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现状分析与缓解策略
作者: 焦娇 陈亚军[摘要]办好职业教育,关键在教师,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需要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而青年教师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承受压力情况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各学校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完善、教科研任务较重等问题。从外部压力源来看,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产业转型升级、学校治理能力提升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要重视教师发展,分段分类开展青年教师培养;优化管理服务,多措并举减轻青年教师负担;推进依法治校,支持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做好服务保障,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缓解策略
[作者简介]焦娇(1988- ),女,陕西铜川人,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陈亚军(1980- ),男,陕西西安人,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正高级经济师。(陕西 西安 71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陕西省“大思政课”建设均衡发展示范高校建设项目“铸魂育人 打造煤炭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高地”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陕教工函〔2022〕248号)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4)19-0087-06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而青年教师则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然而,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青年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这些压力不仅影响了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对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深入探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来源,并提出有效的缓解策略,对于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和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现状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状况,项目组设计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压力现状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括工作任务、工资福利、发展空间、人际关系、管理机制、外部环境等六个方面21道选择题。后续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开展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30份,回收有效问卷310份。调查对象涉及陕西、云南、吉林、河北等多个省份的26所高职院校,每个学校不超过15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体调研结果如下。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总体压力程度分析
本研究通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压力得分均值(满分5分)来衡量青年教师总体压力程度。总体来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个人感受到的压力较大(3.46分),47.41%的青年教师感受到很大压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工作任务、工资福利、发展空间、管理机制、外部环境五个方面的压力得分均在3分以上,巨大压力成为影响青年教师群体发展的重要障碍。
在各项压力来源中,职称评审条件较高(3.96分)、承担职责范围以外的事务(3.65分)、科研任务较重(3.64分)、学校频繁修改政策(3.59分)、付出与所获薪酬不成比例(3.57分)位居前列。具体而言,这5项压力来源中,既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职责范围之内、促进自身职业发展中产生的压力,又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责范围以外的、阻碍教师个体发展的额外压力。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自身发展而言,日益严峻的内、外部环境极大加剧了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难度。科研教学人员持续增加、青年人才质量日益提升、高校市场化机制的引入及由此衍生的关联性制度改革导致了高校教师团队“内卷”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面临压力也随之增大[1]。以压力排名第一的职称评审条件为例,职称评审与教师的学术地位、工资待遇等直接相关,对青年教师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受到评审指标的限制,教师之间的竞争较大,进一步增加了评审难度。同时,教师承担职责范围以外的事务也对青年教师造成较大压力。青年教师选择高职院校的原因主要有高职院校的要求低于本科院校、相对轻松的工作环境、超出预期的职业发展等[2]。在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将大量教师岗位职责之外的任务安排给青年教师,而相应的激励机制又不健全,让青年教师觉得与其职业期待不符。总而言之,这一系列因素成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
为便于分析,将个人感受较大、很大压力归为“高压力”。从教师自身条件入手进行分析,在性别方面,男教师感受到高压力的占比(45.68%)大于女教师(43.86%);在年龄结构方面,35岁至40岁年龄组的教师压力感受较为突出,感受到高压力的占比为63.34%,最低的是30岁以下年龄组(30.39%);在婚姻状况方面,已婚教师感受到高压力的占比(51.35%)大于未婚教师(34.62%)。可以看到,35~40岁年龄组的教师和已婚教师的压力远大于其他年龄段及未婚教师。在工作之外,子女教育、父母赡养、突发疾病等因素也给教师们造成了较大压力。如果再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势必会加重其负担。
从教师工作经历入手分析,在学历方面,本科学历教师感受到高压力的占比(65%)大于硕士研究生(43.58%)、博士研究生(28.57%),学历越高压力越小;在辅导员经历方面,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感受到高压力的占比(46.83%)大于一般教师(34.04%);在职称方面,中级职称教师感受到高压力的占比(59.26%)大于初级职称(36.24%)和高级职称(42.86%);在工作年限方面,工作7年以上的教师感受到高压力的占比(62.03%)大于工作4~6年教师(48.57%)和3年以下教师(33.34%),呈现出年龄越大压力越大的态势;在教师工作地域方面,西部地区教师感受到高压力的占比(49.25%)大于东部地区教师(38.98%)。可以看出,低学历、中级职称、从事学生工作、长工作年限教师高压力占比更大。一方面,低学历教师想要实现职称晋升困难更大,从中级职称到高级职称的跨越难度也更大,这无疑加剧了低学历与中级职称教师的压力;另一方面,学生工作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由于高职学生生源的多样性,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与青年教师理想中的学生存在差异,这对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造成了较大负担。受地方经济条件影响,东部地区教师的福利待遇高于西部地区教师,教师职业的幸福感、获得感更高。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多维度分析
1.个人发展角度。女教师更加关注培训和进修机会,其在缺少参加培训与进修学习机会高压力、工作与进修学习冲突高压力方面的占比(33.53%、46.82%)均大于男教师(23.46%、34.57%);而男教师更加关注上级认可与自我发展目标,在上级不够重视和认可高压力、自我要求较高而实际较难达成目标高压力方面的占比(45.68%、53.09%)均大于女教师(36.42%、50.86%)。有过辅导员、班主任经历的教师更加关注个人发展,其在缺少参加培训与进修学习机会高压力占比、工作与进修学习冲突高压力、上级不够重视和认可高压力、自我要求较高而实际较难达成目标高压力方面的占比(34.78%、45.89%、42.03%、53.62%)均大于无辅导员班主任经历的教师(10.64%、29.78%、27.66%、42.55%)。从教师工作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教师的培训机会和培训冲突小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教师在缺少参加培训与进修学习机会高压力、工作与进修学习冲突高压力方面的占比(25.21%、39.49%)均低于西部地区教师(34.82%、45.93%)。
