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赋能老年教育模式变革的表征、动因与路径
作者: 曾光 佟景泉 黎新华[摘要]面向智能时代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要从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境升级、教学互动增强、教师角色转变等维度,分析人工智能赋能老年教育模式变革的表征,明晰“变革什么”;从人口老龄化、数智化转型、教育公平性、个性化诉求等维度,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老年教育模式变革的动因,揭示“何以变革”。据此,构思人工智能赋能老年教育模式变革的5种典型样态,并从贯彻赋能思维、对标赋能场景、融合智能技术、搭建智能平台、创设智能助手等维度,提出人工智能赋能老年教育模式变革的实施举措,回答“如何变革”。
[关键词]人工智能;老年教育;情感支持;智能化学习系统
[作者简介]曾光(1990- ),男,广东河源人,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硕士;佟景泉(1984- ),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黎新华(1969- ),男,湖北通城人,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广东 广州 51063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广东省继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类项目“‘人工智能+老年教育’的融合创新研究:困境分析、技术赋能及体系构建”(项目编号:JXJYGC2022GX443,项目主持人:曾光)、2022年广东省继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类项目“凤凰街‘智慧助老——长者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提升’社区教育示范基地”(项目编号:JXJYGC2022GX313,项目主持人:佟景泉)和2022年广东省继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类项目“岗课赛证融通与学分银行建设协同发展的机理研究——基于学习成果互认视角”(项目编号:JXJYGC2022GX444,项目主持人:佟景泉)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4)13-0070-07
一、引言
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发展银发经济,强调满足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人民福祉。老年教育作为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老年人多元需求的重要载体。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对老年教育的需求也不断攀升,而当前我国老年教育资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学习需求[1]。因此,亟须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在人工智能浪潮的冲击和影响下,教育领域正经历一场深层次变革,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教育新形态。老年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受到深刻影响。智能技术赋能老年群体能力提升已成为促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在此背景下,探讨人工智能赋能老年教育模式变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强调运用信息技术服务老年教育。2021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再次强调要创新发展老年教育。国内众多学者也对人工智能赋能老年教育进行了研究,相关研究视角主要聚焦发展理据[3]、价值向度[4]、风险表征[5]、困境分析及其应对策略[6]等方面,对人工智能赋能老年教育模式变革的创新样态研究则较少。
本研究面向智能时代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分析人工智能赋能老年教育模式变革的表征,明晰“变革什么”;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老年教育模式变革的动因,揭示“何以变革”;据此提出人工智能赋能老年教育模式变革的典型样态及实施举措,回答“如何变革”,以期对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所启示。
二、人工智能赋能老年教育模式变革的表征
表征是指通过某种方式来表示或展示某个事物的特征、性质或状态[7]。于本研究而言,表征指的是人工智能赋能老年教育模式变革所呈现出的特征、特点或表现形式,即“变革什么”。对表征的探索,有助于深入理解人工智能赋能老年教育模式变革的特征和影响,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和促进变革。
(一)教学模式革新,更注重个性需求
在传统老年教育模式下,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课程也较为固定,难以满足老年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促进了老年教育的教学模式革新,使其能够满足老年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第一,基于老年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认知能力差异,为老年学习者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提高老年学习者学习积极性。第二,合理运用图片、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元素,为老年学习者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同时,支持在线学习、远程教学、可视化交互教学等多种学习方式,提高老年学习者学习兴趣。第三,实时监测老年学习者的学习数据和学习状态,并自动分析监测数据,判断个体学习状况与个性学习需求,据此自动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与个性内容的推送,提升老年教育服务质量。
(二)教学资源优化,更注重贴近生活
在传统老年教育模式下,教学内容较为陈旧,相应的教学资源制作也较为粗糙,且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得不够紧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年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促进了老年教育的教学资源优化,使其更加贴近老年学习者的生活实际。第一,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结合老年学习者的生活实际,整合和挖掘海量的教学资源,让每位老年学习者都能找到自身实际所需的学习内容。例如,智能化学习系统可以根据老年学习者的兴趣和生活习惯,自动推荐像园艺、烹饪、健康养生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内容。第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个性化学习路径定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老年学习者的个人兴趣、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为每位老年学习者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计划和资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满足个性化需求。例如,基于智能技术为对绘画感兴趣的老年学习者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智能化学习系统首先评估老年学习者的基本绘画技能,然后据此提供从基础到进阶的定制学习内容,并根据学习进度和反馈调整课程难度和内容。第三,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资源动态更新,确保教学内容始终与时俱进,提高老年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在老年健康饮食课程中,智能化学习系统会根据最新的营养学研究和健康指南,定期更新课程内容,确保老年学习者能够获得最新的健康信息和饮食建议。
(三)教学环境升级,更注重安全舒适
在传统老年教育模式下,存在场地简陋、资源有限、设施陈旧等问题,缺乏针对老年学习者特殊需求的专门设计,难以满足老年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现实需求。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促进了老年教育的教学环境升级,使其更注重创造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第一,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硬件环境升级,提供智能化服务和管理。例如,升级智能安防系统,实现教学场所的安全监控和管理,保障老年学习者的人身安全;升级智能温度控制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等,实现基于老年学习者个性需求的智能自适应调节,为老年学习者提供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第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软件环境升级,提供可视化交互教学。例如,通过AR、VR、MR等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仿真学习场景,让老年学习者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的真实性和趣味性。第三,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支持环境升级,提供个性化学习辅助服务。例如,通过智能语音助手、智能学习平台等,帮助老年学习者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交流,并提供智能化的学习建议和学习反馈。
