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内在要求与重要举措
作者: 范华[摘要]以“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分析了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探析了不断强化其“教育、服务、创新”三大本质属性、凸显其“开放、普惠、公益”三大时代特征、做实“提升内涵建设、整合教育资源、强化保障措施”三大着力点等实现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出了促进老年教育创新发展、实现老年教育均衡发展等实现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从而为加快构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基本遵循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本质属性;时代特征;内涵建设
[作者简介]范华(1979- ),男,山东泰安人,山东开放大学,高级工程师,硕士。(山东 济南 250014)
[基金项目]本文系黄河流域开放大学联盟2022年联合科研攻关项目“新时代老年开放大学创新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HLMKT202202)、山东开放大学2022年度科研发展项目“开放大学创新‘康·养·学·游·为’老年教育模式策略与路径探究”(项目编号:2022LNJC001Z)和2021年度国家开放大学重大科研项目“老年教育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Z21A094)的子课题“老年教育政策演进研究”(项目编号:Z21A09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11-0084-08
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加快发展老年教育不仅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以“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创新发展老年教育,着力构建“老有所学”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加快实现新时代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0%。“十四五”时期,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老年人口今后将以每年1000多万的数量增加,预计我国老年人口总量2033年将突破4亿,2053年将达到4.87亿的峰值。当前,我国老年人口不仅规模庞大,而且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同时老年人口质量也在不断提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高质量发展老年教育提出更大挑战和新的使命。
(一)新时代老年教育的新需求
历经数十年的发展,我国老年教育逐步形成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老年人学习需求动态变化—老年教育内容不断优化”螺旋式上升的“中国模式”。实现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自然要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老年人终身学习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1.老年教育需要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学习需求。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老年人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期待和向往,终身学习需求也更加多样化、个性化。高质量的老年教育并非一味追求“高、精、尖”,而是更加强调“实用、能用、够用”。“适合的”才是老年人“需要的”,新时代老年教育应致力于能够为满足不同老年人群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一是内容要更加丰富。老年教育内容既要有兴趣爱好、文化娱乐、健康养生等闲暇生活类,又要有家庭理财、科学技术、职业技能等综合技能类,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学习内容选择。二是形式要不断创新。老年教育既要按照专业大类开展系列课程进行线下组班教学,又要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汇聚优质课程资源实现老年人自主自助在线学习,还要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学习方式选择。三是服务要更加灵活多样。老年教育既要在班级教学中提供统一辅导,又要为在线学习提供“导学、助学、促学、督学”智能化服务,还要灵活采取送教上门、个别辅导等方式实现个性化服务,为老年人学习全过程提供多样化支持服务。
2.老年教育需要主动迎合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老年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主动迎合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致力于满足所有老年人和老年人所有的期盼。
一是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面的”。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仅是经济物质层面的,而是更加侧重于精神文化层面的。老年教育要在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加聚焦于老年人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需求。二是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是“全方位的”。老年人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不仅仅是兴趣爱好、娱乐休闲、科学文化等闲暇生活类,而是更加侧重于健康养生、家庭理财、技术技能等综合素质类。老年教育要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老年人生活技能的提升,助力老年人更好地共享美好生活。三是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是“动态变化的”。老年人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不再停留于仅满足对目前生活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紧跟时代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未来发展需要。老年教育要通过科学设计、合理安排课程体系和教育培训项目来全面提升老年人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助力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慧社会。
3.老年教育需要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新时代老年教育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为老年人提供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培训及教育服务,助力老年人融入社会、享受生活、进取有为。
一是要更加注重对老年人终身学习的需求调研并加以梳理、归纳,同时结合可用教育资源和师资场地等,因地制宜,从小事、实事做起,合理设计培训项目、课程安排和实施计划,为老年人所思所想“办实事”。二是要更加注重对老年人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针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对新事物和新科技存在畏惧心理等问题,要充分结合应用场景和高频事项,通过开展体验学习、尝试应用、个别辅导等方式,助力老年人走进现代科技、享受智慧生活,为老年人所思所急“办难事”。三是要更加注重满足老年人对“康、养、学、游、为”等实现自我价值的综合性需求。新时代老年教育通过资源链接、平台搭建与教育服务等举措,积极探索“康养”“养教”“学游”“学为”等模式创新与融合发展,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为老年人所思所盼“办好事”。
(二)新时代老年教育的新挑战
