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进展成效、存在问题与推进策略

作者: 郭广军 杨无敌 李昱

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进展成效、存在问题与推进策略0

[摘要]通过调查研究对H省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进展情况、有效性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存在产教融合政策供给不足、产教融合治理体系不健全、产教融合资源投入不足、产教融合实施有效性不足等方面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推进策略:健全产教融合配套法规政策,提升产教融合治理体系效能;创新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机制,提升产教融合运行机制效能;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效能;增强产教融合科技开发能力,提高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效能;健全产教融合教师管理制度,提高产教融合教师实践效能;健全产教融合支持保障制度,提高产教融合经费使用效能。

[关键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效性

[作者简介]郭广军(1971- ),男,湖南双峰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湖南省职业教育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厦门大学在读博士。(湖南  长沙  410004)杨无敌(1992- ),女,河南新乡人,厦门大学在读博士。(福建  厦门  361005)李昱(1989- ),女,湖南岳阳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湖南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高等教育产教融合质量协同治理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BJA200105)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4)11-0048-07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产教融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选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是职业院校的基本办学道路与模式,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1][2]。近年来,一系列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为H省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实习实训基地、职教集团(联盟)、产教融合型城市等一系列改革建设试点提供了政策指引和基本遵循,为创新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进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办学,指导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促进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提供了目标引导和行动指南。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进展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深化产教融合的针对性建议,旨在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设计。第一,H省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问题与推进策略调查。课题组从2022年7月20日开始,面向H省职业院校,通过问卷星平台开展线上“高质量发展背景下H省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问题与推进策略问卷调查”[3]。截至2022年8月18日,调查内容分为产教融合的进展及成效(总共设计了53个量表题,包括构建职业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完善产教融合政策支持体系五部分)、产教融合的主要问题与困难等。产教融合的进展及成效的每个问题分为“重视程度”“实施进展”“改革成效”三个评价维度和“非常高、非常快、非常好”“高、快、好”“一般”“不太高、不太快、不太好”“非常不高、非常不快、非常不好”五个评价标度,并相应赋值为5分、4分、3分、2分、1分,进行矩阵量表题调查。

第二,H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有效性调查。课题组于2022年5月,首先通过文献法和专家法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然后针对每个三级指标设计了“很差、差、一般、好、很好”五级的李克特量表题,分别赋值1分、2分、3分、4分、5分,每个量表题有2~5个问题;最后开发了“H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有效性调查系统”[4]及产教融合有效性指数计算模型。

2.对象样本。“高质量发展背景下H省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问题与推进策略问卷调查”共收到问卷1735份,其中高职院校1058份、中职学校677份;样本数据来自全省102所职业院校,其中高职院校49所、中职学校53所。H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有效性调查样本院校共10所,其中教育厅直属高职院校5所、地方高职院校5所,每所高职院校提供一套测试数据。

二、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进展成效

1.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进展情况。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H省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问题与推进策略问卷调查”的量表数据分析看,53个方面工作平均得分为3.88,其中最高得分4.05,最低得分3.76。五个一级维度的进展情况分析如下:

第一,构建职业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的进展与成效较好。在产教融合同步规划(3.97分)、专业与产业体系相匹配(4.02分)、专业动态调整退出机制(4.01分)、优化职业教育专业体系(4.05分)、支持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3.89分)等方面的进展与成效都比较好,其均分值都在中值以上。

第二,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的进展与成效一般。首先,产教融合中支持企业举办参与职教机制(3.99分)、职教混合所有制改革(3.90分)、支持企业以要素参与职教的机制(3.92分)、企业参与教学改革的机制(3.98分)、学校产业学院和企业产业学院等建设机制(3.96分)、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机制(3.97分)、学生岗位实习制度落实(4.05分)、企业技术技能大师名师聘任制度落实(3.91分)等方面的进展与成效都比较好,其均分值都在中值以上。其次,产教融合中教师企业访学实践制度落实(3.86分)、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合作制度建设(3.78分)、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机制(3.78分)、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成果应用转化机制(3.79分)、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进展(3.78分)、产教融合服务企业职工教育培训(3.82分)、产教融合集团(联盟)实体化运行(3.80分)、产教融合中国企的示范作用(3.79分)、产教融合专业建设改革(3.84分)等方面的进展与成效相对差一些,其均分值都在中值以下。

第三,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的进展与成效较好。首先,产教融合环境建设改革(3.88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改革(3.92分)、产教融合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3.99分)、产教融合实践性教学课时保证(3.96分)、产教融合赋能师资队伍建设(3.89分)等方面的进展与成效都比较好,其均分值都在中值以上。其次,产教融合学徒制四级体系建设改革(3.85分)、产教融合中国特色学徒制管理与标准改革(3.85分)、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落实(3.83分)、职业教育分类招生考试改革(3.86分)、产教融合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制度改革(3.87分)、学校产教融合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3.85分)、学校产教融合教学科研治理制度建设(3.86分)、产教融合教育培训服务供给能力改革(3.86分)、产教融合课程学分转换互认改革(3.80分)、产教融合对外交流合作(3.80分)等方面的进展与成效相对差一些,其均分值都在中值以下。

