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动力、逻辑与行动方略

作者: 何静 曾绍玮

[摘要]新时代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和牢牢把握理念引领、系统进化、持续迭代的逻辑主线。在此基础上,从加强新型数字化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职业院校教学体系和教学过程数字化、以数字技术应用推动职业教育评价创新、构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多部门协同机制等方面入手,探索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行动方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数字化;形态;数字中国;信息技术

[作者简介]何静(1983- ),女,四川南充人,南充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四川  南充  637131)曾绍玮(1971- ),男,重庆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重庆  40112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研究型嵌入’模式与路径分析”(项目编号:20YJAZH023)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22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支撑研究”(项目编号:22skd10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05-0085-08

2022年3月,教育部2022年工作重点中明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要求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这为教育领域确立了数字化发展的新方向。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时代职业教育为适应数字社会建设发展而做出的必要回应,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正朝着更加先进、现代、高水平的教育样态迈进。文章从阐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入手,深入分析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行动逻辑,并提出相应的行动方略,以期为探索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正确的实践路径。

一、新时代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意蕴

1.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变革的重要内容,在更深入的层面上加快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有利于在职业教育领域早日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目标。

第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建设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实施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大数据、AI等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化、数字化的教育体系。一是收集和分析教育教学数据,深度剖析教育现象,发现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体系构建和治理决策的科学化;二是交叉分析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多维数据,精确识别过去单纯依靠实践经验难以发现的教育教学问题,实现教育教学诊改举措的精准化;三是依托校内外智慧平台的联通、大数据的互通,结合市场需求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四是借助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数据流审视教育教学活动,对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与成效进行实时监控,增强教育监督力,实现教育教学管理过程的规范化。第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职业教育实施数字化转型,必然涉及智慧校园建设。在学生管理方面,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建立全天候、可视化的智慧管理平台,全面掌握全校范围内的教学状况、学习情况、师生情况、班级状态、学生考勤、师生健康管理、食堂安全管理、校园消费、安防预警等数据,有助于提升学生管理水平。在校园生活方面,职业院校可以打造校园生活监测和管理智慧平台,构建校园全覆盖的虚拟卡服务应用场景,依托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开发建设,实现以数字凭证进行多渠道支付、校园认证等,提升师生校园生活体验。总之,通过建设便捷的智慧化校园生活场景,职业院校可以极大地提升校园治理的水平和效率,从而为提高职业院校整体的现代化建设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2.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改革议题。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借助校与校之间、区域之间的互联网平台,构建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将为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做出重要贡献。

第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促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实现均衡发展的主要障碍。职业教育实施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是题中应有之义。数字化教育资源本身具有类型丰富、存储方便、无限复制、跨时空传播等特点。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大力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能够打破教育资源分布和应用的时间空间限制,使不同区域的师生、学生、物物随时随地连为一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例如,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教育需求的驱动下,部分职业院校积极进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视频、图像、音频、动画、数据、网页等资源被大量地应用在精品课、核心课、MOOC、网络课上。再如,通过东部与中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共享数字化教育资源,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跨区域共享,有力推动了区域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第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实现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为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条件。以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的数字化建设,通过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数字化基础设施互联的方式,可以打破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壁垒”,促进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首先,针对农村职业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问题,城市地区可以给予一定的资源和经费扶持,推动农村职业院校的数字化环境建设,改善农村地区网络教育环境,使农村职业院校具备开展数字化教育的能力。其次,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云上学校”,并通过采用在线直播、线上远程辅导等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城乡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提升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

3.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改革是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建设发展的重要动力。实施数字化转型是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必将促进职业教育支撑体系的重塑和再造,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产教融合、治理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的系统性变革。