当前,我国老年教育正处于由粗放式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提升转型的关键期。实现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直面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主动应对发展中的新挑战,勇于担负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1.亟须加快发展老年教育。当前,我国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缺口较大,亟须通过扩大规模、提高增速、增加覆盖等多措并举加快发展老年教育,以有效破解“一位难求”的供需矛盾。
一是老年教育规模不够大。《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所明确的到2020年要实现的两大目标,即“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原则上至少应有一所老年大学”“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目前在部分地区依然没有如期完成,现有老年教育规模所能支持服务的老年人数量依然有限。二是老年教育规模增速不够快。目前,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的增速依然较慢,这与老年人口数量的与日俱增、老年人学习需求的日益增长不相匹配,如此一来将会进一步加剧老年教育的供需矛盾。三是老年教育覆盖面不够广。当前,老年教育资源更多地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而广大的基层和农村可用教育资源较少,使得老年教育覆盖面依然有限。因此,亟须加快发展村(居)老年教育,将老年教育的增量重点放在基层和农村。
2.亟须创新发展老年教育。当前,老年教育无论是办学模式还是办学形式,以及学习支持服务方式等均需要进行创新发展,以有效增加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助力破解老年教育“一位难求”的供需矛盾。
一是办学模式相对传统。当前,老年教育发展不仅存在着不同系统、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条块分割,而且与社会中涉老服务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不够,同时激发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探索老年教育社会化发展模式的力度也不够。二是办学形式相对单一。当前,老年教育的办学形式还是以传统学校组班教学为主,在线老年教育发展不够充分、应用不够广泛;同时,线下线上一体化教学的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三是支持服务相对薄弱。当前,为老年人学习提供的支持服务不周到、不细致、不到位,尤其是针对老年人个性化在线学习未能提供应有的“助学、导学、促学”等全程全方位的周到细致服务;同时,为老年人兴趣小组、学习团队等学习共同体发展搭建平台的力度也不够。
3.亟须均衡发展老年教育。目前,我国有限的老年教育资源过于集中、社会教育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基层和农村可用的老年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已成为破解老年教育供需矛盾、实现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挑战。
一是老年教育的可及性有待提高。当前,老年教育资源更多地集中于经济发达城市的中心区域,而基层社区和农村可用教育资源相对较少,老年人难以就地就近在“家门口”参加学习,现实中更多的老年人学习机会较少、学习条件较差、学习效果不佳。二是社区老年教育有待增强。社区不仅是老年人居住、活动的主要区域,更是老年人参与学习的理想场所,但是目前社区老年教育发展不够充分,对社区内教育资源的利用、开发、整合不够,面向社区老年人开展的教育培训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不够灵活、服务不够周到。三是农村老年教育有待加强。与城市老年教育相比,农村老年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而且质量不高,造成城乡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严重失衡,因此亟须加大对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
(三)新时代老年教育的新使命
构建“老有所学”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提高老年教育的可及性,是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题中之义和重中之重,也是实现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更是有效破解老年教育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1.健全“覆盖广泛、遍布城乡”的五级老年教育服务网络。构建“老有所学”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需要一个动态发展、不断优化的渐进过程,需要按照“抓纲、顺线、织网”发展策略,做到在“破中立”“立中创”,加快构建“纵向到底”延伸到基层社区、“横向到边”服务各类老年群体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加快实现老年教育的“扩面、提质、培优”,使其体系更加完善、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强大,有效促进城乡老年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不断拓展老年教育覆盖面。坚持以“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落下”为目标,建立健全“省—市—县区—镇街—村居”五级老年教育组织网络体系,并将老年教育的增量重点放在基层社区。其中,各层级老年教育机构要主动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并发挥好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创新联动机制,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经验分享、协同合作、系统推进,努力打造老年人“十分钟学习圈”,实现就近就地学习。二是实现“点·线·面·体”有序推进。按照“聚焦为点、连点为线、织线为面、拓面为体”发展策略,办好每所老年教育机构,实现系统推进,以渐进式有序推进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构建,做到各层级环环相扣、有效拓展服务面向、打造区域共同体,加快构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促进老年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引导多元主体参与老年教育。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支持各类主体以各种形式参与老年教育,不断壮大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力量。同时,围绕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激励多元主体开展合作共建,拓宽办学服务范围,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供给,并不断优化多元主体协同推进老年教育的生态,有效提升老年教育整体服务能力。
2.提高老年教育的可及性。“灵活、便利、可及”是所有老年人对老年教育服务的期盼。多种教学形式可供选择、“足不出户”享有老年教育服务、“随时随地”可以自主学习等,这不仅需要老年教育有效“提质”,更需要老年教育不断“扩容”。
一是创造学习条件,扩大服务供给。在加快构建“纵向到底”的五级老年教育组织网络体系的同时,在每一层级做到“横向到边”覆盖各类老年群体,积极引导、鼓励、支持社会多元主体参与老年教育,为老年人提供学习机会,并通过整合利用各类社会资源有效扩大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二是畅通学习渠道,提供多样化选择。鼓励各类老年教育机构面向社会开放办学,接纳任何有意愿学习的老年人入校学习;同时,大力发展在线老年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跨时空共享,所有老年人均可随时随地自主自助在线学习;此外,还要为老年人组建学习型团队、展示学习成果、积极参与社会等搭建平台链接资源。三是做好学习服务,方便就近学习。通过将老年学习点“嵌入”社区及涉老服务机构、送教下乡、送教上门、个别辅导等途径,为老年人个性化学习提供便捷周到的支持服务。同时,不断拓展优质资源配送渠道,积极探索利用新媒体开展课程资源服务模式,为老年人个性化学习提供灵活、可及服务。