(四)教学互动增强,更注重情感支持
传统老年教育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在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与老年学习者的互动不足,难以及时了解老年学习者的情感状态和心理需求,给予的情感支持和人文关怀也有限。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增强了老年教育的教学互动,使其更关注老年学习者的情感状态和心理需求。第一,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基于智能问答、虚拟现实、智能学习伙伴以及社交化互动平台等,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互动方式,增强学习的参与度和趣味性。第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基于老年学习者语音、表情等数据的分析结果,自动判断老年学习者的情感状态。教师据此与老年学习者进行情感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及时给予情感支持,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第三,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提供多种形式的辅助工具,如智能导学系统、智能语音助手等,帮助老年学习者更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料、解决学习问题。
(五)教师角色转变,更注重心灵陪伴
传统老年教育模式下,教师的角色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学习过程的监督者,更多关注老年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较少关注老年学习者的情感需求,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资源推送的精准度,使得教师从烦琐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转而更加关注老年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情感需求,实现向学习引导者、心灵陪伴者的角色转变。此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人机协同教学将成为老年教育的新常态,真人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教学主体,而是与AI教师共同构建一个多元化教学团队。AI教师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精准的学习分析能力,通过语音交互、情感分析、智能推荐、行为识别等形式,与老年学习者进行互动,解答他们的疑惑,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真人教师则以其深厚的教育背景、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面对面交流、耐心倾听、真诚关怀等方式,更多地去关注老年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情感需求,为老年学习者提供心灵上的陪伴。通过人机协同教学,AI教师与真人教师得以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最大效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老年教育质量。
三、人工智能赋能老年教育模式变革的动因
动因是指引起行动、产生结果或改变的原因或动机。对本研究而言,动因指的是影响人工智能赋能老年教育模式变革的动力及原因,即“何以变革”。对动因的探索,有助于深入理解影响人工智能赋能老年教育模式变革的要素,为推动变革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一)人口老龄化,推动老年教育需求增长
根据联合国的划分标准,当一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2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4%的时候,则认为该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8]。按此标准,我国当前已全面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在此背景下,对持续学习有浓厚兴趣、对自我提升有强烈需求以及对弥合“银发数字鸿沟”有迫切渴望的老年人数量显著增长,同步推动了老年教育需求的极大增长。老年教育需求增长也引发了一些问题。第一,传统老年教育模式受限于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因素,难以满足广大老年学习者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第二,老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学习能力下降、身体状况减弱等挑战,需要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和情感支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可以为老年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课程,满足老年学习者的多元需求。其次,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可以为老年学习者提供智能化学习辅助,促进老年教育提质增效。最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可以针对老年学习者开发智能聊天机器人等应用,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灵陪伴。
(二)数智化转型,促进老年教育模式转变
2024年1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对全年教育工作重点任务作出部署,其中明确提出要不断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推动教育创新发展的关键突破口,为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动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也将推动老年教育朝着个性化、智能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创新发展,促进老年教育模式的显著变化[9]。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老年教育可以精准满足每位老年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同时通过在线学习、远程授课、可视化交互等方式,增强学习互动性和趣味性,提升老年学习者参与度和学习体验,使老年学习者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实现处处可学、时时能学。
(三)教育公平性,要求老年教育均衡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反映在教育领域,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热切期盼与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且发展不均衡[10]。在老年教育领域,同样存在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且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国家开放大学赵婷婷等学者的调研数据[11]显示,东北和东部地区受访者参与老年教育的占比达36%,中部和西部地区则仅有15.2%,反映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老年群体参与老年教育的不均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区域老年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老年教育同样需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确保老年教育公平、公正。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可以将优质教育资源同步推送给有需求的老年人,解决一些地方开展老年教育场地和师资的限制问题,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学”,有助于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老年教育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