第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建立适应“互联网+”的教学体系。与以往的信息化相比,数字化有着多端联动、跨部门整合、数据互通等特点。职业院校在以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引进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化平台,可以打破“教”与“学”的时空限制,联通“教”与“学”的各节点。此外,职业院校可以基于互联网开发网络课堂,建设视频、音频、图片、PPT等多种呈现形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而校际之间、校企之间数字化教育资源及智慧化学习平台的开放共享,还可以显著提升职业教育数字化教育的效率和覆盖面,建立起适应“互联网+”的教学体系,实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全面变革,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第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利于革新产教融合模式。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通过充分运用各种数字技术,推动产教融合各个环节和场景的数字化,将彻底革新产教融合模式,提升产教融合的现代化水平。例如,产教融合型企业通过数字化建设,全面、系统地收集市场销售数据和企业日常经营数据,从而精准识别出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市场需求、用工需求和技能需求,然后把企业的市场需求信息与合作院校共享,即可实现职业教育供给与企业实际需求的精准匹配,消除校企融合过程中的信息错配。在校企“双元”育人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通过联合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有利于构建集移动学习、校内课堂、企业课堂于一体的教学组织模式。不仅如此,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职业院校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收集学生的日常学习数据,监测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状态,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

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支撑

1.“数字中国”建设的带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大任务,“十四五”规划设立专篇对“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作出重要部署。国家层面的战略推动和政策支持,有效促进了“数字中国”建设的蓬勃发展。“数字中国”建设的全面开展,从产业端和社会端两个方向赋予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强劲动力。

第一,“数字中国”建设过程中释放的数字经济新动能,赋予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力。近年来,我国十分注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基础设施,并且随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向着高速泛在、云网融合、智能便捷、安全可控的方向演进,数字基础设施已成为助推我国发展的战略性公共资源。在“数字中国”建设的驱动下,数字经济动能全面释放。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8%。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速融入工业、医疗、交通、教育、农业等各行各业,催生出众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职业教育作为直接面向产业提供专业人才和技术技能的教育类型,在产业数字化变革方兴未艾、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趋向下,迫切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以适应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第二,“数字中国”建设过程中引发的社会生活方式变革,赋予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数字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阔。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深刻变革。刷脸支付、自动驾驶、AI诊疗、无人配送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社会生活逐渐数字化、智慧化,在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数字化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职业教育作为社会系统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也要适应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还要通过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因此,不论是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角度看,还是从发挥职业教育社会功能的角度看,职业教育必须加快数字化转型。

2.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自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信息技术就逐步向教育领域渗透,改变着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数字虚拟、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已成为现代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要动力。

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新契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领下,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以数字化为契机,制定和发布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试图依托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的融合,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方法,重塑教育形态,推动教育变革。21世纪以来,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领域进行了长期的信息化建设,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信息化教学经验,也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创造了优越条件。我国职业教育应利用好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契机,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职业教育强国。第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重构了教育生态。新一代信息技术多端联动、数据互通的特点,大大拓展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为信息技术由“点”到“面”地、系统化地解决教育活动中的问题提供了可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逐步融合,不仅改变着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和学习形式,也重塑着教育形态,“无纸化教学、零距离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开始取代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模式,构建起线上线下联动、现实与虚拟结合的现代教学体系。不仅如此,新一代信息技术还突破了社会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之间的信息壁垒和交流障碍,各主体以数字化为媒介加强交流合作,有效促进了跨学校、跨地区、跨部门的社会化教育的发展。

3.职业教育内生性发展的驱动。自我变革是我国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法宝”,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建设发展的重要动力。职业教育数字化不只是数字技术变革的产物,还是职业教育追求自我增值、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内生需要。

第一,实施数字化转型是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适应性的内在需要。近年来,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国内数字经济也成为经济增长、稳定就业的关键保障。2022年全球65%的GDP由数字化推动。据IDC的预测,2023年,全球数字化转型的直接投资会超过6.8万亿美元。在发展数字经济过程中,专业人才是至关重要的推动要素。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指出,企业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企业加强数字化转型,不仅技术、研发、产品等部门需要大量的数字化专业人才,人力、财务、运营等传统职能部门也需要具有较高数字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职业教育作为直接面向行业、产业一线岗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类型,在数字化发展浪潮中应加快数字化转型,着力培养一支优秀的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大军,提高人才培养适应性。第二,实施数字化转型是职业教育适应数字时代社会环境的内在需要。近年来,我国社会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建设进度逐步加快,大量企业也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在教育领域,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已成为常态,客观上推动了我国教育的数字化发展。职业教育属于基本的公共服务,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数字教育需求,还是适应数字时代的社会环境,都要求加快数字化转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