第四,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的进展与成效较好。首先,产教融合对口帮扶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3.95分)、产教融合行业社会组织协调指导作用(3.91分)、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3.90分)等方面的进展与成效都比较好,其均分值都在中值以上。其次,产教融合市场服务组织规范发展(3.87分)、产教融合考核督导建设(3.88分)等方面的进展与成效相对差一些,其均分值都在中值以下。

第五,完善产教融合政策支持体系的进展与成效一般。首先,产教融合城市、行业、企业建设(3.89分),产教融合领军人才、产业教授、湖湘工匠建设(3.90分),产教融合中实习实训学生保险政策落实(3.96分)等方面的进展与成效都比较好,其均分值都在中值以上。其次,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实施(3.87分),产教融合园区建设(3.88分),产教融合拨款机制建设(3.84分),产教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制度建设(3.81分),产教融合财税用地支持政策(3.81分),产教融合金融支持政策(3.76分),产教融合配套的分配、人事、编制制度改革(3.78分)等方面的进展与成效相对差一些,其均分值都在中值以下。

2.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性。第一,H省10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有效性的具体得分情况。本研究对H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有效性的程度采用五分制计分,数值越低表示有效性越低。首先,产教融合支持有效性。制度支持方面,组织机构运行3.70分、管理办法执行3.80分、激励制度实施3.98分;院校支持方面,院校投入资金3.65分、行企投入资金3.38分;平台支持方面,产业学院运行3.17分、职教集团运行2.90分、实训基地运行4.30分、科技平台建设3.40分(具体见表1)。其次,产教融合过程有效性。专业设置方面,专业设置调整3.60分、专业产业匹配度3.55分;协同育人方面,培养方案制订3.53分、课程体系建设3.60分、教材资源建设3.74分;试点改革方面,1+X证书试点3.00分、现代学徒制试点3.30分;学生实习方面,学生企业实习2.85分、企业订单班培养4.20分;教师实践方面,教师数量充足2.90分、教师企业实践2.80分、行企兼职教师3.33分、“双师型”教师3.10分(具体见下页表2)。最后,产教融合产出有效性。培养质量方面,就业创业率2.90分、教学成果奖3.30分、教学能力奖3.72分、学生技能奖3.72分;协同创新方面,纵向科研项目3.50分、横向科研项目3.58分、技术服务经费3.05分、授权专利软著3.60分、科技成果奖2.45分;社会服务方面,非学历培训人次数3.70分、职业培训到账经费3.80分;满意度方面,毕业生满意度3.98分、在校生满意度3.65分、教职工满意度3.38分、行业企业满意度3.17分、家长满意度2.90分;影响力方面,社会影响力4.30分、国际影响力3.40分(具体见下页表3)。

第二,对H省10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有效性得分情况的进一步分析。在40个三级指标中,高于平均分值的有21项,低于平均分值的有19项,其中低于3.0分的有7项。首先,从整个三级指标项有效性平均分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有效性的整体平均水平处于中位阶段,与产教融合有效性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尚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持续深化。实证研究显示,10所样本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有效性的平均指数为3.48,有效性平均分为69.6。其次,从各三级指标项有效性平均分较高指标项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有效性在实训基地运行、企业订单班培养、毕业生满意度、职业培训到账经费等方面处于较高位阶段,但整体上尚有一定发展空间。实证研究显示,10所样本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有效性排位在前的七项三级指标的平均分为4.05。最后,从各三级指标项有效性平均分较低指标项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有效性在科技成果奖、教师企业实践、学生企业实习、教师数量充足等方面处于低位阶段,需要高度重视,完善有效机制,提升水平成效。实证研究显示,10所样本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有效性的倒数七项三级指标的平均分为2.81。

三、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结合相关文献研究,课题组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H省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问题与推进策略问卷调查”[5]中开放式问答题“产教融合的主要问题与困难”的调查数据分析看,H省职业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方面取得进展与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产教融合政策供给不足。由于产教融合配套的法规政策、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学习不透切,导致现有产教融合政策难以有效落地。激励措施不够具体和有力,产教融合成果转化通道不畅,利益分配制度不完善,财税土地支持政策落实困难。校企缺乏深入的合作模式和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合作大多流于形式与表层,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此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的多元主体权责不清,缺乏明确法律依据。产教融合风险主要由学校承担,一旦合作失败将对学校产生负面影响,使得学校存在较多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