移动设备,不利于老年人在超市购物时学习商品鉴别知识,无法支持老年人在户外散步时学习植物知识,尚未形成充分结合老年人生活场景的智慧服务模式。第二,智慧养老社区中老年教育服务与其他养老服务(如医疗、康复等)之间的衔接机制尚未完善,老年人面临诸多不便,造成智慧服务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第三,智慧养老社区中老年教育的远程学习智慧服务模式较为僵化,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教学模式,缺少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的深度互动和交流场景。在此情况下,老年教育服务质量偏低,容易受到师资水平、教学资源、管理水平、监管评估等多种因素影响,致使智慧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四)智慧教育技术门槛较高,老年教育普及受阻
智慧养老社区中的老年教育通常依赖于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质生产力技术[13],以及智能终端设备等的应用。这些技术应用无疑能够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前所未有的学习便利,但无形中也设下了较高技术门槛[14]。第一,不少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带来的生理机能下降,产生对新技术的陌生感以及学习能力减退,往往难以快速掌握新一代技术工具,从而在教育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例如,老年人可能很难理解双指缩放、长按拖动等手势操作,容易迷失在众多相似的应用图标中,进而在使用设备进行学习时产生挫败感。第二,部分老年教育课程只是将传统纸质教材内容电子化,并未充分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优势创造沉浸式学习体验,以致智慧教育技术尚未与老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第三,许多老年教育在线课程视频节奏较快,讲解方式专业且抽象,缺乏足够的实际案例支持和生动讲解,给老年人理解知识造成困难。上述较高的技术门槛使得老年人难以有效利用智慧社区的各种资源,制约老年教育普及。
三、智慧养老社区中老年教育生态系统的模型建构
(一)理论基础
智慧养老社区中老年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综合性体系,融合了现代科技与传统教育理念,旨在为老年人群体提供丰富、便捷、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环境。老年教育生态系统的理论基础具体涉及智慧养老理论、终身教育理论、社区教育理论等。
1.智慧养老理论。智慧养老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概念,旨在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老年人群体生活质量。该理论强调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致力于满足老年人群体的物质需求、社交需求、精神需求和安全需求。在老年教育生态系统中,智慧养老理论的应用体现在利用智能设备、在线学习平台等工具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为老年人群体提供远程学习、健康管理、社交互动等智慧服务,满足其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终身教育理论。终身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当贯穿于人的一生,是个体接受不同阶段、不同方式、不同类型教育的总和。该理论最早由法国教育家提出,并在国际组织机构和教科文组织大力推广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由此可见,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慧养老社区中,老年教育生态系统应秉持终身教育理念,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持续、全面的学习资源和支持,辅助老年人群体实现自我发展和价值提升。
3.社区教育理论。社区教育理论强调社区作为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的重要性,提出在社区范围内为居民充分提供教育服务,以满足居民的多样化学习需求。社区教育具有公益性、补偿性、扶弱性等基本属性。在智慧养老社区中,老年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应遵循社区教育理论,充分利用图书馆、文化中心、健身设施等社区资源,为老年人群体提供丰富的学习场所和活动。同时,智慧养老社区中老年教育应注重老年人群体的参与和自主性,鼓励老年人群体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促使老年人群体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二)模型建构
智慧养老社区中老年教育生态系统是指在智慧养老社区环境下,以老年人为主体,围绕其终身学习需求,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技术手段与社区服务平台,形成的具有开放性、互动性、持续性和创新性的教育生态体系。该系统以社区为依托,整合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方面资源,形成一个开放、共享、协同的老年教育生态。结合前文智慧养老理论、终身教育理论和社区教育理论来看,智慧养老社区中老年教育生态系统主要由教育资源、学习环境、服务模式和技术支撑等四大要素构成。
1.教育资源是智慧养老社区中老年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主要涉及课程内容、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内容。在智慧养老社区中,老年教育资源应体现多元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特点。具体而言,老年教育课程内容应涵盖健康养生、兴趣爱好、数字技能、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老年教育师资力量应具备专业知识、教学经验和同理心;老年教育教学设施应充分利用物联网、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提升学习体验和效果。另外,在老年教育生态系统中,老年人群体与教育资源之间的深度互动构成了系统运作的基础框架。一方面,老年人群体作为学习主体,通过积极参与各类老年教育学习活动,不仅能够有效获取并整合老年教育资源,还能在此过程中实现个人能力与认知水平的显著提升。另一方面,老年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动态更新机制,成为推动老年人群体持续学习、不断进步的关键驱动力。在这一过程中,老年人群体应积极参与老年教育学习活动并反馈学习需求;教育资源提供者则应关注老年人群体的学习体验和效果,并根据反馈结果优化和更新老年教育资源。
2.学习环境是智慧养老社区中老年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物理环境和虚拟环境两部分内容。物理环境应注重无障碍基础设施设计,确保老年人能够轻松、安全地参与学习活动;虚拟环境则应提供个性化老年教育学习空间,支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此外,老年教育学习环境应具备良好的互动性和协作性,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提高老年教育质量与效率。老年人群体与学习环境之间的互动共生关系,在老年教育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智慧养老社区设计合理、功能完备的良好学习环境,不仅能够为老年人群体提供舒适、高效的学习空间,还能有效激发其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成效。另一方面,老年人群体的参与度、学习路径选择等学习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其对学习环境的适应程度与满意度,进而为学习环境的持续优化提供宝贵实践依据。在这一过程中,老年人群体需主动适应并充分利用学习环境的各项功能,以实现最佳学习效果;学习环境提供者则需深入了解老年人群体的学习需求与行为习惯,不断对学习环境进行微调与优化,以构建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学习空间,助力老年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