2.工作任务角度。在教学任务压力方面,工龄3年以下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34.78%,工龄4~6年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54.06%,工龄7年以上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46.83%。可以看出,工龄在4年以上的教师压力相对较大。在科研任务压力方面,工龄3年以下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38.4%,工龄4~6年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59.46%,工龄7年以上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70.89%。可以看出,随着工龄的增长,教师的科研压力越来越大,而且高于教学工作带来的压力。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工龄增长,教师教学能力日益提升,而工龄增长带来的职称提升却对科研任务提出更高要求,从而带来了更大压力。在承担职责范围以外的事务方面,工龄3年以下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44.93%,工龄4~6年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64.86%,工龄7年以上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60.76%。可以看出,教师更愿意做好分内工作,对职责之外的事务比较抗拒。在工作反馈方面,由于工作缺乏积极的反馈造成的压力,工龄3年以下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34.06%,工龄4~6年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45.95%,工龄7年以上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46.84%。从工作付出与回报方面看,由于付出与所获薪酬不成比例造成的压力,工龄3年以下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47.10%,工龄4~6年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70.27%,工龄7年以上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56.96%。
3.管理机制角度。对学校频繁修改政策的压力感受,工龄3年以下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44.93%,工龄4~6年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64.86%,工龄7年以上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62.02%。对教师而言,学校修改政策导致教师需要跳出以往的舒适圈,并适应全新规定,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从而产生压力。对学校量化考核与评比的压力感受,工龄3年以下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42.03%,工龄4~6年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48.65%,工龄在7年以上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64.56%。对于内部民主决策的压力感受,工龄3年以下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26.81%,工龄4~6年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48.65%,工龄7年以上的高压力占比为48.10%。关于职称评审条件的压力感受,工龄3年以下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59.42%,工龄4~6年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67.57%,工龄7年以上的高压力占比为83.55%。可以看出,教师对于涉及自身利益的职称评审条件比较关注,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压力越来越大。关于制度执行不透明、不规范的压力感受,工龄3年以下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41.31%,工龄4~6年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59.46%,工龄7年以上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54.43%。
4.外部环境角度。在教师与同事关系协调方面,工龄3年以下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23.91%,工龄4~6年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24.33%,工龄7年以上的高压力占比为29.11%。可以看出,教师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不大。针对知识更新、技术革新速度较快的压力,工龄3年以下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27.03%,工龄4~6年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40.62%,工龄7年以上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55.74%。可以看出,随着工龄的增长,教师面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压力越来越大。针对来自家庭和生活的压力,工龄3年以下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23.65%,工龄4~6年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51.22%,工龄7年以上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51.90%。可以看出,工龄4年以上的教师来自家庭和生活的压力大于新教师。针对来自同事的竞争压力,工龄3年以下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27.71%,工龄4~6年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43.90%,工龄7年以上的教师高压力占比为42.04%。可以看出,随着工龄的增长,来自同事的竞争压力大幅增加。这主要是因为领导岗位与高级职称数量相对有限,导致同事之间的竞争压力有所增强。
调查发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自我感受压力较大。结合访谈发现,教师对于个人发展比较关注,普遍希望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并希望学校能够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制度环境、人文环境等。大部分青年教师表示愿意为学校和职业教育事业做出贡献,但也希望学校能健全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激励机制,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来源分析
导致青年教师产生压力反应的压力源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由于内部因素具有个体差异性,本研究更多从外部因素角度展开分析。当前,由于职业教育正在不断深化改革,再加上信息技术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承担了较多的工作任务,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
(一)职业教育改革要求青年教师做好政策落实者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持续优化,一系列重大改革项目、重要政策相继落地实施。各高职院校承担了大量改革任务,这些任务的落实最终要依靠一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来实现。青年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还要投身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教学资源建设、课程体系重构、实训基地建设,以及课程思政、劳动教育、教材开发、评价改革、技术服务、社会培训等多项任务中。而要做好其中任何一项任务,都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考核与激励机制,势必会给青年教师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